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了解笋和竹对人类的用途及贡献。
2、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情感。
3、学习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活动准备】
1、诗歌配图一幅;
2、辅助材料若干(竹制品图片若干,各类工种人员图片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受画面色彩的美,引出内容。
提问:图中有什么?笋宝宝长大了变成了什么?竹子有什么用途?
逐一出示竹制品图片加深对竹用途的了解。(竹篮子、竹玩具、竹工艺品等)
(一)逐一出示各种工作人员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帮助幼儿了解他们为人类做出的何种贡献。
(二)情感教育
提问:小朋友长大能干什么?
(三)幼儿大胆畅谈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以后相当什么样的人?并说出能为人类做出何种贡献?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
1、边看图片边听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每句儿歌的意思。
2、幼儿跟念儿歌,并有情感的朗诵。
3、分男女两组朗诵,男孩子用竹拍打节奏,女孩子合着节奏念。
4、互换角色。
三、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经得起大风大雨磨练的笋宝宝才能成才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小朋友要向笋宝宝那样禁得起磨练,从小好好学习,学到本领才能为国出大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 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 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 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评价要素:
1. 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 是否喜欢阅读。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排图,并大胆陈述图片的情节。
2、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图片内容。
2、物质准备:大图片4份、小图片人手一份、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针对上次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鱼到哪儿去了”“两只猫怎样才能吃到鱼”,围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小结
师:是呀,小黄猫和小白猫都没有吃到鱼,他们的心里可后悔了,他们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互相谦让的。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同样利用这四幅图,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你想怎么排都可以,但结果是要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因为这两只小猫现在改正缺点了,他们要互相谦让,所以你们在排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排才能排出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的故事。
评析:以提问并进行讨论的`形式
(二)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合作排图。
1、提出要求。
师:我们要分组进行排图,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一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想一想怎样排才能让两只猫都吃到鱼。讨论玩每组要派出一个队员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
2、幼儿自由讨论排图,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三)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师: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其他的小朋友认真听听别人是怎么排的,怎么讲的,他们讲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幼儿自由操作讲述,师生共同倾听、评价。
(四)幼儿自由找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的小图片,你们可以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
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 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
② 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
③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附
两片树叶
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
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两只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嗬,这树林会唱歌!
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画面,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大蛇和波特太太及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个,图书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开头,了解故事背景
(二)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猜、看看生日礼物,引出故事主人公——蛇。
2.观察、讲述波特太太照顾大蛇的生活情景,理解波特太太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大蛇。
(1)给蛇喂奶;(2)帮蛇量身高;(3)天冷了给蛇织毛衣。
3.交代主人公“蛇”的名字——克里克塔,引出故事的名称。
4.继续观察画面,感受大蛇克里克塔给波特太太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1)帮波特太太翻书;(2)陪波特太太上街,帮她拎东西;(3)变成各种数字。
5.展示克里克塔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画面,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克里克塔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
(2)想象讲述:克里克塔还会变成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
(三)深化主题,进一步感受儿子对妈妈的爱以及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1.思考表达:儿子为什么要送给妈妈一条大蛇?
2.引导幼儿说说对蛇的看法。
3.出示绘本,观察封面中克里克塔环绕波特太太的画面,感受其中的寓意。
(四)延伸活动
自主、完整地阅读绘本《克里克塔》
顽皮的小水滴(大班语言听课记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展开谈话、讨论,增进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及对汉字的敏感性。
2、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合理地想象,并学会运用图片进行讲述创编,在表述过程中恰当运用体态动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养成幼儿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表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猫种鼠》的图片及课件,一块磁性黑板,幼儿人手一块泡沫垫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猫和老鼠的图片,围绕话题组织谈话。
尝试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教师以讲故事作悬念,导出猫和老鼠,并引发幼儿讨论。
1、猜一猜故事里的猫,有可能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2、说到猫,往往就会想到老鼠,老鼠又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爱好或本领?
3、猫和老鼠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
4、幼儿送字,加强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及敏感性。
评析:在此环节中,开放性的提问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有助于幼儿自由地想象和表达。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架",它为孩子学习任务的完成、问题情景的进一步创设提供了一种暂时的支持,并呈阶梯式地发展,给了孩子们充分想象、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为幼儿提供适时的"支架",促使幼儿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究、表达与交流。而送字游戏将幼儿的思路恰当地引回到故事名称上,既让幼儿对"猫和老鼠"这几个汉字有了感知,又为下一个环节的做好了过渡。
二、欣赏故事课件开头部分并引发讨论。
1、故事开头:"在一片庄稼地里,猫捉住了一只老鼠,就想吃。老鼠心想:'糟了,今天要完蛋了,怎么办呢?我可得想个办法,救救自己。’”
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老鼠该怎么做才能自救呢?
评析:开放性的问题伴随着生动的故事情景,给了孩子充分想象、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为幼儿提供支撑,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究、表达与交流。"老鼠会想什么办法救自己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无数种的可能性,孩子们在这里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他们与同伴进行着语言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同时也使我的教和幼儿的学更具挑战性、更富有智慧。
三、引导幼儿以角色身份进行表演,师幼一起探寻最有效的方法。
1、引导幼儿合作,进行情境模拟表演,师幼一起探寻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事先预测幼儿自救的方法并准备了相应的图片标志(求饶、哄骗、搏斗、恐吓、逃跑、装死、呼救等)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老鼠自救的不同方法,总结出最佳的方法。
评析:肢体动作、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系统。特别对于孩子来说,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看到孩子在说话时手舞足蹈,同时也发现,有些东西孩子明明理解了,但在表述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能一味追求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话,应该去关注幼儿表达时的多元状态,适当辅以肢体动作、表情等,帮助幼儿建立多维的认知经验,鼓励幼儿进行多元的表达。活动中猫和老鼠形象的多样性和故事情景的丰富性为幼儿的多元表达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触发了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帮助幼儿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想法,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用图片和字卡记录了孩子们想出来的各种办法,既加深了孩子们对汉字的印象,又帮他们整理了思路,便于孩子们从比较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法--哄骗法。
四、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结尾。
这是一只聪明的老鼠,它知道一般的办法是救不了自己的,它看了看四周茂盛的庄稼,想了想,很友好、很认真地对猫说:"猫大哥,别着急,你看,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花生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你把我也种到地里,就会长出很多老鼠。"猫听老鼠这么一说,觉得挺有道理,就把老鼠种到地里。于是,老鼠打洞逃跑了。
讨论小结:碰到困难,不要轻易认输,一定要勇敢面对,智慧可以战胜一切。
评析: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老鼠自救的方法和孩子们想出的办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哄骗的方法让自己得救了。孩子们从中自然得到了启示:用聪明智慧去战胜困难。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充分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五、变"和"为"种",确定故事名称。
活动延伸 欣赏动画,引发延伸 猫和鼠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可多了。引导幼儿创编《猫和老鼠》系列故事,提供一定的环境和道具,鼓励幼儿进行合作表演,组织《猫和老鼠》讲、演专场。
附故事:《猫种老鼠》
在一片庄稼地里,猫捉住了一只老鼠,就想吃。老鼠忙说:"猫大哥,别着急,你看,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花生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你把我也种到地里,就会长出很多老鼠。"猫就把老鼠种到了地里,老鼠打洞逃跑了。
活动反思:
1、 活动有助于孩子们知识经验的迁移和深化。
"猫"和"老鼠"是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在平常生活中,人们传统的印象会觉得猫漂亮、温顺、招人喜爱;而老鼠总是脏兮兮的,到处打洞、偷东西。"猫捉老鼠,老鼠怕猫"是人人皆知的。然而,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猫"和"老鼠"却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两个经典角色。它给"猫捉老鼠"赋予了新的意义,猫鼠之争中谁胜谁败,自在个人智慧,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乐趣。本故事《猫种老鼠》中,故事情节简单而富有无限想象,与动画片《猫和老鼠》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引导幼儿自由想象、演绎精彩纷呈的猫鼠故事,既是对传统经验的拓展,又是对现有动画情境的迁移和深化。这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这一原则。
2、活动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研究。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过分注重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而本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真正能够大胆地想象、自由而充分地表达,同时又挖掘文学活动认知、情感、审美、德育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这就是我在此活动中逐渐突破的问题。此活动借助《猫种老鼠》这一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给幼儿搭建一个大胆想象、充分表达的平台,并适时挖掘故事中蕴含的多元价值,让孩子得以一次自然的感悟和自由的表达。
3、简单的活动结构,突出主题且逐层深化。
我们的教学需要去除浮华,彰显天然。使每一节课都平实、有意义,使教学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是每一个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在这个活动中,我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来努力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所以,没有复杂、花哨、繁琐的环节或提问,有的只是一根清晰的主线串连出的对于"猫鼠之争"的想象、表述与表演,力求让教学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使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4、师幼互动效果好。
活动中师幼之间、幼儿同伴之间的合作表演,对于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猫、鼠的角色形象,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及时的互动,引领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各自的成功经验,在一个个合作体中共同分享想象、表演、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诙谐与幽默,激发对所居住城市的认识和喜爱。
2、理解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以及野猫热心、自以为是的性格特征。
3、能够正确认识野猫眼中的城市与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差异。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所居住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教学挂图《野猫的城市》。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所居住城市的认识。
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吗?你能说说我们城市的特点吗?
(2)鼓励幼儿想象:野猫的城市是怎样的?
教师:有一只野猫来自城市,它居住过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呢?
2、分段欣赏故事,教师采用提问和议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借助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六段,引导幼儿欣赏。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野猫说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野猫是怎样描述自己住过的城市的?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斑马/花奶牛/小鼯鼠/说“看来城市是个很疼/很痒/很没羞的地方”?并进行小结。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说了自己的感受呢?为什么斑马/花奶牛/小鼯鼠/说“看来城市是个很疼/很痒/很没羞的地方”?
(4)教师讲述故事的最后两段,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动物们对城市产生了什么印象?你想对森林里的小动物说些什么?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分析野猫的性格特点。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野猫的看法。
教师:你喜欢野猫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帮助野猫纠正对城市的描述。
教师:野猫向小动物们描述的城市对吗?如果你是野猫你会怎么说?
4、组织幼儿讨论,启发幼儿认识野猫眼中的城市与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差异。
(1)引导幼儿讨论:野猫眼中的城市与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差异。
教师:野猫说的城市和我们的城市是一样的吗?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介绍城市里的各种设施。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介绍内容编成故事,满足森林里小动物想了解城市的心理。
活动延伸:
在建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积木、插塑片等玩具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塑造、表现城市的主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