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节奏”是音乐的要素之一,节奏练习是幼儿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表现节奏的方式有许多种,如拍手、跺脚,但经常使用这些形式难免显得单一和缺乏情趣。于是我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幼儿热衷模仿厨师的游戏引入集体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做小厨师,和视频里真实的厨师一起互动,在打鸡蛋、切番茄的轻松氛围中练习不同的节奏,使幼儿感受生活中也有很多音乐元素。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尝试使用厨房用品,有节奏地敲打。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像(厨师在厨房有节奏地打鸡蛋、切番茄)、图谱、音乐(经剪辑的重金属音乐《I believe》,节奏感强,歌里包含了唱歌和说唱两种形式)。
2.教师用物品:锅碗瓢盆、鼓棒、围裙、厨师帽一顶;幼儿用物品:不锈钢碗和竹筷(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塑料刀和塑料砧板(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厨师帽幼儿每人一顶(小厨具和厨师帽事先均已放在幼儿椅子下)。
3.双排半圆形座位面对屏幕。
活动过程
一、小碗小筷来唱歌
1.引入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菜场买菜,你看到了哪些菜(幼儿听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摆出“菜”的造型,教师边挑菜边拍着节奏问“你是什么|莱一|”幼儿用节奏语言回答)。
(入场时让幼儿先听该音乐,熟悉旋律,为后面的打击节奏乐作准备。)
2.扮演厨师。
(1)(教师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看看今天我是谁?
(2)我们戴上厨师帽,也打扮成厨师,一起开个厨房音乐会好不好?
(3)你想跟哪组厨房用具做好朋友,就去拿好用具(小碗和小筷、小刀和小砧板)。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符合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能很快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3.自由探索节奏。
小厨师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音乐起,教师巡视幼儿听音乐创编节奏的情况,并及时模仿、表扬创编新节奏的幼儿)。
4.展示小厨师创编的节奏。
大厨师(教师)发现和展示小厨师的节奏(拿刀切的× ××|×一|切西瓜|喽一|)(拿筷子的×× ××|×× ×|萝卜黄瓜|真好吃|),我们也来敲一敲,真开心哦。
5.找找敲打的窍门。
小厨师们有没有发现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幼儿自由发言:筷子敲在碗边声音响亮又好听;小刀切在砧板的当中声音很响亮等。)
(用同伴学习法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并介绍给其他幼儿,以丰富幼儿的节奏型。通过探索,幼儿还发现了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为后面的演奏作好铺垫。)
二、厨房里的声音
1.观看厨师工作的视频。
(完整观看视频)看看厨师在厨房里干什么?
2.讨论看到的内容。
(1)你们看到厨房里有什么(有番茄、鸡蛋等)?
(2)厨师在干什么(准备烧番茄炒蛋、番茄蛋汤等)?
(3)厨师是怎样打鸡蛋的,怎样切番茄的(引导幼儿看出厨师的动作是有节奏的)?
3.发现节奏型。
厨师切莱是有节奏的,你们发现了吗?幼儿再次观看视频。
(让幼儿观看视频,第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厨师切菜很特别,第二次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节奏型。)
4.逐段播放视频,幼儿学习模仿节奏型。
(1)观看“打蛋”视频,幼儿说出打蛋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打打 打|打鸡 蛋|。
(2)观看“切番茄”视频,幼儿说出切番茄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切切|切番茄| 。厨师切得很整齐,我们再来切一切吧(用情境语言暗示幼儿节奏要整齐、稳定)。
(和视频互动,模仿厨师“打鸡蛋”和“切番茄”的节奏型,这一形式有趣、形象,幼儿边看边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教师再用图谱、语言等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和巩固新的节奏型。)
三、厨房音乐会
1.看指挥和图谱练习。
我是大厨总指挥,小厨师们请出你们的厨具,你们看着节奏谱,打打鸡蛋又切番茄,切切番茄又打鸡蛋。(给四下前奏提示,1、2、3、4——打打打|打鸡蛋|打打打|打鸡蛋|,番茄准备——切切|切番茄|切切|切番茄|大厨交替轮流指挥两组,速度逐渐加快)。
注意提示幼儿:切番茄的时候不要越切越快,否则会切到手,切切|慢慢切|切切|慢慢切| 。
(教师用语言、眼神提示和帮助幼儿看指挥与图谱来打节奏。切番茄的节奏型较难,在练习中教师可用情境性语言和动作示范提示幼儿注意节奏的稳定。)
2.听音乐,心中模拟动作。
(1)完整听赏音乐一遍。
(2)乐曲从头到尾都在唱歌吗(有的地方是唱歌,有的地方是说话)?
(3)边听音乐边在心里想动作:听到乐曲中唱歌的部分就打鸡蛋,听到乐曲中说唱的部分就切番茄。
(在正式打节奏乐前先根据音乐在心中模拟动作,这是幼儿自主学习中十分必要的一个方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
3.跟着音乐尝试演奏。
(1)小厨师拿着厨具第一次听音乐演奏。
(2)为什么有几个小厨师少打了一个鸡蛋,少切了两片番茄?怎么会这样的(演奏的时候晚出来了)?怎么办呢(仔细听音乐,早一点准备好)?
4.小厨师指挥演奏。
请两个小厨师做小指挥,一个指挥打鸡蛋的节奏,另一个指挥切番茄的节奏。教师提示小指挥正确指挥,观察其他幼儿练习的情况。
(请小指挥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挑战,为幼儿提供了“最近发展区”,可请不同的幼儿来做小指挥。)
5.大厨师加入表演。
(引出墙面上事先挂好的锅碗瓢盆)大厨师我很高兴,今天我也要露一手,等一会儿,我接着你们后面一起来演奏,我们开个热闹的厨房音乐会。
6.集体表演。
完整演奏,教师在后面一段加入进来敲奏。
(教师用锅碗瓢盆的演奏增加了表演的气氛,同时也是一种示范,为幼儿进一步练习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延伸
可在下次活动中让幼儿自选厨房用具练习另一种节奏型,并可根据烧不同的菜创造不同的节奏型配合音乐来演奏。
反思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常常觉得教材中有关艺术、尤其是音乐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其实面对同一个教材,教师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教材。
在单纯的音乐活动中,常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来表现节奏,难免缺乏情趣、不生动。于是我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把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题中幼儿热衷模仿厨师的游戏引入音乐活动中,使整个活动在一个既有趣又真实的场景——“厨房音乐会”中进行,让每个幼儿学做小厨师,和录像里的厨师一起互动,在动手、动脑的轻松氛围中感受和学习节奏。
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自己的发现和探索,在“玩”音乐的过程中既有幼儿自主创造、发现节奏型,又有自主探索如何敲击发出最好听的声音,还有通过视频自主模仿节奏型等,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提升幼儿的发现能力,锻炼了幼儿对节奏的把控能力。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用“大厨”的身份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并用情境性的语言、实物图谱、节奏语言、动作示范、眼神提示、请小指挥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练习和掌握不同的节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期课改使我们成为会观察、会发现的教师,更鼓励我们要成为会“对话”的教师。教师除了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热点,更要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拓展教材的空间,学会为幼儿平凡的生活经验“润色、点晴”。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需要多注重“整个儿童” 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 面的发展。幼儿在听辨音时,能基本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 情感,会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在《小猫和狮子》的下 半节课中,设计请幼儿模仿表演、做游戏这一环节本身,就是 增加幼儿对小猫和狮子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对乐曲 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同时也让幼儿在 尝试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也是本单元 主题的目标之一。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风格,在教师动作以及滑稽语气词的提示下,学唱弱拍起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3、体验歌曲中的幽默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唱过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儿用书:《胡说歌》。
3、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投影图《胡说歌》,感知并理解画面滑稽、风趣的内容和风格。
师:小丑最喜欢说幽默的`话、做滑稽的事,逗大家开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
二、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说歌词。
1、幼儿在教师慢速说歌词的过程中,发现语气词“哎呀”及动作的提示作用。
2、幼儿根据教师动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说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幼儿听教师以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说歌》。
2、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3、幼儿继续学唱歌曲。
四、替换部分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1、幼儿尝试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师将袜子套在鼻子上,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3、让个别幼儿扮小丑操作袜子,进一步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五、进一步替换、创编新歌词,风趣地进行表演唱。
1、教师表现几种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带系在头上、把围巾扎在腰上等,启发幼儿仿编歌词唱歌。
2、教师请有创意的幼儿带领大家练习并享受新创作的作品。
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并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赏、认识原来不合理的着装。
师:袜子一定要穿脚上吗?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吗?说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仅滑稽还漂亮呢。小朋友自己来做设计师,重新打扮一下自己,举行一个特别时装展示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干净的头巾、丝袜、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设计制作时装。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倾听、欣赏音乐对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到的,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园的欣赏应当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体验。本次活动我选择了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设计了中班的`本次音乐活动《颜色精灵的魔法汤》。我将音乐和魔法结合,利用音乐的特色(四组逐渐上行的半音音阶、四个下行的重音、中间两个半拍的节奏音、轻松地上波音、结束音),匹配了形象合理的音乐图谱,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变魔术”游戏,让幼儿在参与音乐魔法表演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知音乐节奏,使孩子轻松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能大胆想象,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特点。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白纸,记号笔。
2.人手一只矿泉水瓶,盖着无颜料的瓶盖。另准备瓶盖若干,盖内有各色颜料。
3.歌曲《加速度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魔法汤的神秘乐曲
1.大森林里,住着一个颜色精灵,它会变魔法,你知道什么叫魔法吗?颜色精灵最喜欢制作魔法汤,调制魔法汤的秘密就在音乐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你觉得颜色可能会做什么魔法动作呢?
3.再次倾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4.引导幼儿理解图谱内容:先干什么?又干什么?
二、制作魔法汤
1.带领幼儿看图谱感受A段音乐,跟随音乐表演搅拌、加调料等动作。
我们也想颜色那样来制作魔法汤,注意听音乐的指挥,这样制作的魔法汤才会灵验。
2.听音乐再次表现A段音乐,大胆地用肢体表现旋律的特点。
3.引导幼儿看图谱,跟着节奏念咒语“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辨别B段乐句。
4.跟随音乐自主表现B段摇摇变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整理提升。(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念咒语、摇晃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附点节奏,并初步学唱歌曲《小鸭嘎嘎》。
2.尝试用分组形式进行歌唱,体验和朋友共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分组标志、吉他;
2.ppt课件、《小鸭嘎嘎》音乐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鸭子
欣赏媒体、引发兴趣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它是谁?
二、小小鸭子呷呷叫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重点:引导幼儿听辨附点节奏。
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感受附点)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摘句练唱)
2.添加象声词---重点:引导幼儿在句尾添加象声词。
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能不能加上有趣的声音?
教师小结:原来在歌曲中加上一些象声词,歌曲会变得很特别。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三、小鸭嘎嘎合唱队
1.齐唱练习许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我们也来参加合唱队吧!
2.分组游戏---重点:师生一同寻找接唱的简单要领。
有什么办法让小黄鸭分成三组来唱歌?
我们也去和他们一起分组歌唱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舞蹈学会用肢体表达爱。
2.提升幼儿边唱边跳的能力。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怎样表达爱
1、我们平常怎样表达爱爸爸妈妈?
2、爸爸妈妈平常有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那?
3.热身运动
学舞蹈表达爱
1、重复多次念歌词,加深记忆。
2、教师先跳一遍幼儿观看。
3、逐步唱歌词学做动作。
活动结束
全班集体从头到尾跳一遍。
放学回家用舞蹈跟家人表达爱。
活动反思:
这堂课的`选材很好,幼儿对这首歌曲很喜欢。并且在演唱时,都能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准备图谱时,可以直接就使用图片,简谱不用加上。在打击乐器的使用时,有的幼儿还不知道节奏,在这里时应该再更加的强调一下。并且上课时要更加的关注全体小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据音乐想象嫩芽初锭和生长新叶的情状。
2、结合音乐感受和想象。并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重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嫩芽初锭情状。
活动难点:结合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象征嫩芽的手饰。用嫩绿的皱纸栓在手上。
活动过程:
一、芽怎样长。
1、春天来了,树枝上的嫩芽长出来了,你们知道树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它是怎样长成绿叶的?
2、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芽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教师以肢体和充满活力的神情,引导幼儿表现。
二、绿绿的嫩芽长出来。
幼儿听教师弹奏一遍音乐,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事情。
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音乐,想一想芽苞苞怎样长成嫩芽,又怎样长成一片新的绿叶?
听了音乐,我们好象看见:芽苞苞长出来,一点一点长成了嫩芽。嫩芽抬起头,太阳照着它,暖阳阳的。嫩芽又仰起头喝雨水。就这样嫩芽慢慢长成了一片绿绿的新叶子。
我们再仔细听一遍音乐,想想嫩芽生长的样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引导幼儿带手饰,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嫩芽的生长过程。
请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商定用哪些动作进行表现,并进行表演。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表情歌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
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 妈妈|中一班 欢迎|你 -|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摘苹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现秋收的愉快心情。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摘果子》的音乐。
2、前期经验准备:熟悉歌曲《摘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排座、练声。
2、听音乐《摘苹果》,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拍一拍。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幼儿交流。(幼儿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师幼一起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手指张开并稍稍弯曲作握苹果状,手臂向上手腕转动一次“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幼儿不同方位摘一摘。
C、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还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可以跑过去摘,怎么跑呢?”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幼儿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小结: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
4、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5、幼儿听音乐手脚配合练习摘苹果动作。
6、完整学跳:《摘苹果》
1、教师边唱边示范跳一遍。
2、幼儿边唱边学。
3、师生共同跳《摘苹果》。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去摘苹果好吗?
放松活动: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题材选择恰当。该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活动的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整个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发展了音乐的智慧和素养。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进行活动,活动开展的较顺利,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的。
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的旋律。
2、学唱歌曲,能用既欢快又抒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的特点。
欣赏教师完整演唱,幼儿用手拍出相应的'节奏。
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喜欢妈妈露出笑脸吗?为什么?
2、学唱歌曲。
教师演唱,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边看图边哼唱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表情、声音来唱出亲爱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等歌词。
3、创编动作。
根据歌词,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前后性质的不同。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尝试用既欢快又抒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爱。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唱,启发幼儿注意表情、眼神的交流。
诗歌:只要妈妈露笑脸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
云中太阳放光芒,放呀放光芒;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
美丽花儿齐开放,齐也齐开放;
历尽苦难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妈妈;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满天乌云都消散,都呀都消散;
满山遍野百花香,百呀百花香;
祖国独立红旗扬,红呀红旗扬;
到那时候好妈妈,要把歌儿唱;
历尽苦难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妈妈;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2
【精】中班音乐教案06-15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荐】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06-15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15
【荐】中班音乐教案06-16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门】06-15
【热】中班音乐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