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2、建立等量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具:圆点卡片两张(数量均为10,其中一张的其中一个圆点为可移动的。);符号“=”、“≠”各一个。
2、学具:书本,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感知数量。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目测数群。
师: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的呢?
2、认识“=”。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红圆点和绿圆点一样多呢?
①教师出示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
师小结:两条线一样长,两条线间距离一样宽。
②师: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号)
③师:等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小结:等号就表示一样多、相等的意思。
④师:现在朱老师把等号放在红圆点和绿圆点的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小结:10个红圆点和10个绿圆点一样多。
⑤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10个红圆点等于10个绿圆点。
3、认识“≠”。
①教师去掉一个绿色的.圆点,幼儿观察。
师:现在还能用等号吗?为什么不能?
师小结:不一样多,9个绿圆点不等于10个红圆点。
师:不一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②教师出示不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不等号,它和等号有什么不一样?
③师:不等号放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10个红圆点和9个绿圆点不一样多。
④师:那现在这个式子该怎么读呢?
师小结:10个红圆点不等于9个绿圆点。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作业题”,理解题目意思。
师:朱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小朋友先看清前后各几个点子,再想想中间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在数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了一个。
三、活动评价。
请一名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印这一符号。
中班教案 篇2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中班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的瓢虫若干,展示板,分组标记
【设计思路】
本活动结合当前《在秋天里》的主题内容,通过秋天果树成熟时节害虫入侵果园的情节展开,引导幼儿寻找益虫(七星瓢虫)、赶走害虫(除七星以外的瓢虫),保卫果园。
数学活动逻辑性、概念性较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数的方法,我将本次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中。活动中我预设通过寻找七星瓢虫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创设两组竞赛赶害虫的游戏氛围来巩固新习得的数数的经验,并激发其竞争意识。活动中我预设通过目测数数分辨瓢虫,还帮助幼儿巩固关于有益瓢虫与有害瓢虫的科学常识,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在游戏的氛围中积累数数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所以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失去了挑战性。他们开始尝试目测点数,但是幼儿在点数时主要以手口一致逐一点数为主,缺少方式和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定位于结合各种数数的经验,引导幼儿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新方法,激发其数数的兴趣,提高目测数群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能运用这个新方法来进行8以内的数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果园背景,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可是果园里飞来了许多瓢虫,水涝数数有多少只?(教师调整瓢虫摆放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不同方法数数)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果树上瓢虫的数量的?(什么方法数的?)
2、师根据幼儿操作小结:原来除了一个一个数,我们还可以用两个两个数、默数、目测等方法来知道数量。
二、操作探索
1、出示躲有许多瓢虫的果园背景,感知果园危机。
师:你们认识瓢虫吗?找找树上的瓢虫有什么不同?
2、认识瓢虫、数瓢虫。
1)师:瓢虫有很多种,我们一般按照它们身上的点数来命名。瓢虫里面,身上有7个点子叫七星瓢虫,是益虫,要保护。而那些身上点数不是7个的,是害虫,他们会吃掉果树的叶子,要抓掉。
2)幼儿每人选取一只瓢虫,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瓢虫身上的点数,感知它是几星瓢虫。
3)交流:这是几星瓢虫?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是害虫还是益虫?
3、寻找七星瓢虫,感知目测接着数的方法。
1)师演示“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数得快的方法:看到一只瓢虫,可以先看它的半边背上有几个点子,记住这个数字然后接下去数完另半边,就能知道它是几星瓢虫了!
2)幼儿两两交换瓢虫,尝试用新方法再次数数,并相互检验。(提供桌面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3)寻找七星瓢虫,保卫果园。
三、游戏巩固
1、介绍游戏:赶害虫。
师:糟糕,又有一批害虫飞到了果园里,大家快来帮忙赶害虫。
要求:
1)幼儿分成两队竞赛。
2)每人赶走一只害虫,贴在旁边展示板上。
3)用接力赛的方式赶害虫(一人赶走一只后回自己队伍排后面一个小朋友的手,后面朋友接力)。
4)听到口令停下来,比比哪队找得快,请幼儿代表检查准确度。
2、幼儿分组游戏。
3、游戏后,共同检查比赛情况。
4、经验提升:找找又快又对的好方法(先看多的一面记住数字,然后接着数完)。
四、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用学到的方法数出国树上的水果。
小百科:数数兼具动词和名词词性,指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计算详细的数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为较普遍且较普通的一种数学行为。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熟悉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换动作,学玩音乐游戏《风中的小鸭》。
2、创编刮大风和刮小风时的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享游戏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优美抒情的《化蝶》乐曲声中,边做蝴蝶飞舞边愉快地进入教室与同伴交往。(事先请几位小朋友坐在教室中,表示“花”,进行蝴蝶找花的活动)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a、齐唱歌曲
b、进行简单的表演
3、学玩音乐游戏。
a、欣赏故事:早晨,鸭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走走,
到池塘里游游,走走,玩得真高兴。突然,天变了,刮风了,风一会大,一会儿小,鸭宝宝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鸭妈妈说:“孩子们!别害怕,只要我们紧紧地抱住大树,躲在大石头后面,大风就不会把……。
b、倾听音乐,感知乐曲ABA结构,并联想故事情节。
c、在座位上做随乐动作。A段音乐用双手食指合拍地点双腿,表示鸭走和自
由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d、在教室内自由找空间做鸭子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e、创编括风动作。
倾听B段音乐,区分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并随乐动作,教师反馈部分幼儿
动作,供幼儿交流、学习。
f、全体幼儿随B段音乐做括风动作。
g、分角色游戏。
部分幼儿扮“风”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儿扮演小鸭,随乐游戏。
h、交换角色。
中班教案 篇5
点画:梅花
教学目的: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体验点画的快乐。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梅花,范画,颜料,白纸。教学过程: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3.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5.成果展示。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常规教案06-20
中班美术教案06-12
中班音乐教案06-12
中班音乐教案(精华)07-09
【精】中班音乐教案06-15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荐】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06-15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15
【荐】中班音乐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