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2、了解洗手的常用工具。
3、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活动准备
《洗手步骤》课件、水龙头图片、肥皂或洗手液、毛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伸出双手)师:“请大家想一想,手脏了怎么办呢?”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常是怎么洗手的,并简单演示。
二、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了解洗手用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会用什么东西洗手?(肥皂、洗手液、毛巾、干净水等)
教师念儿歌,并加上相应动作,请幼儿模仿。
2、了解洗手步骤。
教师播放课件《洗手步骤》,让幼儿了解洗手的步骤。
教师请幼儿一起按照课件图示步骤进行洗手动作的学习。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三、体验活动:洗洗手。
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处,请一名幼儿按照教师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请其他幼儿来做小裁判,看他做得对不对。
幼儿分组进行洗手体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总结。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洗手吗?我们在饭前、便后、手脏时都要洗手,这样还可以防止传染病呢。所以,我们以后要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我们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
活动应变
导入部分也可以用故事导入,故事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因为没洗干净手就吃东西,导致肚子疼,引出洗手的重要性,导入活动。
活动延伸
学习洗脸、拧毛巾等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区角活动
娃娃家:投放肥皂、水盆、毛巾等物品,让幼儿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
环境创设
将正确的'洗手方式图片贴在洗手池旁,提示幼儿按照正确的方式洗手。
家园同步
请幼儿回去观察自己家人的洗手方式,提醒家人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并坚持使用正确的方法。
附录:洗手的步骤
第一步: 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 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 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 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 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有过春游的经历
2、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3.让幼儿以多种形式(画、编、说),大胆表现对美丽的春天的感受。
4.让幼儿学习创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关于春天的课件、表现春的音乐、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让幼儿完整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
师: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幼:因为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幼:因为小兔是白色的,走路蹦蹦跳跳的`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幼:因为小草是绿绿的、嫩嫩的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绿的。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颜色呢?
幼:还有黄色、紫色、蓝色……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的美丽。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颜色.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音乐,幼儿绘画。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如:这只美丽的小鸟是谁画的?引导画小鸟的幼儿说出:小鸟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颜色。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小熊看了小朋友们的画,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颜六色的。”
4.结束活动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再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颜色,来告诉小熊,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体验物体排列的规律,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几何图形片若
活动目标:1、体验物体排列的规律,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几何图形片若干,彩带图卡,小猫小兔头饰若干,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找出规律并进行续排。
1、教师出示一条用两个红色彩环接一个绿色彩环画成的彩带图卡。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条彩带漂亮吗?你能说出这条彩带是怎样排列的吗?(两个红一个绿接两个红一个绿。)
2、 教师:如果请你按照这样的规律排一排雪花片,你们会吗?请你们试一试。
教师: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一条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组成的形状花边:你们能说一说这条花边是怎样排列的吗?(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接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教师:请幼儿用自己的几何图形试一试。
4、教师按照拍两次手、伸一次大拇指的顺序重复做动作四五遍后,请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做动作的,请幼儿说一说之后再模仿。
5、教师:老师按照学两声小猫叫、学一声小狗叫的声音顺序重复四五遍之后,请幼儿说一说老师声音的顺序,然后试一试、学一学。
6、教师:请幼儿总结颜色彩条、形状花边、动作、声音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说出其中的规律(前面两个一样的,后面一个不一样)。
二、队列中的补排练习。
1、教师请部分幼儿上前,按照男孩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成一排,解散一次再重新排列。
2、教师请其他没有参与的孩子闭上眼睛,这时,从排好的`队伍里请出3-5位孩子,悄悄躲起来,再请其他幼儿睁开眼睛,提问:几个空缺的位置应该站男孩还是女孩。同时请和躲起来幼儿人数相同的幼儿出列,分别请他们自己选择站在一个遵循规律的正确的空位,其余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3、教师:根据情况重复游戏数次。
三、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请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并说出图案和符号的排列规律,按照规律完成补排。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在这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与妈妈的合影,通过听听、讲讲、画画等形式对妈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孩子们主动回家询问妈妈的有关情况,如妈妈的职业、年龄、爱好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汉语表达。
2、巩固相关词语和句式,学会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了解妈妈,激发对妈妈的爱。
2、体会活动的快乐,提高自信心。
难点:
大胆的与同伴交流妈妈的信息,并能说出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教具毛毛熊。
2、幼儿妈妈的照片一张。
3、要求幼儿回家了解妈妈的职业,及平时在家主要做的事情。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的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让幼儿看着妈妈的照片听歌曲。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毛毛熊”,引出话题。
(1)教师用毛毛熊的语气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
教师:“看,老师请来了大家认识的毛毛熊,它的名字叫仔仔,它很能干,能大胆说出妈妈的名字和工作名称。”
教师以毛毛熊的语气讲述,“小朋友,我叫仔仔,我的妈妈叫努尔古丽,她在医院当护士,妈妈每天都辛苦的工作,下了班,还要给我做饭,洗衣服,我很爱我的妈妈。”
(2)请幼儿回答问题
“毛毛熊”:“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她是干什么工作的吗?”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毛毛熊”:“小朋友你们真厉害,谁还能告诉我,你们的妈妈在家都干些什么情?”
教师引导幼儿到前面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幼儿要适当地给予奖励。
(3)教师总结
教师:“小朋友都特别爱自己的妈妈,你们得妈妈也特别爱你们,希望你们能听妈妈的话”。
毛毛熊:“仔仔来了,我想对妈妈说一句话,希望妈妈天天开心,永远年轻、漂亮。”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呢?”
三、结束部分
1、请每一名幼儿到前面说一句祝福的话。
2、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幼儿学会倾听里面的歌词。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把自己说的祝福带回家说给妈妈听。
2、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这两首歌曲,让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为孩子设计一个轻松的氛围,应该鼓励幼儿想说、多说、爱说。以集体、分组和个别有机的结合。使活动动静交替,让幼儿更加快乐的学习!
2、 在教师与幼儿互动上还不够,对幼儿的评价语还不够好,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那么几句用语“你真帮”“回答的真好”,我想应该还有很多更好的语言来评价我们的孩子们。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欣赏卢梭的《有猴子的热带森林》,重点感受作品中各种树叶的形态和姿态。
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植物和树叶。
活动准备:
数码相机。
幼儿用书第17~18页。
挂图《有猴子的热带森林》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初步欣赏《有猴子的热带森林》。
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自由谈论对作品的最初感觉。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吗?为什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感官感受作品意境。
在乐曲《维也纳森林舞曲》伴奏下,引导幼儿感受作品意境。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美妙的音乐,想象自己进入了美丽的森林,伸手能触摸到那些树叶,能和猴子一起做游戏。
--引导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一步感受作品,加深幼儿对作品意境的体验。
--教师:这次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下欣赏作品。
--教师: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慢慢地走进一片神奇的大森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香香的,是树叶吐露的清香;听,微风吹来,树叶“沙沙沙”地响,好像在互相说着悄悄话,伸出手来轻轻触摸这些树叶,有的软软的,有的却很硬,还有的带着小刺,每一片叶子都很特别......
--教师提问:在这样茂密的的森林中散步,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请幼儿给作品起名字。
欣赏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姿态。
引导幼儿欣赏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姿态。
--教师:这么多的树叶,它们都是一样的吗?(请幼儿重点观察树叶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姿态。)--教师:这么多不同的叶子,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幼儿用手指在幼儿用书上描画作品中各种树叶的形状。
用身体造型表现。
教师:我们要用身体来表现这些树叶,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种树叶。
幼儿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叶子,做出同样选择的幼儿可分为一组。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音乐声中讨论如何表现这种叶子,并用肢体造型来表现树和叶子的`形状、姿态。
幼儿跟随音乐表现,教师拍摄照片。
幼儿欣赏照片,相互交流对叶子造型的看法。
活动延伸: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按照画面用肢体动作进行集体造型,并想象和表现凤吹来时叶子随风摇摆的情景。
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幼儿用书上其他描绘森林和树叶的作品,尝试创作。
在美术角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供幼儿各种树和树叶。
活动提示:
当美术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到的可能是有趣的猴子和形状各异的叶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外部两个特征找出该物体或者给物体进行定位。
2、能和同伴交流活动的内容,愉快地参加活动。
3、能用语言表述相关的操作内容。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数学区:
(1)材料:相关动画软件;《送给爸爸的礼物》操作板等
(2)游戏:《送给爸爸的礼物》、《给动物爸爸找宝宝》、《排排队》、《找爸爸》等
2、美工区:
折纸《送给爸爸的包》;剪贴《送给爸爸的礼物》等
3、语言区:
《爸爸的手真能干》
活动过程:
1、课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有家小动物专卖店开业啦,我们去看看吧……”
2、幼儿自由为爸爸购买礼物
幼儿根据篮子里、卡片上的物体特征,找出相应的物体,找到后说一说。
3、参加区域活动,教师重点指导数学区,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活动
4、小结评价:
(1)幼儿演示新的数学游戏的玩法:
(2)激发幼儿对爸爸的喜爱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我们除了送礼物给爸爸,还可以怎样做来表示对爸爸的喜欢呢?过会儿可以和好朋友谈一谈。”
活动反思: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我的好爸爸》这个主题活动,此活动就是围绕这一活动进行的。
各区域活动提供的操作均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设计。
利用电脑课件创设的生活情景导入活动,孩子特别喜欢,个个兴致很浓,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操作电脑时,由于电脑的`语音鼓励及有趣的送礼物画面让孩子觉得它的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别人的爸爸买到合适的礼物而开心不已。在此基础上,我们过渡到第二个为自己爸爸买礼物的阶段,并创设了购物的环境及购物单,孩子们很高兴地拿着单子去购物,当他们拎着亲自买来的礼物时,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通过同伴的介绍、向教师的展示,大部分孩子均能按要求购物:根据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找出相应物体。
当孩子们回到桌面操作作业单时,有些幼儿遇到了不会操作的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孩子们缺乏二维空间的经验,因此提供的学具出现二维操作的内容无疑是干扰了孩子们的操作。通过这次活动后的思考,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具设计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来影响幼儿的操作,同时提供的学具要具有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准备:
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
过程:
(一) 以“今天我们来当跳跳糖一起来跳舞”引出课题。
(二)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2、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
(三)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2、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尝试用不同的玩 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8
内容与要求:
1、 爱听幻想故事,感受充满夸张的故事情节。
2、 运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创造各种人物形象,运用各种人物细节表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小人国长卷画。(事先听过故事)
将一张画有格列佛巨人的画纸分成数块。
红蓝印泥,较细的勾线笔或0.7签字笔。
指导要点:
1、 回忆说说“小人国”的故事
(1)这是谁?格列佛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小人们是怎样对待格列佛的?
(2)小人们都在做什么,他们长得怎样。
(3)将小人放大,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2、观察尝试
(1)选取大家喜欢的.小人,师生交换着尝试运用手指点画的方法,添画小人。(运用较大的椭圆形图章代替手指演示)
(2)观察运用印泥点画的方法,变化横点为头部,竖点,点画小人的头部与身体。沾一次点画一个小人,并且马上添画。
(3)想象小人们的发型、五官特征、用细水笔添画局部特征与四肢动态。(启发幼儿大胆的运用线条变化表现动态)
(4)边添画边想象小人们怎样招待格列佛。3、操作表现
(1)边画边思考,变化自己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或组合方法表现不同的任务。
(2)画一个人物后及时添画四肢动作,并逐渐添发型与服饰等情节。
(3)边点边想象某些情节,用水笔加以表现。
4、交流分享
将每块拼图(分段的画面)连接为长卷,谈谈说说小人们在格列佛身上做什么,找一找他在哪里,比一比谁的眼睛尖。
活动延伸:
继续为《小人国》增添人物,想象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情景。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中班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
运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运动材料: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运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案例一: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
案例二:滚动宝宝变成船宝宝……
经过教师的引导,中二班幼儿终于对滚动宝宝的游戏开始感兴趣,并积极去尝试去玩,也玩的很开心。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渐渐地幼儿玩此游戏的兴趣又降了下来,只见金金说:“我不想玩了”玲玲说:“我爬得累死了” 等等,有的幼儿还将席子摊在地上,索性整个人躺在上面。教师见此情景马上想到,是不是在前期幼儿对此游戏的基础进行变动,于是教师就说:“爬得累了,躺在席子上休息也是一种办法”。经教师这么一说,在爬动的幼儿也都模仿了躺在席子上休息的动作,接着,教师又说:“滚动宝宝是不是能变成其他的宝宝”。这时只见莱莱和琪琪马上将席子变成船宝宝,两人站在席子里面,小心的走着,教师问她们,你们开着什么呀?莱莱和琪琪说:“我们是船宝宝,开小船”。于是许多条小船开出来了。接着肖肖等幼儿都用席子或塑料台布搭起了房子,人在里面蹲着、跪着…….幼儿玩的办法多了起来,玩的兴趣也高了起来。
分析:
幼儿运动的兴趣是靠教师去激发的,而兴趣的延续也是靠教师的引导去维持的,案例中当幼儿对玩“滚动宝宝”的游戏兴趣开始降低时,教师能意识到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引导,同时进行逐步的推动,使幼儿下降的`兴趣重新点燃。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就会消失,他们会玩不下去而离开,现在正因为教师能及时进行推动,幼儿对玩席子滚桶的游戏又得到了延续。
案例三:我们会……
“滚动的宝宝”游戏歇了一阵子后,今天又开始玩此游戏了,有的幼儿趴在席子滚筒中向前爬动、有的幼儿把席子滚筒当做小房子,还有的幼儿两个、三个合作,将席子和塑料滚筒当做小船在慢慢的向前开……,“扬扬”突然说:“我会站在席子筒里面向前滚动”接着他起劲地叫老师看,叫小朋友看,并起劲的作示范,只见他人站在里面,用手撑住席子筒的顶部,用双脚踩住席子筒的底部,将席子向前移动。真象一只火车轮子在滚动。这时,又见琪琪和琳琳两人钻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筒里,两人配合慢慢地将其滚动,当滚动到一根旗杆下,琪琪突然说:“我们转弯爬”,说完,琪琪和琳琳两人一转身将其反向滚动,只见她俩一边笑一边滚,好象一对蜗牛朋友趴在玻璃床上。老师见其状后,马上召集幼儿过来,让他(她)们再次示范给大家看。
最后,老师用观察的眼光又扫了一扫整个草地,都见幼儿在积极的玩此运动游戏。
分析:
当幼儿对一样运动器械玩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不新鲜,容易玩腻,教师采用暂停一段时间的方法,吊吊幼儿的胃口,其实这也是策略,当幼儿暂停一段时间后,再让幼儿玩此运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会更高涨,运动中创造的潜能更会发挥出来。象“扬扬”站在把席子筒里面向前滚动、琪琪和琳琳碰到障碍物会想办法急转身等等,这些举动都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幼儿在运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不是教师刻意的去教的,而是在经验的积累上自发的,这种自发是在一种良好的运动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当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后,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他们的创造潜得以辐射。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潜能在运动中才能不断释放。
案例四:“小船”变“火车”
中(2)班幼儿玩“滚动的宝宝”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老师的带领与推动下,幼儿对该活动始终处于高涨的热情,她(他)们在原有玩的基础上,继续滚动着用席子、透明塑料台布、塑料花台布做成的滚筒,幼儿滚着、爬着、走着、笑着。
这时,草地上慧慧和华华两人正套在用席子滚筒中做开小船的游戏,开着开着突然和前面的小船碰着了,大家会心的笑了起来,于是慧慧说,我们把小船变成火车吧”,边说边用手拉住前面的席子筒,就这样一列“火车”产生了,她(他)们小心的开着,谁也不愿散开。
看这她(他)们的火车,其他幼儿接着也模仿了起来,于是草地上许多列火车又产生了。
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运动环境,在教师的带领下,该班幼儿玩此游戏的兴趣一直在持续,“小船”变“火车”其实是幼儿运动经验的迁移,她(他)们在“小船”的经验上就想出了“火车”。“火车”的产生吸引了其他幼儿,她(他)们进行了模仿,积极的在体验。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再说,中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新游戏的玩法以及感受新游戏的快乐,这也是一种积极运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