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探究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4、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外,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的财富,无穷的探索空间,无穷的精神启发。我们要感谢自然,感谢她给予我们的这一切。在这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出示图片)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过极大的震撼。我们曾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而感慨不已。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
(出示旅鼠图片)
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也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⑴找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
⑵勾出你自己不理解的或者你认为值得我们积累的生词。
2、正音 教师出示重点生字字音,学生齐读。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3、解词。
教师出示重点生词,解释并运用(造句)。(学生积累生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过渡:(评价预习情况)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找出旅鼠的奥秘)。
(提醒学生,注意勾划)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
归纳形成板书: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多媒体显示)
⑴惊人的繁殖能力;
⑵控制繁殖,吸引天敌;
⑶死亡大迁移;……
师追问:同学们,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阅读课文,再去发现,提出你的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由发言,诸如:
⑴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⑵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⑶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3、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⑴教师过渡: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⑵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5、教师总结文章:
同学们,课文通过“我”与丹尼斯的对话,给我们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奥秘。虽然我们无从知道旅鼠之谜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也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控制着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刻含义。
四、讨论与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师生交流,适时出示多媒体:
(显示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955年,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说:“我的调查证实,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实在是太高了,几乎失控,每年都要增长22%以上,甚至可能接近30%,这就是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达8亿多,五十年后(即20xx年)将增加到26亿,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网上有人预测:中国人口20xx将达高峰14.7亿。
启示:1)、重点在控制人口,学会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动物们都知道通过控制自身种群的数量,来保持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我们人类呢,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2、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自然是伟大的,是可爱的,是生我养我的家园。然而,人类为了经济和物质上的享受,让我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自然已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地球已快满目苍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吧,拯救我们的家园吧!我们生每一个人都应该觉醒:别再干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六、拓展迁移(灵活处理)
1、师过渡:老师在导入时说了,神秘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你读完了这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一定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请把它谈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课后观察与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内容的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以说为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1)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2)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3)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一 教学设计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较之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 对小学生来说,综合性学习要用一定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成果,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在一次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能力。这些意识、精神和能力,无论对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对一生的工作、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语文 语言 文字 学习
综合 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 有趣
(二) 读读写写,说说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松竹梅 色香味 真善美 喜 喜出望外 眉开眼笑
日月星辰 酸甜苦辣 喜怒哀乐 怒 怒气冲冲 暴跳如雷
哀 哀痛欲绝 呼天抢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乐 乐不可支 手舞足蹈
(三) 听一听成语故事 同舟共济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
次,两国的人恰巧同坐一条船过河.船刚开时,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狂风暴雨,眼看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相互救助,合力稳定船身,安全达到了河的对岸,终于逃过这场灾难.
(四)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积累的成语又多又快。
(五)总结: 语文真有趣 学习有意义 只要肯努力 一定出成绩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⑴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⑵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⑶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五、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⑴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⑵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六、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自己校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吵闹声音,体会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
2.寻找校园里的噪声,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3.感受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自己校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吵闹声音,体会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
2.寻找校园里的噪声,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教学难点
感受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1.聆听体会
(1)拉铃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教室吵闹的声音】
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学生回答之后,师【播放校园里同学们尖叫的声音】:下课啦,校园里的声音可真大呀!
老师在讲课,还伴随着什么声音?【播放其他小朋友讲话的声音】
你们还听见过校园里哪些吵闹的声音?
2.讨论探究
(1)对比,师:小朋友们,我播放的这些声音,好多都是你们自己的声音,好多都来自教室哟。
【视频播放:安静的教室、有序音量合适的讨论场景】你喜欢哪一种环境?小组里讨论讨论
(2)四人小组讨论
讨论要求:小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每个小朋友用小组成员听得见的声音发言即可;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说出这些嘈杂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各小组准备好上台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组全班交流
怎样使全班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能听清楚呢?学生回答后,师展示学生自己定的规则:全班小
朋友在其他小组展示回答的时候都不能发出声音。有不同意见必须举手,发言小组的同学请你补充才能起立回答。
3.小结:通过前面的聆听声音,和刚才的讨论,小朋友们觉得我们在校园里说话声音应该怎么样?
师:是啊,只有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小点儿声,才能让我们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才能学得更好。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学生回答
四人小组讨论
生回答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时候怎样做才能将噪声降到最小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受如何做到“小点儿声”
合作探究
学校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怎样才能做到小点儿声呢?老师想聘请小朋友们当小小“调音师”,看看谁有好办法把我们自己的声音根据环境需要调一调? 学生发挥想象寻找更多更好得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共场所要小声不影响他人
交流展示 指名小朋友回答:图书室(不说话,轻步走);课堂上(说话要举手);老师讲课、同学发扬
(不抢话,仔细听)等 小组代表展示 学会控制在校园里的说话声音
评价补偿
1、学生评价
2、小结
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噪声还会影响健康。让我们都来做文明学生。
小组代表发言后其他组代表评价 加深印象,内化
拓展延神
小朋友,今天的课结束后,在课间、在走廊你能做到小点儿声吗?让我们一首歌曲中结束今天得课吧。[播放歌曲] 听歌,升华 引导践行
板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声音太大影响他人
噪声影响健康
做文明小学生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 完成钢笔习字册
2 反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对韵歌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同学们吗,昨天我们学习的生字你学会了吗?上课前我们先来一起复习一下。
2.“开火车”读词语。
哪列火车开起来?这列火车开起来!
3.齐读词语。
4.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几个生字宝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六《古对今》。
5.简单介绍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对韵歌。像题目一样,什么对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是对韵,也可以说是对对子。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就隐藏在课文里,你们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们找出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你们要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生借助拼音先自读课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错误,先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园严寒酷暑晨朝霞杨)
(1)指名几个学生带拼音读生字,教师及时表扬(你读的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响亮等),也可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我认为……)。
(2)齐读会认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读生字,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给会认的字组词记忆。
下面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谁来给他们组一组词?
学生先自己组词,然后教师出示词语。
(方圆严寒酷暑早晨朝霞杨树)
(1)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文中不仅有让我们会认的字,还有一些不仅要认,而且要准确书写的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
(1)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给生字组词,然后教师呈现词语。
(古今清凉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
(4)齐读词语。
6.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凉、细、语”三个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偏旁、书写应注意什么,再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接着教师范写。“凉、细、语”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学生在课本上练习书写“凉、细、语”字。学生在写的时候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
(3)同桌结合,合作学习其余的生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方法等)。然后在班上交流每个字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生字。
三、朗读课文,归纳总结。
1.课件出示整篇课文,以开火车的形式逐句读课文。(这样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耐心指导朗读)
2.分小节学习。
(1)指名读第一小节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里的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图片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以第一小节为例: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先出示这一小节的`内容,指名读。接着一句一句理解。学习古对今,就出示代表古、今的图片,便于学生对比理解。然后分别是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借助图片,再稍加解释说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词语意思,也能加深对对对子这种句式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这一小节的内容。
(2)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课文的二、三小节。
3.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课文全部学完之后,再次完整地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这篇课文读起来非常顺口,也很好记,里边的生字词语更需要我们用心掌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其他的对韵歌,读读记记。或者试着自己写几句,与其他学生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教学总结】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由于教室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无法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堂上我就和学生谈了谈这个假期爬黄山的感受,让学生有个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然后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发挥想像,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词进行了描写,而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老爷爷会怎样爬山,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的孩子说:“老爷爷一会儿拄着拐杖,弯着腰向上爬,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走走停停,十分艰难。”有的说:“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向上爬。”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了语言,思维更加活跃。
四、教学中的不足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整体感知
思考[1]: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思考[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思考[3]: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思考[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考[5]: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思考[6]: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7]: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情节发展表(右图)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五、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彩虹》语文教案06-20
语文教案模板06-2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06-21
《悯农》语文教案05-26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5
小学语文教案15篇06-23
小学语文教案(15篇)06-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06-25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7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