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1:10:42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观察白光色散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 观察分析 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的观察和分析

  2.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设计]

  引 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学生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介 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

  (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

  3.物体的颜色

  书P.24思考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实验,课堂上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不透明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白

  蓝+红=紫

  红+绿=黄

  蓝+绿=青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科学教案。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1)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2)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 :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 :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重点银河系

  教学难点宇宙的广袤空间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教学器材:各种星系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地心说动画、日心说动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认为地球是中心的观点,叫做地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的观点,叫做日心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历史。

  (媒体展示)播放地心说、日心说动画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用一组数据说明银河系的特征:银河系的直径、恒星数目、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教师展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设问)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就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提问)我们看到最远天体发出的光,是在什么时候从那边发出的?

  (学生回答)

  (提问)银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

  (复习反馈)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1、2题。

  教案点评:

  本节紧密衔接上节,使学生的视野由走出地球,变成了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辩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昆虫——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况等生活习性,为以后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

  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蚂蚁教学挂图(或自制幻灯片);

  2.蚂蚁若干(把捉到的蚂蚁放在瓶内待用);

  3.放大镜;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昆虫——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况等生活习性,为以后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

  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蚂蚁教学挂图(或自制幻灯片);

  2.蚂蚁若干(把捉到的蚂蚁放在瓶内待用);

  3.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学习新课

  1.指导幼儿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可以使用放大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细致,最准确。

  (2)幼儿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讨论观察的结果:

  ①从整体上看,蚂蚁的大小怎样,都有什么颜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经过讨论后引导学生把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④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⑤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有关科学教案05-23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热门】07-20

科学教案[合集]07-21

科学教案(通用)07-21

科学教案[集合]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