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大全[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
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
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_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
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
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10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第3、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