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通过想想、猜猜、实验知道果珍会在水里溶解,面粉、油不会在水里溶解的。
活动准备:
果珍 水 操作纸 勺子 面粉 记号笔 油 去油渍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师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幼儿用勺子搅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诉我,它想在水里跳跳舞,请小朋友用勺子搅拌一下好吗?)
3、师小结: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里,变成了橘子水。(教师在操作纸上记录幼儿操作的结果。)
二、幼儿探索:面粉和水
1、教师出示面粉和水。刚才面粉看见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们想一想,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测的结果。)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3、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面粉溶解到水里,变成了白颜色的水,可是丁老师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面粉放在水里,水是变白了,而且面粉也没有了,可是等我过了一会去看的时候,面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上打上问号)要不我们等一下去观察一下好吗?
三、幼儿探索:油和水
1、请幼儿猜油和水放在一起会怎样?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实验:操作方法同上
3、师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4、刚才我们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现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们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变的脏脏的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油渍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师这里也有许多平时爸爸妈妈不怎么用到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看PPT)
四、活动延伸
刚才周老师把我们操作的面粉和水放到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面粉到底是沉下去了,还是溶解在水里了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互不相融的现象,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
2、大胆地探索油水融合的方法,产生对新型洗涤用品的关注与好奇。
3、积极参与探究操作活动,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地探索油水融合的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用品能让水油相融。
教学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1、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二、引导幼儿做水和油混合的实验。
1、提出操作内容和要求。
今天,水宝宝想邀请油宝宝到家里去玩,我们来帮助油宝宝到水宝宝家里去好吗?要仔细观察哦?然后再用筷子来搅一搅,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幼儿自由操作,观察。
3、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用品能让水油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幼儿相互讨论。
3、引导幼儿参观感知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并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4、幼儿操作,尝试,记录,教师指导。
5、集中,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总结:原来,洗涤用品可以帮助水宝宝和油宝宝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人们洗衣服、洗碗、洗手都要用洗涤用品。
教学延伸: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东西也是不能融合于水和油的`,小朋友可以去试一试、找一找,找到了来告诉大家好吗?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巩固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2、 在做汉堡的过程中,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与美,体验发现的乐趣。
3、 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
活动难点: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ppt、红黄蓝三原色颜料、每人三张两片圆的纸、烤箱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三原色导入
师:听听,是谁来到我们小三班?(播放猫叫声录音)
师:今天,猫妈妈邀请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猫妈妈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猫家房子的颜色和形状)
师:猫妈妈的家可真漂亮呀,我们走进猫妈妈家看看,猫妈妈家里还有谁!
师:猫妈妈有几只小猫?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师:一共有三只小猫宝宝,她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师:对了,她们分别是小红猫、小黄猫、小蓝猫。看,猫妈妈家里有三间房间,小朋友们猜猜看,三只小猫分别住在哪间房间?(按颜色分)
师:对了,小红猫住在红色的房间,小黄猫住在黄色的.房间,小蓝猫住在蓝色的房间。
二、学做会变的汉堡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帮助小猫找到了自己的房间。猫妈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个神奇的礼物——会变的汉堡!这个汉堡可神奇了,它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我在汉堡的两边抹上果酱,这边抹上红色的草莓酱,这边抹上黄色的菠萝酱,要开始变了!
师:红果酱,黄果酱,变变变!
师:你们说它变了吗?变成什么颜色了?(请幼儿先猜想)(打开纸,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汉堡变成什么颜色了)
师:红果酱和黄果酱一起变成了橙色的果酱。
师:猫妈妈的汉堡真是神奇,猫妈妈告诉老师,汉堡还可以再变!想不想知道,汉堡还可以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和王老师一起来变!
(教师再示范变一种颜色,幼儿徒手与教师一起做)
三、做会变的汉堡
师:哇,汉堡又变了一种颜色,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看,看看自己的小汉堡是不是也很神奇呀?
师:猫妈妈告诉岑老师,做汉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轻轻的把果酱涂一点在汉堡上,如果果酱放的太多了,汉堡就没办法变魔术了。也要注意不要把果酱撒到漂亮的小衣服上面了。用完勺子和果酱要把她们送回家!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悄悄的,像小猫一样把小椅子送回家,也来做一做神奇的汉堡,我们一起来做许多许多的汉堡,做好后,放在我们的汉堡店里,我们来卖汉堡;也可以去告诉客人老师,你都做了哪些非常神奇的汉堡,请客人老师来我们的汉堡店尝尝小朋友们自己做的神奇的汉堡!
四、结束分享
1、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做的汉堡。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卖汉堡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唱一唱:《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2、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入场后玩具及展台的布置给幼儿以美的视觉效果,幼儿主动探索玩具发出的声音又充分调动了幼儿听觉、触摸觉等。
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幼儿游戏,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4、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倾听各种玩具和乐器的声音,到第二环节,能回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到第三环节分析性地倾听各种声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⑵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
⑶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二、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⑴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⑵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⑶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⑷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三、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四、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活动延伸
演示实验:《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进一步了解碘的应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附知识背景材料: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
指纹,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连接成的纹理。每人、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纹可用来作为识别人的标记。指纹显示是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也是一种有趣的表面化学反应技术。
今天,我们已经能使用多种高科技的手段,让看不见得指纹印奇迹般地露出“庐山真面目”。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做一个指纹显影的小实验: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张光洁的白纸上按一下,看上去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另取一个小玻璃管,放两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当碘受热渐渐变成蒸气升到玻璃管口时,将白纸上按过手印的地方对准玻璃管口的上方,让碘蒸气缓缓飘过留下指纹的纸面,一会儿功夫,白纸上就清晰地显示出你的指纹了。
为什么碘蒸气能显示出"看不见"的指纹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手指上总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们是由人的皮肤表面腺体分泌的。一般人一昼夜可以从皮肤中分泌出约15―40克油脂。有的人属于多脂型皮肤,分泌出的油脂每昼夜可达45克。当你用手指接触白纸时,这些油脂就粘到了纸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么痕迹。
油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它们之间的亲和力很小。但是,碘与油脂却是“好朋友”,它们的分子结构有相似之处,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为碘的颜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气,也能使手指留在纸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显的颜色,在白纸上显示棕色的指纹印迹。如果刚用肥皂洗过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还来不及形成一层油脂时,即使用十个手指按过的纸面,碘蒸气也不能显印出指纹。不过当你用手在脸上或头发上擦几下,让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实验,那么在纸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纹了。不信,你可以试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 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图片(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图片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2)幼儿自主上前,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播报天气。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播报,了解其播报的内容和顺序是否符合要求。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装饰秋天的树
2.树叶图片(梧桐、冬青、柏树)
3.幼儿用美术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
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
(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不认识的树叶
(1)教师: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
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
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
(2)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让幼儿观察。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欣赏儿歌:秋叶
2.教师: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
3.提问: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想象制作:装饰-秋天的树
秋天的树非常漂亮,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游戏:秋天树叶飞
1.教师: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
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
2.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劲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我园地处农村,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提高幼儿的玩沙技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物和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2.能积极主动探索沙的多种玩法,掌握一定的玩沙技能。
3.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沙滩(湿沙、干沙都有)、小铲、模子、树枝、纸板、筛子、小桶、水。
2.带领幼儿分别在沙路、水泥路上骑童车,体验不同的'感觉。
活动过程
一、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提问: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
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评: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提问: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
沙子是什么样的?
小结: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评: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
3.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小结: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提问: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
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小结: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评: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谈话: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
小结:沙土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评:此环节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二、幼儿自由玩沙,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点心,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往外扣点心时模子离地面的高度。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1)挖土时要细心、耐心。
(2)及时整修。
(3)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将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动,观察手指、手心上会留下什么?沙还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动?
4.创作沙画:怎样才能使同一种图案在沙里看得最清楚?干沙梳平——干沙压平——湿沙梳平——湿沙压平,分别比较。
5.鼓励、启发幼儿玩出新花样。
(评: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
三、小朋友互评作品,谈谈玩沙的感受,教师表扬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创造性玩沙的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观看建筑工人如何利用沙、石子、水泥搅拌成混凝土,知道沙的巨大作用,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2.实验:向装满干沙的玻璃杯内倒水,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幼儿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7篇06-11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4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8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五篇06-0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06-05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06-10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9篇06-10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汇编六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