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08:08:5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常用10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2.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拓展。

  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对着太阳会出现光斑,产生探索的兴趣。

  2、积极主动探索光斑的形成与变化,乐于交流探索成果。

  3、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应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从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胶水、画好图案的纸,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沿线剪图形。

  【活动过程】

  一、镜子的用处。

  1、教师出示镜子,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呢?

  镜子宝宝还有一样神奇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教师将镜子对着阳光,将反射的光照在墙面或者幼儿的身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教师告知幼儿这是镜子反射的光,叫光斑。光斑随镜子晃动而晃动。

  三、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大小与其照射角度有关)

  1、幼儿自由尝试将镜子对着太阳,产生光斑。

  2、幼儿感知镜子的光斑可以变大变小。

  3、教师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

  四、自制图案制造不同形状的光斑。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小组的图案是什么

  2、幼儿操作,剪下来验证,将图形粘贴在镜子上,看看光斑是什么样子。

  3、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探索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的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因抓这件事,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俺去昂教育,懂的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初步认识空气和皮球的关系。

  2、 享受集体做游戏的乐趣

  3、 发展探索精神。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皮球、气球、打气筒。

  活动过程:

  1、出示未充气的皮球和充了气的皮球,让幼儿触摸和辨认,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给未充气的皮球充气。

  3、老师示范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让幼儿感受皮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并说说皮球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么。

  4、老师再出示未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它的玩法。然后给气球充气,老师协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紧,让幼儿尝试接抛气球。

  5、解开橡皮筋,放开气球,让它飞出去。(在这个阶段勿须深入解释,只当作一种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

  6、请幼儿也来玩放气球的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不必充得太大),请幼儿用手捏紧,然后一起放开,看看谁的气球飞得最远。

  总结分享

  请幼儿双手围圈,表现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

  活动评价:

  1、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2、知道气球充气前后的变化。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百科: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记得!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

  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生2: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还有补充吗?

  生5: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竖着的部分。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3.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想!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镜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师:还应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潜望镜的秘密!

  师: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解开了!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抬、推、拉、转……)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觉!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嘿,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有,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错,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师你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虞老师老师帮忙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

  老师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 “没有轮子就不会跑”、“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二、初次解密活动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三、幼儿解密操作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四、说一说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五、听着音乐向羊村出发。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纸桥的'承受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圆柱积木、白纸板、玩具汽车、记录表、笔、硬纸板、钉子、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师将一条白纸的两端放在圆柱积木上,形同一座桥,出示玩具汽车:车

  子能顺利通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二、问题讨论

  1.什么方法能使车子安全通过这座纸桥?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简单地画下来,帮助幼儿记忆。

  三、动手实验

  1.教师给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大胆进行实验。

  2.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与同伴分享经验。

  3.幼儿再次实验,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导幼儿作记录。

  四、交流分享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经验。

  2.与幼儿一起将实验记录表展示在墙面上,引导幼儿继续分享交流。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常见的.各种通讯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老师和小朋友在幼儿园上课,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小朋友的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还有什么好办法?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1)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

  (2)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

  (3)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

  (4)像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三、了解其它现代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1)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

  (2)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3)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4)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四、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科学家们可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的通讯工具,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什么通讯工具?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模板07-17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热门】07-20

科学教案[合集]07-21

科学教案(通用)07-21

科学教案[集合]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