- 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1
第一单元文明的曙光
1、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和皇帝,了解有光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有关炎帝和皇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欣赏书上的文字和插图。提问:各小孩站的位置和拿着什么?
2、讲解与讨论:我们中国与其他古国相比,有那些特点?
3、全班讨论:理解炎黄子孙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炎黄和皇帝是我国历史最早的两个领袖。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文字,并适当地解释。
5、请学生阅读书上有关炎黄与皇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同伴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7、自由讨论: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教师总结:炎黄与皇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的长源远长流。
家庭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3、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知识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谈一谈收集神话的情况。
2、阅读与讨论。
学生朗读教科书的内容,师述: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召开主题班会。
3、请两名学生讲书上的故事。提问: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4、小组准备: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
教师总评。
3、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练习
指名学生读第八页的课文,教师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其于的文字。师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的时间方法。
3、教师与学生一起做练习。
4、探讨与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他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9页小女孩的话,并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5、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举例子,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与自己历史的联系。
教师总结:
存在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事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庭作业: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伟大的发明
1、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的: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了解纸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生活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2、请学生再一次欣赏图画。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
3、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0页的内容。
4、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一个同学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画简单的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书上的练习。
5、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6、阅读与讨论:小组阅读课文11-13页的内容,讨论:在没有只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地方?
7、探讨与讨论: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造纸的过程与步骤。、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
教师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回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对于世界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家庭作业: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一下造纸的过程。
2、“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教学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块长肥皂。
教学过程:
1、导入:造纸术发明400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书。教师板题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雕版印刷是什么回事?(2)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3)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
3、小组反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体验活动。
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印刷成果。
教师总结:在我国的历史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升却永远不会忘记。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5页的“我的体会”。
3、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进一步萌芽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怎么样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的发源应从何说起?请学生欣赏与阅读教科书16页司南的图片和文字,并朗读其右则的课文。
3、小组探究。根据教科书16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课题4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教学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提起火药,水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17页下方的图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与欣赏教科书18页的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主题的智者
课题
1、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芽景仰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孔子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是谁说的格言?是什么意思?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20页的课文及教科书21——22页的内容。用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1)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孔子有那些主要的成就?
3、补充孔子其他的名言讲解。
总结: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4、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22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
课题2: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知道孙武是我国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听说过百战白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他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孙武的生平。然后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请几位学生发言。
4、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孙子兵法的格言。
5、全般、办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提们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6、教师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
7、布置家庭作业:收集下一个课题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
探索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组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这个笑话说明什么?
2、小组准备:每一个小组准备介绍一个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张衡、祖冲之、一行、李时珍、郭守敬)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4、教师总结: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欣赏教科书28—29页的“我给我家写家史。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
1、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观察课本30页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郭,阅读教科书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郭形状像一只听胸的胸鸡。
2、阅读教科书30页豆博士的话。
3、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按小组为单位,教师把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4、“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祖国的行政区划。(4)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如果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2、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一幅较大的中国正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5、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34页的练习。
6、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3、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相望的国家。
3、导入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有很不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密活动的汇报三:祖国行政取划。
(1)学生介绍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
(3)朗读教科书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联系,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4)趣味练习:识图比赛。(5)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教科书37页的表格。
家庭作业:结合每天天气预报进行识图练习。
4、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2、导入: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
(1)阅读教科书的40页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介绍要点:
4、阅读教科书41页博士的话。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着与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
家庭作业: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5级阶梯上的国土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认识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的所在地。
2、阅读教科书44页的课文。
3、学生结合地形图介绍要点: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2
初中政治教案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课型:授新课
授课人:沈镇涛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题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是世界存在发展最为关键核心的部分,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想法很重要,要有这么意识和责任心。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避免不该有的冲动,合理保护自己在当今这个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由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状态下,这时候的学生显得比较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同时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态伦理意识。
品德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是重点。(2)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听录音谈感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老师对大自然的进一步的描述,让学生谈感受。
目的: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从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二).新课过程: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它们的成长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价值。从而点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适当的补充或让知道的同学作补充,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最后由我作小结。
活动的目的:通过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我把事先准备的两幅图展示:一幅是各种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的图片;另一幅是没有生命、干涸贫瘠的土地。
提问:你们喜欢那幅图?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活动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并点明主题: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和关爱。(板书)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1)抢答活动:看谁知道得最多:已经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动植、物?(如渡渡鸟、蓝马羚、大海雀、白臀叶猴、麋鹿、华南虎、雪豹、扬子鳄、大熊猫黑犀牛、白眉长臂猿等)
思考:这些动植物为何远离我们?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2)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环境问题:如沙尘暴、疾病、气候等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认为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带来的后果是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3)心灵碰撞: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经历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读过的感人故事等。目的:引起学生内心的的感动,感悟到人与其他生命应该和谐相处(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3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已学过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我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二、新授:
学生看书P64—6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起止时间
开始:1956年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束:本世纪(21世纪)中期(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长历史时期,上百年时间。
(3)性质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于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现实原因
第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工业、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参照P65表格)。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参照P65最后一段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复习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全面认识这一主要矛盾
第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第二,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3)怎样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
(1)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
承上启下: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哪些?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4
第1课孝为根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做一个孝顺的人。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生自由答)
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组起来就是个“孝”字。你看,多么形象!
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鲜”、“谏”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师:第一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对“孝”的看法。你觉得哪一句最重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能用另外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吗?(孝为根本/百善孝为先)
第二则是孔子表达了子女面对父母有错进行劝说时,如何体现孝的看法。是什么呢?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弟子规》)
第三则是面对父母日渐衰老,孝顺的孩子心里的两种情绪。是什么呢?(喜和惧)为什么会又喜又惧?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动画《百里负米》,思考:(1)子路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2)从故事里,我们还明白了什么道理?(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六、学有所获
说一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则论语。或者学完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生字词,成语,句子,道理等等)
七、课后作业。
收集并阅读古代24孝故事,以备课上小组讨论;记录生活中一些“孝”的行为。
第2课无违为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为行,敬为心。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为行,敬为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看图谈话(出示“二十四孝”部分图片)
师:古代有一些有名的子女孝顺父母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他们是如何孝顺父母的?生自由答。
师: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2、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御”、“馔”等字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
(3)老师指导。
师:首先有两个人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分别是什么?(无违/唯其疾之忧)
接下来,有两个学生,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没有回答,而是用了两个反问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是“孝”的行为,为什么孔子都用反问句回答呢?
(4)师小结:其实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我们平时对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些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孝”的行为,但如果在内心里不能真正的尊敬我们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板书: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从内心里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为上做到孝顺父母。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动画《古代的丧礼》,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丧礼上的礼仪?(2)从故事里,我们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五、“爱的天平”填写游戏:
1、课堂小节: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内心里尊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学生,能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少让家长操心,爱护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父母都会是快乐的!
2、“爱的天平”:
师:老师给大家留道家庭作业,叫爱的天平,请看大屏幕。(多媒体—爱的天平)①要求:以昨天(星期天)为例,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例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从点点滴滴例举中体会父母的爱。
②倡仪:爱的天平如果太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
第3课
克己复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三.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该怎样“孝”了。孔子除了告诉我们如何“孝”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理解与尊重。“仁”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克己复礼》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师评价)
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课文理解
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3、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巧言令色?
4、孔子认为什么是仁?(克己复礼)
5、“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
6、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你能找到孔子的原话吗?请说一说孔子这一句话的意思。
7、孔子还认为具有四种品德的人接近仁,是哪四种品德?(刚、毅、木、讷)
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1、听老师讲故事:《杜甫劝吴郎》。杜甫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你认为你身边的谁是仁爱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4课仁以为己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知道“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理解“仁”的思想的重要性。培养“仁爱”的精神。学会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呵护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课文理解
1、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2、“礼乐”为六艺之首,但孔子却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了什么?(“仁”是最重要的。)
3、智者和仁者有什么不同?
4、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任重道远?能造个句子吗?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配乐)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听老师讲故事:《子产惠人》。子产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些地方?
第5课推己及人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理解“推己及人”的思想,学会为他人着想,体谅理解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背诵第4课,说说第4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推己及人”。
你还知道哪些与之意思相近的词?
2、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纲”、“弋”“厩”的意思(正字)。神奇汉字“焚”。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①孔子认为实现仁义的方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孔子“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以及马棚失火不问马,说明了什么?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晏子谏景公》,思考:1)景公错在哪里?
2)如果你是晏子,你会用文中的哪句话劝谏景公?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五、思考联系。
说一说:平常,我们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时,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顾及别人的感受。你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是的话,给大家讲一讲具体的事例。
第6课不违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3.知道“当仁不让”“求生害人”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三.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第五课,说说学到了什么?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师评价)
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课文理解
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3、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当仁不让?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当仁不让?
4、孔子认为志士仁人会做什么事?不会做什么事?为什么?
5、历史上有哪些杀生成仁的英雄人物?举例说明。(岳飞,文天祥等。)
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听老师讲故事:《求生害仁》。说说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7课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对课文中关于“忠”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6课,说说第6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
师:什么是“忠”?(忠心、忠诚等)
孔子是怎么看待“忠”的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省”、“诲”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第一则曾子的“一日三省”的名言。“三”是虚指,指多次。表明了曾子的自我反省精神。其中提到为人办事要尽心尽力,即为忠。
第二则是孔子对季康子为政治国的建议:要想百姓尽忠,首先要尊重他们,自身也要做好表率,并多多提拔重用人才。
第三则是孔子对“忠”的另一种看法:毫无顾忌的进行劝告即为忠。如历史上著名的忠臣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君主。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六)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精忠报国》,思考:(1)岳飞是如何表现“忠”的精神?
(2)历史上还有哪些具有“忠”的精神之人?举例说一说。(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些小事上做到“忠”?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8课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信”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诚信、守信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背诵第7课,说说第7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
师:什么是“信”?(信用、诚信、信任等)
孔子是怎么看待“信”的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輗”、“軏”“谤”的意思(正字)。
3.简介“古代的车马”。(车马的分类,车辆的构造等)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孔子借车马比喻,表明了“信”对人的重要性。(可以请学生模仿用其他比喻说明信的重要)
第二则借古人说明正因为诚信很重要,所以不可轻易许诺。(提示生思考:承诺之前应该如何做?)
第三则是有子对“信”的看法:任何信用和对诺言的遵守要有一个前提—承诺要符合义。(提示生思考:哪些诺言可以不用遵守?)
第四则子夏以君臣相处为例表明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缺乏信任,忠言会变成诽谤。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七)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尾生抱柱》,思考:(1)尾生的诚信是否值得效仿?
(2)如果你是尾生的朋友,你会用文中的那句话劝告他?(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讲一讲生活中自己或别人的诚信小故事。
四、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守信,诚信的成语或俗语。
第9课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宽”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宽厚,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8课,说说第8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
什么是“宽”?(宽容,宽广)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成语“成人之美”的意思。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孔子指出身居高位之人若不懂得宽容则是一件让人不耻的事情,说明为人宽厚的重要。(提示学生思考:不宽厚的人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第二则通过伯夷叔齐的故事说明对人宽容,自己的怨恨也会变少。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第三则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愿意成全别人的好事恰好是心胸宽广的表现,小人则自私狭隘。(提示学生思考:怎么做是成人之美?)
第四则表明对待别人应该更加宽容,对待自己则应严格。体现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精神。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八)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视频《负荆请罪》,思考:(1)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如何做到“宽”?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0课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恕”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推己及人的情怀,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9课,说说第9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
分析“恕”的字形:上如下心,“如心”即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而做到对待一切人和事要予以宽容和体谅。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贯”、“唯”“加”“行”的意思(正字)。
(1)神奇汉字“贯”。
(2)古人对“是,是的”不同表达。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曾子将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概括为“忠恕二字。“忠”就是尽心尽力为别人办事,“恕”就是将心比心体谅他人。
第二则孔子评价子贡的话,说明孔子认为根本上在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靠比较之后才想到别人。
第三则可以看出孔子更重视“恕”。因为只有以宽容的心体谅别人,自然得到他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再去帮助他人,“忠”的实现才有人心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九)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的卢马》,思考:(1)大将军庾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他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有个同学经常嘲笑你,让你很反感。这一次他考试不及格,很怕你嘲笑,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1课安贫乐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积累基本的文言词。3.对君子“安贫乐道”的价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计较物质生活的优劣。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积累基本的文言词,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对课文中关于“安贫乐道”的价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计较物质生活的优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0课,说说第10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导入第11课的学习:神奇汉字“饮”。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老师指导:
第一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善于经商,是孔门弟子的首富。孔子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淡于贫富差别,注重道德修养。
第二则记载了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品行的赞扬。说明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三则是夫子自道,与第二则意思相近。在孔子看来,粗茶淡饭,敝衣陋居,都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快乐。君子自有他的乐处。第四则说明君子不在乎外在条件是否简陋,都能泰然处之。更深一层,孔子认为,君子担当道义,所到之处,皆能受到感化。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1.自读故事《原宪安贫》,思考:(1)原宪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说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2课坚贞刚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并背诵。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1课,说说第11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导入
看“花中四君子”图,说一说它们分别象征了人的哪种品格?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老师指导:
第一则表现了曾子弘大刚毅的气概。儒家优“内圣外王”之说。曾子的话,体现了君子坚贞刚毅的一面。
第二则体现了儒家所崇尚的君子应具备刚毅精神。三军虽众,但如果人心不一,统帅也会被杀害;匹夫虽小,但坚守其志,就能成为至强之人。
第三则是孔子从大自然中悟出的道理,即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高低。君子只要有气节,志向坚定,任谁也无法改变。
第四则通过千里马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获得别人称赞,不仅仅是有才学,更重要在于德行。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
1.自读故事《苏武牧羊》,思考:
为什么称赞苏武是一个有气节的君子?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说本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第13课君子风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各则的含义,了解儒家有关“君子风范”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2课,说说第12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导入第13课的学习: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哪些君子的风范?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3.老师指导:
第一则意义非常丰富。人不应该成为某种器具。作为君子,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他致力于道,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第二则是说君子应少说多做。
第三则是讲真正的君子应该文质参半。
(三)日积月累,读故事。
1.自读故事《君子固穷》。
2.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4课君子与小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辨析,立志成为新时代具有君子风范的人。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新课学习。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2.学生自由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3.学生齐读,正音。4.分小组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全班齐背诵。
(四)理解故事。
1.自读故事《君子与小人》。
2.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可算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我们应该怎么做?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有关“交友”方式、目的等思想,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4课,说说第14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导入第15课的学习:诗歌赏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老师指导:
第一则讲了君子的交友之道。孔子主张交友要立志向上,不结交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之人。第二则说明人只要自己行事恭敬,待人有礼,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天下人都会敬爱你,何愁没有与你相亲善的朋友兄弟呢!
第三则说明与朋友相交要讲一个“信”字。对朋友的错误,开诚布公予以劝导,但也要把握分寸,适可而止。
第四则是曾子的名言,主张以文章学问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提高为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三)日积月累,理解故事。
1.自读故事《管宁割席》,思考:为什么管宁与华歆断交?
2.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关于正确交友的问题。
第16课乐多贤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学会正确的交友。会辨别有益的朋友和损友。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并背诵。学会正确的交友。会辨别有益的朋友和损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赏读《别董大》。(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体会拥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老师指导:
第一则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讲述了朋友之间深刻而美好的友谊。
第二则孔子讲述了三种有益的朋友以及三种损友。(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前三种是有益的朋友,后三种是损友?进而补充还有哪些表现是益友和损友。)
第三则是孔子分析了朋友间交往的三件有益的事情和三件有害的事情。(提示学生思考其好处和害处有哪些?)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
1.观看故事《高山流水》。思考: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体现在哪里?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一说:学完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5
让学生看一个家庭不同人收入情况介绍让学生分析他们获得收入的不同方式(形式活泼,趣味性强,引出多种分配方式话题自然);
讲解按劳分配及其为主体的`原因;
讲解个体劳动者的按劳动成果分配(与私营经济下收入比较);
讲按生产要素分配;分别讲五种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注意与前面分配方式比较,如工人的收入,按劳动要素与按劳分配不同;注意举列事例(海尔与蒙古蒙牛)说明按几种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师说得较快,学生听中思考少);
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引导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三方面分析我国的多种分配制度;
分析“公平”“效益”何者优先,让学生阅读三中全会公报中有关内容,用首先将用蛋糕大小还是讨论如何分得公平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何者优先问题(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通俗地讲解不适是一种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开头一个家庭成员的不同收入性质(可惜下课了,时间没有了)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6
第九课圆圆和方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话题“互相学习”,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是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3、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子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情感目标:
1、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的学习
圆圆和方方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圆圆和方方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互相不服气,结果谁离开了谁都不行,他们终于明白了各自都有优点、缺点,互相合作,本领才更大。(引出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
2、标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时作业)
(1)、圆圆为什么想把砖块和田地变成圆的?
(2)、方方的梦说明了什么?
(3)、油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4)、圆圆和方方为什么再也不争吵了?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五、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
9、圆圆和方方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象棋:棋类运动的一种。双方各有棋子十六个,一将(帅)、两士(仕)、两象(相)、两车、两马、两炮、五卒(兵)。两人对下,各按规则移动棋子。将死对方的将(帅)的为胜。
军棋:棋类游艺的一种。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毛巾:擦脸和擦身体用的针织品,织成后经纱拳曲,露在表面,质地松软而不光滑。
炼油:①分馏石油。
②用加热的方法从含油的物质中把油分离出来。③把动物油或植物油加热使适于食用。
汽油: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从石油中经分馏而得。易挥发,容易燃烧,用做内燃机燃料、溶剂等。
仪器: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算、观测、检验、绘图等的比较精密的器具或装置。
油罐:装油的圆柱形的大型容器。
见闻:见到和听到的事。
人造卫星:用火箭发射到天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物体。
二、词语例释。
1、紧密
:密切,不可分。
紧密团结、紧密联系、紧密结合、围得紧密
例:(1)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团结得更紧密了。
(2)门关得十分紧密,连一点光也不透。
2、垂头丧气:形容不高兴,情绪低落。
例:(1)听了这话,大家都不说话,垂头丧气地坐着。(2)这次没做好,下次做好就是了,别垂头丧气的。
3、翻来覆去:睡觉时来回翻身,睡不好觉。
例:(1)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老乡着那件事。
(2)这一夜,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三、句子学习提示。(课时作业)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例:(1)小时候,就连县城我也没去过。
(2)这个道理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例:(1)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2)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直说了大半天。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五、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第三课时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3)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圆圆和方方合作的结果。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
9、圆圆和方方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课文二:鹰和云雀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应该谦虚、平等待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内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鹰和云雀的图片,介绍他们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读通读顺课文。
2、标出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3、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情感教育)
四、指导朗读。(课时作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
9、鹰和云雀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四、板书
课文二:鹰和云雀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课时作业)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
9、鹰和云雀
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课时作业)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怎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9、鹰和云雀课文二:鹰和云雀)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7
初中政治教案
新学校新同学
仙桃四中蔡鑫
一、链接新课标: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和沟通”部分;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进入初中,学生将在新的学校和班级中开始学习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样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融入进来,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因此,本课将采用多种活泼的形式从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入手,使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熟悉、相互了
解,建立彼此间的友谊。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风格:
本教案理论知识点包含不多,主要是设计师生互动的各种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和接纳教学目标。教案以开放、协调、活泼、有趣的风格呈现。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新同学、新学校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走入新集体,热爱集体,增强责任感受和竞争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相应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
〈知识目标〉掌握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记住别人以及怎样让周围人记住自己;懂得团结与友谊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框内容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生活是个新起点而加以珍惜并建立彼此的新友谊。如果简单以教
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无法体验理解。因而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只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各种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本框内容的教学未涉及概念性强的内容,因此教学时常用的讲授法在此并不适合。基于开放、协调、活泼、有趣的风格,本课可以采用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和描述法的方式进行。讨论法和描述法可用以强化本框的重点;观察法不仅可以由教师来观察学生的一切活,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新环境,加深印象;演示法主要用于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环节,有仅可以加深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也可以消除学生音质陌生感,进而相互熟悉,建立新的友谊。在这几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分寸渗透竞争机制,以猜谜和小组比赛的方式加强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教具:多媒体、纸张、水彩笔、颜
料、剪刀、录音机及相配套的磁带。教师可以制作几张幻灯片用以连接教学过程,或者作业活动过程的说明稿,也可带学生们去操场或者学校活动室进行活动式教学。
七、整体板书设计或课件流程
新学校新同学
用心爱心专心1
八、课时:1课时
九、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思考自己的特长所在,准备自己的绝活,到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也隐含着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自己个性特长的展示,使同学们加深对自己的印象,记住自己。
导入新课:
教师: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在此我先作自我介绍。
教师:人们常说:“人生如画”,大家喜欢画画吗?你能说出几种色彩?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色彩都很有了解。人们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对不同色彩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如红色代表热情,从而使色彩具有了生命意义。下面请拿起笔,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白纸上画上你最喜爱的颜色,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
1.青春调色板——请大家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教师:就像大家刚才所说的,初中生活充满了希望、活力,也夹杂着烦恼。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要勇于面对一切现实,敢于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笑迎新生活,融入新学校、新同学。
2.我爱新学校
教师:大家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已经有几天时间了,现在一起来说说你对新学校、新班级的印象如何?和以前的班级、学校相比,新环境对大家有没有新的吸引力呢?
教师:到现在为止,全班同学已经相处了几天,有的是小学时的同学,彼此间比较熟悉,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又能坐在同一班级,实在是很荣幸的事,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但大多数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之间还不熟悉。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相互熟悉的机会。
3.青春进行时——才艺表演
在各组表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当评委,根据自己的感受评比班级的才艺明星,并说明理由。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通过评比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4.我眼中的才艺明星
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在一凶课中展示自己的才
艺,相信还有许多同学的才艺还没有表现出来。为了尽快熟悉每一个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设计自己的个性名片。记住,一定要制作得富有个性哦!
学生进行个性化名片设计,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然后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栏中。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8
《丰收歌舞》
教学内容:
聆听《丰收之歌》、音乐知识、表演《桔梗谣》。
教学目标:
1、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2、聆听《丰收之歌》,以即兴舞蹈的形式的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材分析:
1、聆听《丰收歌》
这是一首朝鲜族的抒情民谣。朝鲜族居住于我国东北部,主要从事农业,人们能歌善舞,民间歌曲非常丰富,抒情民谣是其中一朵鲜花。《丰收歌》就是一首以劳动为题材的抒情民谣。歌曲为8小节的单乐段结构,但整个乐段在每一段歌词之后再配上衬词重复一次。歌曲一开始旋律就作上行四度加大二度的进行,这正是朝鲜族抒情民谣的音调特征之一。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轻快并富有律动感,生动地表现了朝鲜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情景。
2、歌曲《桔梗谣》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
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或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丰收之歌》
1、以每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为导入。介绍:丹麦人民豪放开朗,以能歌善舞而著称。
2、欣赏《丰收之歌》
设问:听着音乐,看着教材中的歌词和插图,你能想象出丹麦农民在欢庆丰收时的歌舞场景吗?
3、师生讨论。
4、再次聆听《丰收之歌》。
设问:如果你被这一欢乐的场景所感染,请你也一起来参与,与大家一起随音乐跳起来好吗?
三、音乐知识:人声分类
1、提问:《丰收之歌》是由谁演唱的?
2、我们在第五单元欣赏过的《妈妈之歌》、《小白菜》是谁唱的?
3、人的歌唱声部分类主要为三大类,你能总结吗?
4、教师小结:人声分类的基本知识:人声分男声、女声、童声。
5、你们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唱曲名吗?
四、新授《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可以跟录音做几个朝鲜族的动作。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1)集体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的1、2两张卡片。先出示卡片1,教师范唱曲调1,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1,边唱边拍节奏。两到三次即可学会。出示卡片2,用上述方法学唱。然后合起1、2两张卡片,完整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把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四位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但教师的重心要参与抽到卡片5的一组,并进行辅导。即:
牻淌σ提出要求:每组要用集体智慧自学并唱好,声音要轻,不要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
(3)各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唱本组的卡片,全体学生点评。(4)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在教师指挥下各组接唱。
(5)最后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使曲调完整,听一次范唱后,学生齐唱曲调。
4、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范唱轻声配上歌词。
5、完整地、欢乐地歌唱《桔梗谣》。
五、歌表演
1、学习朝鲜舞基本动作。(可以参照教学光盘上的舞蹈动作)
2、边歌边舞。
3、配上伴奏完整表演。(用铃鼓和堂鼓进行伴奏)
4、全体表演《桔梗谣》喜庆歌舞活动。
六、教师小结: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我们要热爱劳动。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11-02
初中政治 09-23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03-03
关于初中政治教学总结12-11
初中政治 03-14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3篇01-13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8篇01-15
【精选】初中政治教学总结三篇02-19
初中政治教学总结9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