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22 11:52:5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美术教案经典(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美术教案经典(7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葫芦藤的艺术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用毛笔大胆运用线条进行葫芦藤的美术创作,体验自主表达、合作创作的乐趣。

  3、根据对画面的观察,发展视觉的敏锐性。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毛笔、墨水、图画纸、颜料、水、盆、皱纹纸条等

  2、葫芦藤的图片、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齐白石的国画葫芦作品的PPT课件

  活动指导: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葫芦藤的特征。

  师:这是什么?葫芦藤长得是什么样的?长在哪里?葫芦藤是怎样长大的?它的藤都长得一样吗?哪里的藤长得粗?哪里的藤长得细?有几根藤缠绕在一起?藤上有些什么?

  二、玩一玩藤的游戏。

  一些幼儿当架子,一些幼儿拿着各种彩色的皱纹纸条当藤,在架子中穿来绕去,将手中的藤缠绕到架子上。让幼儿体验藤与架子的缠绕,藤与藤之间的'缠绕。

  三、欣赏国画《葫芦》

  出示齐白石的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画的葫芦藤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粗的藤要怎样画?细的藤要怎样画?葫芦藤上长了什么?有些什么小动物会来葫芦藤上或藤下玩呢?

  四、我来画一画。

  四人一组,合作从不同的方向画出藤来,相互缠绕,并在藤上画出葫芦、叶、花、并想想还会有些谁在你的葫芦藤上或藤下玩。

  五、欣赏并讲一讲画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最近用了几次毛笔创作,喜欢上了这种工具,于是我选了孩子们最爱的葫芦娃的葫芦藤作为创作对象,教师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审美情境,让幼儿欣赏葫芦的生长过程的动画和图片,提供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引领幼儿多视角,多通道参与体验活动,让幼儿用纸条当藤,让幼儿体验藤与架子的缠绕,藤与藤之间的缠绕。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有效支持儿童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对水的掌握不够好,所以有些画面太湿而破了,我想可以用素描纸让幼儿画,效果可能更好。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幼儿在户外做游戏时,纷纷拾地上的落叶玩,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贴树叶的方法。

  难点:1、怎样才能把拾树叶和贴树叶两个环节恰当的连接起来。

  2、怎样让幼儿对贴树叶的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画有树干的大纸一张、塑料盆、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树叶以“树叶宝宝来做客”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2、教师用拟人的口语告诉幼儿“树叶宝宝”很孤独,它想要很多朋友,请幼儿帮“树叶宝宝”找朋友导入下一个活动。

  过程二:拾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拾树叶,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情景。并引导幼儿知道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会从树上掉下来的道理。

  过程三:贴树叶

  1、教师出示画有树干的.大纸,引导幼儿将树宝宝送回树妈妈的怀抱。

  2、教师示范把树叶贴到树干上。

  3、教师请幼儿将树叶贴到大树干上,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总结: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树叶宝宝送回了树妈妈的怀抱,让树干变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幼儿从中体会了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同时感受了大自然的奥秘。

  

  这节课富有童趣,幼儿很感兴趣。在贴树叶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地参与,但似乎意犹未尽,下一次如果叫我重新上这堂课,我会把教具准备得更充分,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泡沫网拓印后的各种形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变化成各种图形。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泡沫网进行拓印,大胆想象、添画。

  3、通过活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沫网、颜料、刷子、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出示礼物盒)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会变魔术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师:(拿出礼物:泡沫网)咦,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包水果的网)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泡沫网。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这个泡沫网可神奇啦,会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看?

  二、教师示范魔术过程

  (边操作边讲解)

  1、师:先拿刷子沾颜料给泡沫网穿上好看的衣服,刷颜色的时候要注意刷均匀,每个地方都要刷到颜色,然后将刷好颜色的这面印到纸上。看,泡沫网身上好看的花纹就变到纸上来了。

  2、师:一起说变变变。教师用记号笔添画,将圆形的花纹变成小白兔的头。并将身体画完整。

  3、哇,圆形的泡沫网变魔术变成了什么?(小白兔)你觉得圆形的泡沫网还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想象)

  三、观看ppt

  1、观看圆形泡沫网变成的物体。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的'泡沫网还变成了哪些东西。

  2、出示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和好朋友讨论这些图形会变成什么呢?

  (2)观看变化的各种图形。找一找什么形状的泡沫网变成的。

  四、幼儿操作

  1、师:你们愿意做神奇的魔术师来变魔术吗?你想用什么形状的泡沫网变成什么?

  2、现在请小魔术师们去变魔术吧

  五、评价活动

  小魔术师们,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去看魔术展吧!哇,有…有…还有…太神奇了,你们个个都是能干的魔术师我们给自己放个大鞭炮。生活还有很多的形状能变魔术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火车要开了呜……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活动准备: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

  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五、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换个方向小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份幼儿喜爱音乐活动,对乐曲的不同风格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但对乐曲结构了解不足,而“花儿与蝴蝶”选自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化蝶片段,是AB两段体的乐曲,这两段结构完整,形象鲜明,长度适中,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为满足幼儿爱听好听的需求,进一步培养他们能听辨乐曲结构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为此我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AB结构。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磁带2.录音机3.花园背景图4.鲜花若干5.蝴蝶教具一只

  四.活动过程:

  1.在乐曲“花儿与蝴蝶”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进教室。

  2.欣赏第二遍乐曲,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道乐曲的名称。

  3.配乐散文朗诵,在花园背景图的烘托下,演示教具,幼儿欣赏第三遍乐曲。

  4.分段欣赏

  (1)幼儿作花宝宝,鼓励他们根据对乐曲的感受想象创编出花儿开放的动作,欣赏A段乐曲。

  (2)幼儿通过感受,表演蝴蝶找花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动作,欣赏B段乐曲。

  5.分角色表演

  引导幼儿会根据乐曲AB两段的变化,作出不同动作,表现乐曲。

  6.活动结束,幼儿飞出教室。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

  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

  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涂颜色,尝试渐变的方法。

  2.积极参与铺路的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一张

  2.背景图一幅。

  3.剪刀、胶水、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漂亮的图片,我把它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2.出示范画

  提问: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呢?

  (大家说说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

  二、示范讲解

  1.教师:为什么会这么漂亮呢?

  (原来呀这些颜色它们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兄弟跟兄弟在一起颜色会变得更好看了。)

  2.咦!这条路还没铺完,我们继续把它铺下去。

  如:深绿和淡绿是兄弟,在涂的时候,一定要同一个方向,涂均匀,在线里面涂,

  不要涂到外面去,两个好朋友要手拉手。

  三、出示涂色纸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把路铺好,我们要铺三条路。

  一条是“△”的路,

  一条是“□”的路,

  一条是“○”的.路。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的路,请你们在里面涂上漂亮的颜色,

  图好后,剪下来按小兔的要求铺路。

  四、幼儿涂色

  1.教师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

  2.剪好后,贴上去,可以帮助没完成的小朋友。

  五、作品展示

  1.表扬颜色涂得漂亮的幼儿。

  2.让幼儿感受到成功。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06-12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07-21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1

【经典】中班美术教案07-21

中班美术教案(精选)07-21

中班美术教案(荐)07-20

中班美术教案【精品】07-20

中班美术教案(热)07-20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07-21

中班美术教案[集合]07-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