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4 10:42: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蚊子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消灭蚊子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图片:蚊子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有个东西嗡嗡嗡,只会往人身上叮,人人见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灭它。

  2、出示图片:蚊子

  请幼儿仔细观察蚊子的外形

  了解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3、讨论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实上应该说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4、说说苍蝇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垃圾堆、厕所、脏水坑)

  5、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消灭它们吗?

  向幼儿介绍蚊香、苍蝇拍。

  小百科: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

  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科学教案 篇3

  《科学课》三下《冷与热》单元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心小学 郑维庆在市科学新课程调研活动中执教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

  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

  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插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每组4只塑料杯、水槽、开水壶、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热试管、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比较热,而冬天比较冷,我们这单元开始学习冷与热,大家很熟悉水,就来研究冷水与热水吧!

  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请几位同学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加点冷水后,热水温度会怎样?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从冷到热一对整齐的队伍。

  ·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P60页,看看我们平时你什么时候烫到过。

  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

  ·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说明要求

  ·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

  ·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5、延伸活动,

  玩一个有趣的玩具,会撒尿的小陶俑,课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科学教案 篇5

  第一专题名为“科学之光”,我想编者们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朱得勇先生也从语文目标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专题的教学重点:整理说明文知识(抓住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

  恕笔者直言,一看到这样的重点,就感到朱先生的这个重点有点强人所难以偏概全(虽然这个专题的写作训练是说明文,我也不否认),因为这个专题中编者们所选的课文不能都归属于说明文一类啊。

  很明显,第一专题,在“科学之光”的前提下,编者们是打破文体的界限来选文的。打破文体的界限归属一个专题,也许是江苏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新思路,我以为。

  不错,《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文,可以按照说明文的一般体式去讲,但《物种起源绪论》《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其实都是札记或者学术论文,而《斑纹》,通体上说,又是散文。

  因此,用“整理说明文的知识”这一句作为第一专题的教学重点的说法,显而易见,有失偏颇。

  那么,第一专题的教学重点,即语文目标又该如何确定才比较妥当呢?

  我个人以为,从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途径,即“哲学的认识、科学的认识、艺术(形象)的认识”这三方面去解读第一专题,不但与新教材的新思路想吻合,而且也开辟了教学的新思路,扩大了教学的新视野。这样操作,真正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力结合。

  当然首先要做个链接工作,即:A、哲学的科学的认识=理性的认识≈议论和说明

  B、艺术的认识=形象地认识≈记叙和描写(还含有抒情)

  第一专题教学重点可以这样提示: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会理性地表达。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技术,或者说,作为一种生产力,它既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它有别于艺术哲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研究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必须建立在事实或者实验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客观的逻辑性、清晰性和条理性,这种清晰的富有逻辑条理的'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如果要表达出来,就必须要用到我们常说的说明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学会用理性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学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把握说明的内容特点、顺序、方法等),去传达和反映人类在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情况,这是这一专题的重点。

  难点提示:

  1.认识科学是把“双刃剑”的问题;

  2.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又不仅仅纯粹从说明和议论的角度去表达的,它们还融合了其它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和《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中,有形象艺术的表达(记叙描写)也有哲理的阐述(阐述宇宙人生生命的奥义等),当然,有些篇什还蕴含感情,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文章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之,根据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途径去把握本专题,注意表达方式上分别以类,又注意到类的融合,我认为,这样操作,不仅角度新颖科学,而且居高临下,能笼罩第一专题的内容,避免了一些尴尬和生拉硬拽。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

  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图:以有声贺卡导入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如下两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小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活动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我将用PPT展示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猜测声音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并将想法记录下来。在此之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实验前我将组织学生谈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我再强调三点:(1)每次敲击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样;(2)将物体的一端紧连着音叉,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倾听;(3)时刻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各种材料物体的声音传播并记录。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

  通过两个活动,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力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结论解释导入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领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

  1.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声音能在空气、固体中传播,谁能说说声音还能在什么物体中传播?我将适时出示一个有关钓鱼的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回忆钓鱼要在岸上保持安静,否则鱼儿会吓跑,启示学生说出,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2.出示一张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利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声音传播的重要物质。

  3.自由发言阶段。让学生举例声音传播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我的板书以及简单的问答形式对本课进行回顾。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会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铁棒的声音传播能力,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伊始进行分享。

  这样运用开放性且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05-23

中班科学教案06-22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7-01

科学教案六篇07-0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科学教案4篇07-13

关于科学教案三篇05-12

【精选】科学教案汇总八篇05-17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05-18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05-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