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3 07:29:3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地点景物特点

  入山

  洞口

  外洞

  乘船进内洞

  内洞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钟乳石的形成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对祖国、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诺贝尔奖的来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二

  教学重点、难点

  诺贝尔做的两件事及其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自学提示题问。黑板)。

  2.收集有关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诺贝尔,揭示课题。

  1.交流课外资料,通过交流,对诺贝尔有初步的了解。

  2.板书课题:最后的`辉煌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2)思考:课文写了诺贝尔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最后的辉煌”?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分组讨论。

  1.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描写诺贝尔的?

  (1)诺贝尔一家发明了炸药及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2)诺贝尔将自己全部的财富——两百万英镑献给了全人类——设置了诺贝尔奖金,以奖励那些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

  2.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1)从“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和他的一家付出了血的代价”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诺贝尔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全部财富献给全人类?他对自己的财富做出了怎样的安排?

  (3)课文所写的两件事都体现了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对全人类的爱和无私奉献的崇高。

  四、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读一读,想想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教具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

  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②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6.出示投影: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五、作业

  1.“日积月累”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四字词,请你把它们抄写两遍,掌握写法,注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类似的四字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3.全班齐读课文。

  二、积累、运用

  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词?能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怎么用?

  2.通过预习和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

  3.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

  4.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天马 体态轻盈 神形兼备 严谨

  旅游标记 艺术品杰作 生动、力量、联想 细致

  含义深刻 令人叫绝、中国特色和风格 负责

  名称的由来

  【教学总结】

  在《天马》这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但是在理解“天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时,有部分孩子产生了困难度。教授完课后,我回过头来看:发现“天马”的寓意,也可作为龙马精神来理解。什么是“龙马精神呢?龙马,是指传说中的骏马。龙马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它是龙崇拜的乡镇,是我国东汉时代龙文化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龙文化的时代痕迹。在远古时代,各地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各具特征的原始的地方变体龙形。马龙就是其中之一,”马踏飞廉“上的马,其实就是马龙。崇龙的这种民俗心理经过伏羲、炎帝、黄帝不断强化,成为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共同心理。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的腾飞一直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奋发向上的心理象征(龙作为一种理念中的神物,现实中并没有实物存在)《周礼.夏官.庾人.》中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而这种八尺高头大马在《立即.月令》中就成了“苍龙”。天子出巡,往往就是“乘鸾路,驾苍龙”。这样就将现实中的马,变成了想象中的龙,成为马龙文化崇拜的文化特征。将马视为龙,,据说与汉武帝的个人因素很有关系。汉武帝一生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击败匈奴,是一个比较讲现实的人,但它又是一个“神仙谜”,总想成仙,,特别羡慕黄帝能乘龙飞升。当他翻开《易经》学习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们所谓的龙,不就是马吗?他曾在马背上呼风唤雨,开拓疆土,对马的奇功深有体会。当然,能飞升的马不是一般的马,而是神马——龙,加上他求神的卜辞中也曾明白地有过“神马当从西北来”,受此鼓舞,汉武帝不惜血本,动用几十万大军,万里跋涉,连年征战,目的就是从大腕搞几匹“汗血宝马”——他心中的龙。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一时间整个社会上原始的马龙崇拜思想膨胀起来。从文人、道家到一般的百姓都将龙、]马视为一体。因为在远古,龙是可以“乘此以行九野”“至四海”的神物。神物坐骑不可得,而现实中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就是骏马了。还算现实的汉武帝,也就降而求其次,把功夫花在了寻找神马上。于是,出现了“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处于河”之说。整个社会从皇帝到庶民都相信了马就是龙。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马踏飞廉”的创作年代。由此可见,这是人们崇拜神马,实际上就是崇拜龙。反映到艺术创作上,自然就有了“马踏飞廉”的杰作问世。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将这一课外小知识补充了给学生。果然,课堂上遗留下的困惑迎刃而解。想起那天在教研时,教研员吴老师说本册书虽然单元少了,但书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跨度却相当大。要想让学生在书中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作为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将教材内外的知识吃透,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课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彩虹》语文教案06-20

小学语文教案06-18

语文教学教案07-11

语文教案【集合】07-23

【优选】语文教案07-23

(精华)语文教案07-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