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池里面玩的时候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本活动设计注意充分挖掘“沙”这一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能引起幼儿兴趣,促进幼儿有效探索。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点:松散的,细小的,轻轻的,流动的等。
2. 让幼儿知道沙子的用途与危害,并学习简单的记录。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探究,让幼儿知道沙子的特点。
活动难点:
学习简单的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玩沙玩具、吸管。
2. 课件:沙画图片、视频;沙尘暴图片等。
3. 水杯、搅拌棒、种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进入课题:请小朋友一起玩沙子,提出要求: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二) 基本部分:
一. 初步认识沙子的特征:
(1) 沙子的特征:松散的
请小朋友用沙子团“汤圆”,发现沙子松散的特征。
(2) 沙子的特征:细小的
请小朋友把沙子装满筛子,发现沙子细小的特征。
(3) 沙子的特征:轻轻的
轻轻地吹手心的沙子,发现沙子是轻轻的。
(4) 沙子的特征:流动性
请小朋友用沙子把吸管装满,发现沙子流动的特征。
(5)请小朋友用小手变成画笔在沙子上自由画画,说说有什么感觉?
二. 进行试验,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请幼儿进行溶解试验:先猜想、记录,再试验、记录,了解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
三. 了解沙子对人类的用途和危害。
(1) 沙子的用途:
造房子、做沙包、玩耍、沙画等,观看沙画视频。
(2) 沙子的危害:
沙尘暴来临会带给人们许多不便和危害。观看沙尘暴图片。
(三) 结束部分:
提出问题:沙子能用来种植吗?请幼儿去沙池进行种植实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2、初步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
3、对玩变色游戏产生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举起来。红色的,蓝色的呢?2、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们帮它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会儿。
三、解读秘密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老师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又要变了哦!我现在瓶子里的水又变成什么颜色了?(绿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换了一个瓶盖,瓶盖里的蓝色和黄色做朋友就变成了绿色。老师刚才选了蓝色做朋友,你想选什么颜色做朋友呢?老师还可以把我变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先把你们的瓶盖拧下放到中间的盘子里,然后再选一个跟你不一样的颜色,把瓶盖拧紧。摇一摇晃一晃看看你的变成了什么颜色。再把变出的'结果记录下来。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变好了以后把你们的记录卡带到前面的位置上。提问:你用哪两种颜色做朋友变成什么颜色了?展示记录卡。
3、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回家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再来玩一玩,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情景,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2、愿意观察和比较,知道手的样子是多种多样的。
3、萌发爱护手的情感,初步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重点:
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难点:
观察比较,知道自己的手和他人的手是不同的,初步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手指偶: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2、魔术袋:内装香蕉、海绵、猕猴桃等物品。
3、保护小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做客,看,这是谁的家?我们敲敲门问问看。哦,原来是小手一家!
二、认识手指名称。
师边操作指偶边讲故事:小手一家共同住在这个美丽的房子里,每到早上,手妈妈都会唱起好听的歌,把大家叫醒:大拇指哥哥醒来吧,食指弟弟醒来吧,中指姐姐醒来吧,无名指弟弟醒来吧了,小拇指妹妹醒来吧,大家都醒了,开始开心的游戏,你们喜欢手指宝宝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你有手指宝宝吗?把他们找出来吧!小朋友们伸出手看一下,你们的小手和小伙伴的'一样吗?和老师的一样吗?
师:我们的小手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白白的,有的有点黑。他们都是不一样的。
三、操作游戏:小手摸一摸,感受手的触摸功能。
师:刚才手妈妈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它能帮忙做什么?
师:手妈妈还想告诉你,我们的小手有一个很厉害的本领。(教师出示魔术袋)谁知道里面有些什么,让小手来告诉你。
请幼儿摸一摸, 摸出软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东西。
师:小手真能干,有这么多的本领,哎呀!受伤了,怎么办?
四、结束部分。
1、师:天黑了,手指宝宝们,该洗澡啦!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冲一冲、擦擦干,好干净!该睡觉了,手指妈妈说,小拇指睡了,无名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拍拍手碰碰脚》游戏,结束活动
师:睡醒啦,我们和手指一家跳个舞吧!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略
科学教案 篇5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硬塑料板、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水、剪刀。
制作方法与步骤:
将乒乓球沿横切面剪开,然后沿边缘分别剪成锯齿状,做成小花。(见“旋转的小花图1”)
实验操作:
(1)在一个乒乓球小花的底部蘸一点水,然后把这个乒乓球小花放在硬塑料板上。
(2)让幼儿双手握住塑料板的两边,慢慢倾斜塑料板,就会看到乒乓球小花快速旋转起来。(见“旋转的小花图2”)
(3)取一个没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并把它放在塑料板上,让幼儿倾斜塑料板,观察小花的旋转与蘸过水的小花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或者让幼儿同时在塑料板上放两个以上的蘸过水的乒乓球小花,并让它们同时旋转起来,看谁转的时间长,谁转的乒乓球小花的数量多。
或者让两名幼儿共同操作一个塑料板,协同让蘸过水的小花旋转起来。(见旋转的小花图3)
教师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慢慢倾斜塑料板,防止小花掉下来。
●着重让幼儿观察比较没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和蘸了水的乒乓球小花旋转起来有什么不同。
拓展与替代:
◆尝试用其他圆底的.材料代替乒乓球做小花进行游戏。
◆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做托板,看哪种材料更容易让小花旋转起来。
小知识
当我们倾斜塑料板时,乒乓球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向倾斜的方向旋转,由于乒乓球底部蘸了水,水会减少乒乓球与塑料板之间的摩擦力,所以乒乓球能够快速地旋转起来,并在自转的同时沿水痕公转。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所以当我们倾斜的角度适当时,乒乓球不会转出塑料板。
活动反思:
《旋转的小花》这一科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用剪刀剪让孩子锻炼手部肌肉,利用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索怎样能使小花旋转起来。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我们乡镇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田野中蚯蚓、蜜蜂、青蛙等小动物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这些小动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孩子对各种小动物的认识比较的零散,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因此我设计了《庄稼妈妈的好帮手》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对庄稼有益的小动物,知道它们哪些方面对庄稼有益,同时激发孩子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
设计思路:
活动以一个故事导入,通过故事阐述蜜蜂、蚯蚓、青蛙与庄稼妈妈的关系,将有关小动物的.科学知识渗透在这个故事中,并通过相应的视频将这些科学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幼儿面前,从而加深幼儿对各个小动物的理解,活动还让幼儿介绍所知道的对庄稼有益的小动物,既梳理也拓展了幼儿的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对庄稼有益的小动物,知道它们与庄稼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萌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了解一些小动物与庄稼的关系,知道他们哪些方面对庄稼有益。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对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这是谁呀?
2、蚯蚓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以猜猜蚯蚓有什么本领,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自然的导出故事。
二、借助课件,了解蜜蜂、蚯蚓、青蛙与庄稼的关系。
1、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涛涛梦见了谁?
哪些小动物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按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
2、观看课件,了解它们和庄稼的关系。
小蜜蜂有什么本领?它的这个本领对庄稼妈妈有什么用?
幼儿观看蜜蜂采蜜的视频。
小结:蜜蜂采蜜的时候可以帮助庄稼传播花粉,使庄稼结更多的果实。
蚯蚓有什么本领?它的这个本领对庄稼妈妈有什么好处?
幼儿观看蚯蚓松土的视频
小结:蚯蚓可以使泥土变的又松又软,排出来粪便变成了肥料,这些肥料可以庄稼长的更快更好。
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它的这个本领可以帮庄稼妈妈什么忙?
幼儿观看青蛙捕捉害虫的视频
小结:青蛙每天吃掉很多害虫,使庄稼妈妈不被害虫吃掉。
三、交流拓展,萌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蜜蜂、蚯蚓、青蛙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吗?
1、幼儿相互介绍知道的庄稼妈妈的好帮手。
2、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谁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
师:谁也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它有什么本领?它对庄稼有什么用?
3、萌发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保护他们)怎么保护他们?
四、抛出问题,延续幼儿的探究兴趣。
今天小朋友们了解了很多庄稼妈妈的好帮手,回去还可以再去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庄稼妈妈的好帮手?找到了跟其他小朋友也说一说。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了让化学实验活动成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尝试让化学小实验走进幼儿,将化学小实验变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探索活动,不仅使幼儿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奇妙,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在科学游戏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科学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米汤、马铃薯、小麦粉、馒头、玉米面、南瓜、芋头、 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 小喷壶若干、碘酒、清水、透明的杯子若干、若干。
2.教师示范画两张、挂历纸若干。
3. 幼儿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4.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画好的米汤画,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制造悬念引出课题。
请小朋友说说昨天你画了什么画,老师从魔术箱里画,大家一起观赏。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画都不见了?
(二)教师和幼儿扮演魔术师,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1.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见的画喷上药水后又会出现?
2.出示米汤和碘酒,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教师操作淀粉遇碘酒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实验现象
3.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小结:刚才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组织幼儿玩“串串香”小吃店,进一步让幼儿探索生活中还有哪些最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1.提问: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都有哪些营养物质?怎样吃才能做到营养平衡?
2.讲解玩“串串香”小吃店游戏的玩法和和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来玩开“串串香”小吃店的游戏,“串串香“中的每一种食物营养都非常丰富,有的食物有很多淀粉,有的食物没有淀粉,你需要买哪一种自己去选择,老师请小朋友轮流当顾客和厨师,当厨师的小朋友请你给“串串香”食物喷上或刷上碘酒,当顾客的小朋友请你说说你要吃有淀粉的食物还是没有淀粉的食物。)
(四)玩食物找家的游戏。
老师扮演魔术师将小朋友变为食物,小朋友戴上各种食头饰,含淀粉的“食物”就跑到淀粉的家,不含有淀粉的“食物”就去找不是淀粉的家。
(五)播放幻灯片,老师小结常见的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以及科学用餐知识。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气球吹大呢?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
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师:有小朋友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05-23
中班科学教案06-22
【精选】科学教案4篇07-13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7-01
科学教案六篇07-0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有关科学教案三篇05-31
【精品】科学教案四篇07-16
关于科学教案三篇05-12
【精华】科学教案三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