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12:07:4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填空选择专项练习

  一、填空(18分)

  1、 的4倍是( ),( ) 的是20。

  2、一个数的比4.5多20%,这个数是( )。

  3、等边三角形的边数与正方形边数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速度比货车快( )%,货车速度比客车速度慢( )%。

  6、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 )。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乙数比甲数多( )%。

  8、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 )米。

  9、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

  10、把7/8: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1、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

  二、判断(5分)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

  3、一个数增加15%以后,又减少15%,仍的原数。 ( )

  4、海尔电器厂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增加120%万元。 ( )

  5、把500克糖加入5千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

  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7、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三、选择(5分)

  1、0.3的倒数是( )

  A、 B、3 C、

  2、把5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和水的重量比是( )

  A、5:100 B、5:105 C、1:21 D、21:20

  3、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

  A、 B、2 C、π

  4、甲数的.是24,乙数的是24,甲数与乙数的比较( )

  A、甲数大 B、乙数大 C、一样大

  5、a、b、c三个数都大于零,当a×1= ×b= ×c时,最小的数是( )

  A、a B、b C、c

  6、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7、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米,乙剪去 ,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8、已知8X + 8 = 24,则4X + 3 = ( )

  A、11 B、10 C、9 D、8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 ,乙车行了全程的 ,( )车离中点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确定

  10、用汽车运一批货,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 多一些,比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 )次。

  A、8 B、9 C、10 D、11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2×4200×49×50120×2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xx×1014×20xx×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 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 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对比中总结出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一)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互为倒数?

  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三、训练、深化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1)

  (二)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2)

  (三)判断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2.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3.0没有倒数.()

  (四)提高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人在打太极拳。

  学生2:有人在舞剑。

  学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为了锻炼身体。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学生1:我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

  学生2:我喜欢跳绳、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

  学生3:我喜欢早晨跟爸爸跑步锻炼身体。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每个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有60分,也就是1时左右。

  学生2: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有跳绳、跑步、打乒乓球等。

  学生3:我发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多,做家务的时间少。

  学生4:我发现同学们大部分喜欢在早晨和晚上锻炼身体。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学生1: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2:我们每天至少要安排1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生3: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不浪费1分、1秒的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l~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l.教师准备10的主题图和练习九第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10朵花(模型)、10根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l~9的数,不仅能够正确数出l~9,还能读、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数数和认数。

  (l)在屏幕上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教师:画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我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数出10人。

  教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提问: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10只)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再数画面上的人数和鸽子的只数,数后交流。

  教师:刚才同学们又数了人数和鸽子的只数,结果怎么样?在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我又数了几遍,还是10人和10只鸽子。在数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数不漏数,结果总是一样的。

  (4)让学生试着两个两个地数,看结果是多少。

  (5)让学生观察第64页上的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这个数。

  (7)学生摆学具:在桌面上摆出10朵花。

  2.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l)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

  (2)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①在屏幕上出示第65页上面的直尺;②让学生在直尺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③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 10比9大。

  (4)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①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中小圆点的个数。

  ②先让学生在9○□和10○□中的'方框里填数“10”,然后在○里填“<”、“>”。

  ③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重点说出填写时“想”的过程。

  3.学习10的组成。

  (l)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8和2……

  (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3)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的组成。

  教师:看到上面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我马上就想到了。

  学生由推想出另外几组组成。

  (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推想10的组成的过程,怎样去记忆10的组成?

  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4.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l”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l”,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l”,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10,教师作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1)数实物(数10根小棒、10个小圆片等)。

  (2)抽象数数:从l数到10;从10数到1。

  2.完成第65页“做一做”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第1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2.完成第2题。在屏幕上出示卫星发射情景的画面,并由学生模拟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卫星发射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完成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然后在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 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对全课作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0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2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06

[优]小学数学教案07-06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07-20

【通用】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