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在读后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说出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字词卡片、写有谜底的大苹果、小黑板、几张谜语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读识字
(一)、
1、创设情景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谜语的课文《识字五》
教师板书识字五
(二)试着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9页,自己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办呢?谁来说一说呢?
自己读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读生字指名回答
齐读课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拼一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
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醒学生怎样获得别人的帮助
二合交流
(一)出示生字宝宝
(二)指名试读,随机纠正
小老师领读师生点评
分组读
1、开火车读,师点评
2、生字组词游戏,加深学生的记忆
指名读
其他小组组员点评
学生学习正确客观的评价别人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学会生字的基础上学会组词
语文教案 篇2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了中文专业之外,其它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质、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学习这门课要求考生达到:第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第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的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新版大学语文的特点:
难易程度略低于原本科教材而与原专科教材接近;内容方面是原来两本教材中已有的占一半,新增选的占一半;总共52篇诗文,其中议论文十篇、记叙文十七篇、诗词十八首、小说七篇。其中注意的方面是:在这本教材中,70%的文章可能在高中时都已经学过,但是在大学还得再学习一遍,因为在大学学习有大学的难点、尺度。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我们小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可是在大学中还得再学习一遍。在小学学习时,是学习它歌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的,而在大学学习时它是一首送别的诗。
大学语文的'通过率并不高,一般在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认真的、刻苦的学习这门课,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学习大学语文,归纳成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要认真研读课文,把教材中52篇课文非常熟练的研读,研读是一边钻研一边读。第二部曲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要熟练的掌握,要吃透、吃深、吃准;第三部曲是适当练习,在理解课文,而且把考试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这个基础上做题巩固知识点。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0篇文章,其中文言文4篇,白话文6篇;通过10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
(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读透;
(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是从这两部分的内容出的;
(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
(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3.难点与重点
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
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历年来学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议论文的知识结构图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分析与论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u”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
(“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③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左旁来理解词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
④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
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样?……)
3. 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
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用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文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谜语,并猜出谜底,说说猜的理由。对猜谜语产生兴趣。
3、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谜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学习猜谜方法,能抓住事物特点猜谜。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谜语。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条谜语
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来学习第8课《猜谜语》。
学习第一条谜语。
(一)自由读课文,了解谜面大意。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读一读: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反复拼读,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条谜语的意思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猜出谜底。
1、读文:谁能把这条谜语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请学生读课文,大家评议。
2、猜谜:你猜出的谜底是什么?说说猜的理由。重点让学生弄清“早上开门”和“晚上关门”是什么意思。(早上醒来睁开眼,晚上睡觉闭上眼。)
找出这条谜语中的两对反义词,用横线勾出来,读一读。(早—晚;开—关)
(三)和生字交朋友。
1、认读生字:谁能把你在这条谜语中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学生读出生字,媒体相机出示生字。先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字形结构,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合一合、数笔画等)
3、指导书写生字。
(1)媒体出示要求写的生字:门、开、关。
(2)你会写这三个字吗?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得美呢?
“开”字的“撇”不要写得太斜,写成“竖撇”。
(3)学生在田字格内按笔顺书写生字。
(4)评一评,写好后先自评,在写得好的字下打个点,然后进行互评,再把写得好的字拿到展示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
二、学习第二条谜语
用学习第一条谜语的方法学第二条谜语。
(一)读谜面:自己小声拼读谜面,勾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猜谜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谜面,想想谜底是什么。
同学间相互交流:说说猜的理由。“背着房子走”中的“房子”指什么?(蜗牛背上的壳)
教师小结猜谜的方法:要抓住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征猜谜语。
(三)学习生字。
1、在这条谜语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媒体相机出示生字:会、头、力、气。
2、用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3、你能用哪些巧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如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会”字:白云躲在人头下。)
4、指导写生字“气”。并在田字格中按笔顺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在课文后田字格里“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写完后各组选出写得最好的拿到全班展示。
(五)拓展活动。
1、班级猜谜大赛。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谜语,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谜底,按猜出的谜语的多少来评奖。
2、课外活动:回家开个家庭猜谜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猜谜语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三、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在预习中觉得有困难的字、词。
2、汇报生字,师生共同学习。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逐步达到通顺流畅。
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想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课文?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提问: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思考问题。
2、学习第一部分
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读一读,说一说。
闭上眼想一想一派怎样的景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透过四段的语言文字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一段该怎么去读?
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四、
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设计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在山的那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
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四、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 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 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巩固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尊严》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诗表达的感情。
2、阅读短文《李四光》,了解“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它背下来。
2、读懂一文章要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1、作者简介。
2、放录音,学生跟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发言。
教师讲: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送朋友时依依惜别的深挚的情感。
二、阅读《李四光》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的意思。
学生发言。
2、用“~~~~~~”画出李四光爷爷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事情的语句。
3、说一说“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意思。
4、说一说读了这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讲:我们要向李四光爷爷那样,做事专注,集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小学语文教案06-18
语文教案模板06-25
《彩虹》语文教案06-20
语文教学教案07-11
(优秀)语文教案07-20
实用的语文教案07-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优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