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3 16:32: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

  2、根据自己的创想,培养大胆创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

  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

  活动重难点:

  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

  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

  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

  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

  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

  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

  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

  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

  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

  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场景一:

  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

  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 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场景二:

  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

  教师:“老师能帮你吗?”

  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卷过后,打开时两边往上翘。

  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

  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泡沫纸上。

  场景三:

  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

  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

  幼儿3:“往后倒。”

  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 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

  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

  教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

  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

  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

  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

  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

  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

  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

  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

  幼儿说:因为平衡了。

  4、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好的“大森林”摆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继续制作可以立起来的动植物。

  活动反思:

  活动其本达到预设目标,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办法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体现很到位。

  不足之处:

  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定。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欣赏故事,了解鸟类筑巢的不同方法。

  2.尝试用语言表达鸟类筑巢的不同方法,能辨别鸟巢的类型。

  3.感受鸟类的聪明、能干,激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重点:鸟的不同筑巢方法

  活动难点:鸟的不同筑巢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鸟(啄木鸟、燕子、鸵鸟、老鹰)的图片,鸟巢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谜语:"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丽的小茅屋"(鸟儿筑巢)

  2.小鸟为什么要筑巢?它们是用什么来筑巢的?

  3.有一个小女孩,她叫丽丽。她觉得鸟儿这样筑巢很辛苦,就拿了自己的小斧子,想去帮帮他们。

  二、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1.讲述故事:她来到花园里……我自己就可以筑巢了。

  2.提问:丽丽看到谁在筑巢?啄木鸟是怎样筑巢的?

  3.小结:啄木鸟懂得用身体的长处来建造自己的房子,用它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家,它是个能干的建筑师。

  三、欣赏故事,理解内容一路上她又遇到了燕子、火烈鸟和老鹰,它们是怎样筑巢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

  1.鸟儿是怎样筑巢的?(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鸟,教师点击相应鸟类来验证)

  (1)燕子:通过看图片来验证--用泥巴筑巢。(拓展:不同的筑巢材料)

  (2)鸵鸟:通过图片来验证--用土筑巢。(拓展:生活环境不同,筑巢的地方也不同)

  (3)老鹰:通过视频来验证--用枯树枝和草筑巢。(拓展:巢的形状)

  2.鸟类筑巢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啄树、啄泥、沙子、树枝)

  3.小结:鸟类朋友的筑巢方法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外形特征等有关系,所以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筑巢方式,他们真聪明,真不愧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啊!

  4.活动:送小鸟回家。

  刚才,小燕子飞过来告诉老师,说它们迷路了,想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有人愿意帮助它们吗?

  四、欣赏图片,激发幼儿对鸟类的关爱之情

  1.提问: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建筑师呢?(出示鸟巢的图片,自己筑巢,很漂亮,和人们的不一样)

  2.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呢?

  (出示鸟在笼子里的照片。不捉鸟、不破坏鸟的房子、告诉爸爸妈妈不砍树,多种树)

  3.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鸟,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它们又是怎样筑巢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1—10,知道数序。

  2、教具:走迷宫图片(大鱼迷宫、数字迷宫)

  3、学具:数字迷宫、点子迷宫、笔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迷宫王国。今天,我们要在迷宫王国里玩闯关游戏,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图。

  A、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师:这是什么迷宫?这个箭头表示什么?(迷宫的进口。)那个箭头又表示迷宫的什么?(出口。)师:谁知道迷宫一般是怎么走的?(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中,沿着进口通道走,最后顺利到出口。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然后师幼一起分析如何很快找到出口和进口,最后请一位幼儿用笔在迷宫上画出路线。)

  C、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迷宫中进口与出口的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走的路线对不对,即从出口走到进口。如果能走通就是对的,如果不能走通就要仔细检查哪里走错了,这个方法叫反向检查。反向检查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忘。

  师:那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检查一下,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2)出示“数字迷宫”图。

  A、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师:第二关是“数字迷宫”。要顺利闯关,第一步该怎么做?(先找进口和出口)进口在哪里?出口呢?这次必须按照从1—10的顺序走过迷宫,才能得到红旗。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一遍)

  C、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师:到了岔路口,该选哪条路走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分析)

  师小结:岔路口,停一停,找找哪条是正路。死胡同,走不通,调头回到岔路口,换个方向继续走,顺顺利利到出口。

  D、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E、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这个数字迷宫是按照从1到10的顺序走的,我们进行反向检查应该按什么顺序呢?(幼儿集体边数边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二、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三关——自由挑战关。闯关要求是:小朋友拿出迷宫图,先找到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橡皮擦掉重新画。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归纳

  1、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走的迷宫图?

  2、幼儿互相交流、检查。

  (1)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2)集体反向检查,发现错误,讨论修正。

  3、讨论、归纳:怎样才能又快又顺利地从进口走到出口?幼儿交流。

  4、师:老师也将小朋友说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教师念《走迷宫》,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形成策略。

  四、结束师:请小朋友记住我们今天学会的方法,去我们的区角游戏中玩好吗?

  

  迷宫以其弯弯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战的情景性任务吸引着幼儿,能满足幼儿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将数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智能。以下几点是该活动设计的亮点: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幼儿带入“迷宫王国”闯关的游戏情境,自然地引导幼儿认识迷宫的进口和出口,学习走线条迷宫、数字迷宫,并进行自我检查。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幼儿走迷宫的欲望更强,学习也更加投入。

  2、通过分组操作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分组操作中,幼儿自主选择,逐一尝试,走完一个迷宫就夹上操作单,直至闯过五关。如此形式,恰似游园活动,幼儿既能更为自由地活动,又能充分操作,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胸夹上的操作单可清晰地反映出每个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便于教师检查和幼儿互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扣数概念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儿歌提升幼儿走迷宫的经验。教师以一首自己创编的儿歌《走迷宫》,生动简洁地概括了走迷宫的要领。儿歌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幼儿乐于接受。

  4、借助反向检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向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幼儿如能从小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序数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相对位置或相对大小。对中班幼儿提出了“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的目标要求。研究表明,我国5岁儿童在序数概念的发展上并不理想,这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关,儿童在生活中接触序数的机会可能少于接触基数的机会。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设计成“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从不同的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

  三、活动准备

  “动物运动会”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房子图卡、幼儿操作卡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引入活动,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的数。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幼儿1:知道,就是比赛幼儿2:有赛跑、游泳、打球幼儿3:还要评出冠军什么的。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谁?幼:有狮子、小羊、兔子、牛、猪,一共五只小动物。(孩子们运动会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老师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孩子们诸多的讨论。孩子们对动物运动会的话题比较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过来,并且很快数出动物的数量)

  (二)游戏:“小动物排队”,教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正确表述物体在数列中的位置。师:五只小动物很快排好了队伍,(出示图片2)请小朋友说说小猪排在哪里?幼儿1:小猪排在第四。师:你是怎么数的.?(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教师提问各种动物排在哪里?)师:你们对小猪排在哪里有不同意见的吗?幼儿2:排在第二师:你也来数数怎么是第二呢?(请这名幼儿示范点数)(让幼儿掌握序数词是本环节的重点,教师的提问是小动物排在哪里而不是排在第几,能较好的达成目标一。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序数的掌握是比较清楚的,能很快说出每种动物所处的位置。教师抛出问题“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排列位置,引出下个环节。)

  (三)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物体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师:为什么小猪一会儿是排在第四一会儿又排在第二了呢?幼儿1:第四是从这边数起的(中班孩子还分不大清楚左右),第二是从另外一边数的。幼儿2:从不同边数第几就不一样了。师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时,由于方向的不同,物体所处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相对性问题在序数的判定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幼儿学习序数中的难点问题。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孩子们很快明白了数排列变化的问题。)

  (四)以“比赛开始了”(出示图片3)复习判断5以内物体所处的位置。师:小动物们开始比赛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比赛什么项目?幼儿1:是赛跑啊师:请小朋友们来说说ⅹⅹ动物排在第几,从哪开始数的?(本环节让幼儿根据上面所学的经验,从不同的方向数出动物的排列次序)(五)幼儿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认识小动物的新家,根据小动物身上的数字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楼层。

  (2)“快乐的郊游”,根据提示画出动物的相应位置。

  (3)“找一找,连一连”,根据两次动物排队的次序,按要求写出动物每次的各是第几位。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之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

  具体体现在:

  (一)关注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是否已经正确掌握序数词,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二)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小猪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四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初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序数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序数词,而且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先出示五只小动物,在幼儿点数数量的基础上说说“什么小动物排在哪里?”让幼儿学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说出某个动物在整排动物中的序数;接着出示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哪只动物站在哪条跑道,帮助幼儿利用刚学的有关对序数的认识解决新的问题;最后让幼儿操作练习,按幼儿能力不同分成三组,投放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四)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运动会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参加比赛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不足之处:

  1、生活即课堂,可以将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可增加幼儿排队的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个活动的信息量不是很饱满,活动时间偏短,可以增加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尝试做各种难度的练习。

  3、注意避免活动中的无效提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就显得有点走过场,“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属于与目标无关的无效提问,没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

  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纸片、剪刀、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2、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西瓜子的故事》,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图片及籽儿、与挂图相应的实物水果。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

  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引导幼儿说说已经知道的一些水果籽儿:

  ——“秋天到了,水果大丰收,我们能吃好多的水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哪些水果有籽宝宝呢?”

  2、引导幼儿认识籽儿:

  出示水果实物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

  ——“这些水果都有籽吗?”

  教师当场切开哈密瓜,引导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观察、比较籽儿的不同:

  ——“你能区分哈密瓜籽和葡萄籽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哈密瓜的籽宝宝是白白的.、扁扁的,葡萄的籽宝宝是深色的、小小的。

  3、引导幼儿分组开展配对游戏:

  为幼儿提供一些水果图片和水果籽儿。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谁的籽宝宝?”

  4、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西瓜子的故事》:

  引导幼儿了解籽儿的用处,知道籽儿是水果的种子。

  ——“现在知道籽宝宝有什么用处了吧?”

  提出继续探索的要求:

  ——“回家后,我们再去找找,除了今天认识的这些水果以外,还有哪些水果有籽儿呢?”

  5、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果实与种子》,进一步了解果实与籽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6-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0

(热)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07-21

中班科学教案[精华]07-21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精华】07-21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2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07-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