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情况。让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1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三、按同学选择内容分为三个组找好位置,并确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导辩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好辩论双方的角色,帮助明白各自的任务。
五、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对辩论小组评选出最佳辩手和获胜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
三、带领学生再次重温学过的课文,体会故事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强调真实,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采访笔记要注意格式,注意语言的真实,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记一次辩论,要写清楚辩论的经过,精彩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辩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自己参加过的同学要写出自己在辩论时的表现,心理活动等。还应该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学生交流选材、写作内容等。
五、学生自己动笔形成初稿,教师随机指点,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阅读习作,相互提出鼓励、帮助和修改意见。
七、讲评范文。
八、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 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 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习1~6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那么当他们靠近这棵大榕树 ?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二、了解树的大和茂盛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7~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把有关的语句多读几次。
学生汇报:
写出了榕树的大、茂盛。
板书:
大、茂盛
2、师:从哪里看出的.,用 画出有关的语句。
⑴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多。)
这么多的枝干你想作者看到会感觉怎样?
(吃惊)
你能带着吃惊的语气来读吗?指生读。
⑵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放课件解释根怎么生长,相机引导:
这是榕树的生长特性,榕树本身长有许多气根,气根慢慢长久了就伸进泥土里长成粗壮的枝干。有的粗的象一棵树,俗语有说独木不成林,但这里气根多而且粗壮,所以看上去就变成了一片树林。
师: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这株榕树怎样独木成林的吧。
自由读,齐读。
⑶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从哪里看出榕树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树叶非常的多,一蔟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密不透风、密密麻麻)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这里的叶子不仅多而且有生命力,作者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景象呢?
讨论,指生说。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
光照、叶绿、风吹。
(相机出示图片)
师:好一棵大而茂盛的榕树!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片树叶都似乎有一个生命,连我们的巴金爷爷也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段呢?
(带着赞美的语气)
同桌读,互相评议。
指生读,生评,师生合作读。
⑷ 讲第9自然段:
师: 这次作者他们看到鸟吗?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还告诉我们什么?
⑸ 总结:
师:在这部分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
板书:
奇特美丽
在那我们领略到榕树的宁静,第一次他们看不到一只鸟,下面我们随着巴金爷爷再一次去那里看看吧,这次你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3、学习小鸟部分:
⑴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出示学法:
① 划──抓住景物特点,划句标词。
② 读──放声朗读词句,品悟感情。
③ 议──讨论写法,理解运用。
⑵ 自己学习。
⑶ 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
多、欢快
①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
(关键词:热闹、到处、站、叫、飞、扑翅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小鸟品种姿态说明鸟多。)
(放课件)
师:这么热闹欢快的场面你想把它读出来吗?
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想象一下还有什么鸟的姿态?
② 我注意的看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里有一个词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的是哪个词?
(应接不暇)
课文怎样写作者应接不暇?
指导朗读。
③ 师:作者还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它呀,唧唧喳喳的唱着想加入鸟儿们的大合唱呢,你猜那话眉鸟在唱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
(放课件)
④ 师:是谁给小鸟创造这美好、和谐的环境呢?
相机板书:
壮观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
生质疑此句,讨论:
二处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课文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引用别人的说法,实质指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鸟儿愉快生活的地方。)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里的环境好,树大,地湿,农民保护鸟儿,鸟儿生活在这里很愉快。)
2、师:你们羡慕这里的鸟儿吗?你能举出人类保护动物或自然环境的例子吗?
3、师小结。
4、师:今天我们学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的美。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上背诵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静) 赞美
鸟:多 欢快 壮观 (动)
小学语文教案3
课型:
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歌曲磁带,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动画激趣:大屏幕放映《秋天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2、谈话激趣:看了这组连环画,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感知全文。
导入:是啊,秋天的菜园多美呀!菜园的外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小燕子和妈妈就住在这屋檐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演示利用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动画。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这个有趣的故事名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
读课题,学习生字“次”,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⑴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⑵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⑶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⑷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⑸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⑴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⑵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次、再、仔”是平舌音,“什”是翘舌音、前鼻音,“样、兴”"是后鼻音,“么、得”读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王字旁”。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闹生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菜园情境,做“摘柿子”游戏。(方法同"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指导书写“回、皮”
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回”字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扁、上宽下窄;“片”字的第一笔“竖撇”要先竖后撇,由重到轻。
4、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4、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走迷宫”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
2、导入:小明友们识记生字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那么,燕子妈妈为什么也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
二、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读读议议:
一起把课文读一至二遍。
讨论: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全班交流,学会读书: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书。例如:
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用序号把三次分别标出来。
每次看到了什么──用喜欢的线条把写小燕子三次不同发现的句子画出来,再当当小燕子,把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燕子有所发现后的快乐心情)
除了小燕子的三个发现,小朋友再读读课文,看看茄子和冬瓜还有什么不同?(躺、挂)
你是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
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用喜欢的符号圈出妈妈每一次夸小燕子的话,再当当燕子妈妈,也来夸夸观察认真仔细的小燕子。
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二的动态效果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茄子与冬瓜的不同。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读,指名读。
三、表演课本剧
1、各组排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评选明星小组。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边读边配上动作。
四、巩固练习
1、做“钓鱼”游戏。练习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仔细”、“什么”分别说句子。
2、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五、指导书写“皮”
1、认识新笔画“横钩”:
教师介绍笔画并范写。(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学生书空。
识字积累,进一步认识新笔画,在你认识的字中,哪些字中有“横钩”这个笔画?
2、书写“皮”。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生评议,学生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
2 、初步读懂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 、揭示课题。
A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小雨、大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B 、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雨点儿)
学习生字“点”后,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范读——指名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A 、用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
B 、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C 、把课文读通顺。读课文时要做到:看清音节读准音,词语连读,读完一句要想想它的意思。
D 、找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2 、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检查自读情况)
3 、雨点儿到底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彩里)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识字
1 、电脑出示生字“问、请|、空、方”
A 、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字是前鼻音,后三个字是后鼻音)
B 、自读。
C 、小组开火车比赛读。
2 、点出示生字“数、彩”
A 、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
B、 个别读,带全班读。
3 、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汉字,小组长手上还有四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A 、游戏: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当)
B、在小组内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 、吃水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今天所学的生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各种水果里,请学生挑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点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水果就归他。
四、朗读课文
1、 读句子。
A 、学生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B 、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互评。(侧重点:读准字音,词连读,句子读顺)
C 、小组赛读,教师引导学生评议。重点结合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读一读,找一找,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用演示纸片飘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2、 读课文
A 、自读课文。
B 、选一自然段在小组内交流。
C 、小组代表朗读。
五、写字指导
1 、观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弯钩所在的位置。(弯钩的起笔和收笔都落在竖中线上)
2 、学生自己看书,了解生字的笔顺。
3 、指名书空。(课件演示笔画和笔顺)
4、 教师范写。(注意对比“方”和“了”中的弯钩。范写“方”的弯钩时,教师要边写边念顺口溜: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5、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6 、反馈书写情况,学生再次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
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配乐朗读:那是一个月光明媚、万籁俱寂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要求我放了它。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他终生难忘。他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设计意图
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课题导入,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1、细品课题,课文的那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学习第1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读并且体会。
4、渗透写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探究学习)
6、资料引入:鲈鱼体长(可达60多厘米),口大,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又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鲜美,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意图
此环节抓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来渗透“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同时以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钓鱼的启示”来揭示学生思考的点,同时还通过适当的资料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体会作者经历钓鱼时的情感变化
(),父亲2、出示课件: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3、指名读3至10自然段。
4、学生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得意),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丧),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
5、渗透课文表达特点。
6、深入学习父子对话内容。
7、师生合作读书感悟。
8、指导读书。设计意图
这一训练,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的能力,又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父亲的心理活动,发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1、学习第9自然段的内容。
2、感悟启示。
3、学习第10自然段内容。
4、教师小结。
5、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亲告诫“我”的话,并从中进一步了解“我”的父亲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严格的,通过对比,进一步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1、这是父亲送给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这就是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童心是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结尾分析完后,给学生一个强化主题的思想意识,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心中牢记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题,做好积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2、推荐文章: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两篇文章,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受到良好的心理熏陶,懂得要诚信做人。板书设计设计特色
《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特色:
1、情境导入欣赏美,能力提高趣为先。
课文开始,我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导入课题,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2、读懂课文感受美,能力提高要体验。
《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我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言行,从而受到教育,懂得要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3、理解升华表达美,能力提高要拓展。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熏陶,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懂得要诚信做人。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
(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理解积累由意思相近或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
2.熟读《弟子规》片段,积累语言。
3.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相关图片,朗读词语:厨房、厕所、车厢、大厦
老师小结:大家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2.引导学生了解厂字头。厂字头的字往往与房屋、处所有关。
3.再次朗读词语,正音:厕
4.出示相关图片,说说“窟窿、洞穴、窑洞”的区别
5.朗读词语:窟窿、洞穴、窑洞、窄小。正音:窄,要读翘舌音。窿,读第二声,在窟窿中要读轻声。
6.比较这组生字的相同点。理解穴宝盖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再感知偏旁的含义,使学生获得自主识字的方法。)
1.出示描写笑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笑,但有些不同,请任选一个,为大家表演。
学生表演之后,引导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区别。
3.再次齐读词语。你还知道其他关于笑的词语吗?
4.刚才我们通过表演理解了词语含义的区别,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大家不用表演只用声音和表情来表现下列词语的含义。
出示词语:连蹦带跳、难为情、和颜悦色
指名读词语,评析。
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句子。指名读。齐读。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小结:朗读人物对话时,可以根据提示语,读出合适的语气。
5.找到生字的结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字。找到词语的'构词规律,就能更好地理解积累词语。请大家看下面的词语:
教诲寻找伙伴灾难明亮柔软
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词语内在的规律是什么?
小结: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字构成的。所以,词语的意思就是字的意思,只是程度更深。
6.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再次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本板块通过多样朗读、比较、讨论、拓展积累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词意差别,词语的情感色彩,构词规律,为学生在今后自主理解词语打下基础。)
1.教师示范朗读《弟子规》片段。讨论:你们听出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再次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韵文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感。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变化节奏读。轮读。
3.讨论:有哪些内容读不懂?有哪些内容读懂了?
4.完整讲解选段意思。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5.再次齐读。
6.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弟子规》是韵文,所以先组织学生多形式地诵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文句含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用学生教学生。最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将生活经验与《弟子规》中讲述的道理关联起来,形成思想品质方面的认知。)
1.轻声朗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2.分享: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在哪里?你从故事中读懂了什么?
3.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本单元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4.为同学们朗读你比较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同学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同学基础
小学二年级同学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测能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生活基础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是个“暖冬”年,估计没有雪下,按教学进度推算,本课文的教学虽然已接近农历年末,但估计还是没有实际情景作支撑。
教学资料和教具
课件:1、瑞雪图景;2、分动态和静态处置的课本第一幅插图;3、本课字词中故意出错误的字、词语;
教具:中国地图。
课时:2课时
设计理念
以角色对话为主,对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作讲解,让同学在“原汁原味”的对话中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从而使同学在台湾和北京本是一家人的亲情中经历一次熏陶;
创设“向台湾小朋友发出邀请”的活动,激活同学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锻炼同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协助老师”的机会,激活每个同学的内驱力,培养主动积累词句的意识和习惯,使字词句的教学具有耐久活力;
创设“比一比”的活动,促使同学乐而不疲地把字写好。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读题
三、激兴初读
四、练读课文
五、练习对话
六、作业
1、协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拓展活读
三、字词句练习
四、质疑问难
五、总结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10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册第六单元第二篇阅读教学教材,是继第五单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训练后,进行“用几个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的阅读训练。这也是本册教材阅练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的阅读训练就是将上一课《两块银元》中学到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时加以尝试、运用,也为下一课《五月端阳》的教学——即“回答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第3次训练作了奠基。
3.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仅仅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中分别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同情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问题答案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运用“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脉,并学习第一段。
第二教时:按课后练习1的问题细读课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总结课文,句段练习,进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学法和教法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法:
1.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3.沟通“语言——情感——语言”的关系,文道得到结合。
教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音乐、投影、语言描绘、简笔画等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传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讲练巧配,引导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的第一条落实,根据三个问题的功能和作用,有机地配合语言文字的讲解,设计层次训练步骤,让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3.引入各种媒体,进行语感训练。
4.利用想象,进入角色,读写结合。
三、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听时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听后告诉学生这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世界名曲——《月光曲》,尔后,引学生带着问题:如“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曲子怎样谱成?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进入新课的学习(出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听课文配乐朗读。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听录音后,引导学生自学字词:抓字词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加以检测,同时结合近义词辨析练习加以巩固。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常规训练,在课堂上安排部分的时间练读,便于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落实字词教学后,让学生讨论刚才的问题以了解大意,于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老师设计的由浅入深的提问。随后简介贝多芬。
(通过训练,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经老师对贝多芬的生平介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节的主要意思。
上一环问题的初步理解以帮助课文第一节的学习,而本节的学习为理清文脉作索引。
学习时,生练说,师引导,从“谱写”曲子,以至“谱写”壮丽的诗篇,再扩句,使知识得以延伸,从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总的介绍”、“关于《月光曲》的传说”两部分为篇章结构,从而分段也就不难解决了。
(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兼顾学生实际,设计教路,帮助学生顺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脉胳。)
四、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的第1、2题。
2.用“券、恬、音、键”等形近字组词。
第二教时
一、研读课丈,入情悟境
课前,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让学生进入情境,于是设计了如下描述:“传说的开头就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色泻满莱茵河的秋夜,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山路上散步,路的尽头,有一间小茅屋的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偶尔还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不由得使贝多芬走近茅屋……
(这样,让师在描述的同时,学生潜意识进入情境。)
1.目标的提出
将学生带入情境后,引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然后提出学习任务,用投影出示“目标导向”及“课后第1题的三个问题”。
学习目标的明确使学生有章可循。目标的准确、具体,便于操作、检测。
2.目标的落实
(1)结合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揭示学法。
①首先让学生读问题,用“____”划出疑问词,用“”划出关键词,并确定回答的重点。
②默读课文,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划句子的意思。
要解决第一题,重点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贝多芬听到……眼睛瞎了”这两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时,我设计训练题,以诱发学生思考,如:“贝多芬听到什么?”“琴声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贝多芬当时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过分角色朗读,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再组织语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问题。
(学生不仅了解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声让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的穷人得到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⑤小结学法,即以上的四个步骤。
(2)分组学习课后习题1中的第二个问题:运用学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作用,在学法上则采用顺向迁移的方法。
交流分组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加以反馈,师作了小结以后,引学生进入最后一个问题的自学。
(3)自学课后习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掌握学法。
(学生将已学会的原理予以广泛的应用,提高学法迁移的价值。)
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4)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在完成文后的问题后,边读课文,边归纳课后习题的三个问题,即可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的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水到渠成,也达成了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①p40第4题。
2.作业本第6题——归纳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一、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师以形象的描叙,先将学生从《月光曲》谱成的传说中转入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简要交代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2)重点指导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对话),学生练读→讨论→师点拨→生有感情地读,重点领悟两个“您”及叹号、问号的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体会两次的对话所体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中,根据文中描写,借助简笔画,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悟境。
a.结合“联写”部分的三个画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体会“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的情感变化。
b.带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后,再朗读文章的“写实”部分(通过男、女生对“写实”、“联想”部分的朗读,为下一步的背诵理清了思路)。
2.导背诵第9自然段。
背诵前,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两种背诵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纲背诵”,然后尝试背诵。
在细读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诵,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又突破了难点。
二、感情朗读,小结收获
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后,进行小结收获,如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通过谈收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补救反馈,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创新,设计作业
创造性描述:
1.贝多芬回到客房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
根据以上内容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描述。
(通过描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月光曲》是人教版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文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有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着力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悟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课文朗读磁带、爱因斯坦的画像、课文插图投影、生字投影片、有关文字投影片 、学生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交流材料,揭示课题
1、出示爱因斯坦的画像
2、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交流收集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再读课文抓住明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联系全文体会人物语言的含义,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课文分别写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几次相遇
说说课文的段落和各段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伟人”?为什么?
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把精力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选读表演一段内容。完成课后习题4。补充习题。
小学语文教案1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观察画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说说自己喜欢吹泡泡吗?为什么喜欢吹?
2、分自然段读,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组织讨论。
⑴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⑵说说为什么喜欢?
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⑷理解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的。
2、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在书中圈圈画画,做上记号。
2、学习“吹泡泡”的语句,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词正确。
①出示吹泡泡的句子后,谈谈哪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练读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②通过填空练习理解:“慢慢地”吹、“轻轻地”一提、“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轻轻地”扇,用词准确。
③感情朗读吹泡泡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你最喜欢的哪种泡泡,为什么喜欢?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由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泡泡的游戏?
五、练习背诵4、5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义乌的小商品享誉世界,所以义乌也称为----小商品城。
那么你知道,冰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冰城呢?
师:冰城的`冰直截了当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大声读课题!
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z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我位极人臣一些棧8970-9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三、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词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
——学会商量。【课件出示】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
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
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
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
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
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
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
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
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四、说收获。
20xx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