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6 11:46:4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春天快到了。

  2、物质准备: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

  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

  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草地、植物的样子。

  1、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树,看看他的树枝上都长出了什么?

  2、 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3、 教师:还有地上的小草,我们看看再用手摸摸这些小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自由回答。

  三、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把小手拿出来感受一下风吹过来时的感觉,说说你觉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四、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阳,站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好朋友的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

  五、师生共同总结。

  1、 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 师幼共同小结:

  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我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我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由于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活动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支持者。因此还应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究吸盘钩的力量与所吸附的物体表面光滑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数据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盘钩、沙袋、记录表、笔。

  环境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操作要求

  1、观察记录表左侧栏目里所提示的实验对象: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2、将吸盘钩先吸附在瓷砖墙上,并逐一往上加沙袋。每挂上一个沙袋就在记录表中间一栏画个沙袋,直至吸盘钩因超过承受极限而掉落。

  3、统计吸盘钩沙袋的`数量,并在记录表右侧栏目中记录相应的数字。

  4、按同一方法,继续将吸盘钩分别吸附在玻璃窗、木制门上,并进行统计。

  5、比较吸盘钩吸附在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上所承受的沙袋数量,发现结果:吸盘钩吸附在光滑物体上承受力最强。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选择其他的实验对象进行扩展实验,如黑板、桌子、钢琴等。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3、对操作、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帮助。

  4、可大小不同的吸盘进行比较性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蚕宝宝、各种树叶、蚕丝织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上次知道了青蛙的小宝宝是蝌蚪,它们长的一点也不像,那还有什么小动物也是这样的'呢?

  师:我们的自然角里就有这样的小昆虫,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它是谁呢?

  师:那蚕妈妈长什么样子呢?

  师:小朋友说的真棒,那蚕宝宝是怎么样变成飞蛾的呢?

  师:小朋友都是小小科学家啦,知道的可真多,那有谁知道蚕宝宝的茧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师:那蚕宝宝变成蚕蛾了以后,怎么从蚕茧里出来呢?

  二、蚕宝宝的食物—桑叶

  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吃什么的吗?

  师:那是不是每一种树叶都吃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

  三、蚕的作用大

  师: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们是做什么的呢?

  师:小朋友的见识可真多,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

  师:蚕的作用可真大,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近一阶段,我发现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陀螺,其中接触的圆形陀螺比较多,知道圆形的陀螺在转动时呈现出圆形,但从未尝试过自己制作陀螺来玩,那其他形状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形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让纸片转起来》,引导幼儿通过中心点自制各种形状的纸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大胆猜想记录,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纸盒五只、铅笔、橡皮若干、记号笔等。

  2、实物投影仪、音乐《小陀螺》。

  3、“纸片转动记录表”人手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听音乐《小陀螺》、拍手进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并示范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4、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圆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圆形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教师:看到小朋友和圆形的纸片宝宝玩得这么开心,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纸片宝宝也想变成陀螺来玩了。你们猜猜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3、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4、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5、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个小朋友要做3个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要让它们转动起来,并要注意仔细看: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最后将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小手下面。

  6、表达与讲述。

  教师分别请记录正确和错误的幼儿讲述、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纸片转动时都是圆形的。

  7、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都发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舞台在转动时是圆形的(教师边说边记录大记录表)。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回到教室后,请你们去试试其他形状的物体在转动时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高,能主动猜想,并能通过操作、试验探索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在第二环节让幼儿猜想三角形等纸片转动时的形状记录时,时间较长,而且提出的问题没有到位,以至于让个别幼儿画出了房子等。通过反思,我觉得这一猜想记录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讲述、操作与记录中完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2、课件PPT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拔大蒜)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幼儿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土里)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2、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3、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4、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目标:

  1、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从中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并认识起危害。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好办法,并表达出来。

  3、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准备:

  1、活动前通知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收集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并帮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2、PPT(幼儿园各场地、周围环境、各种清洁机器)、多媒体。

  3、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铅画纸、水彩笔。

  过程:

  一、组织交流情况

  1、这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并作好记录,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成果呢?(5人左右)

  2、播放PPT1(幼儿园场地卫生)

  在操场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走廊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3、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它们从哪里来的?

  二、了解垃圾危害

  1、播放PPT2(周围环境卫生)

  这些有垃圾的地方给我们什么感觉?

  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呢?

  2、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怎样爱护环境

  1、播放PPT3(各种清洁机器)

  怎样才能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清洁?

  介绍各种清洁机器。

  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我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呢?

  四、幼儿尝试操作

  1、介绍材料,让幼儿选择。

  2、鼓励幼儿动脑筋,尝试操作,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或画出来。

  3、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课后活动延伸

  1、老师介绍“绿色回收箱”,告诉幼儿这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装置。

  2、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看看是什么?

  3、说说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分类、放置。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猜想统计

  验证统计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

  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名称:《数花灯》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能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三、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游戏音乐磁带。

  火车头的标志。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一字排开,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帖有火车头的标志。

  基本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坐位上,如:我坐在第三节车厢的第四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

  看花灯。分别出示各种不同灯的图片,启发幼儿说出各种灯排第几,再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幼儿再随音乐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日常生活,如排队、游戏比赛活动中可渗透序数教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并用象声词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份:复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2、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谁呀?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

  3、师幼讨论

  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呀?(出示不同纸质的纸,让幼儿知道纸的名称、用处。)

  是纸。

  是什么纸呢?有什么用?

  瓦楞纸可以用来布置环境

  白板纸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折纸。

  牛皮纸可以包东西,报纸可以用来看的。

  皱纹纸也可以布置环境,还可以用来跳舞。

  教师:纸的本领真大,有的可以用来布置环境,有的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的可以看、了解我们身边的、国家的事情、还有的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等等。不同的纸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评析:一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通过操作让幼儿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纸的质地,使幼儿知道各种纸的名称和不同的用处,从而引起幼儿对纸产生探索的兴趣。)

  4、探索纸发出声音的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玩纸,探索不同的方法。

  纸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发出声音”,我们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纸,我们去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把你的做法与感受与同伴讲述。(幼儿操作)

  你玩的是什么纸?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纸,我是用弹的方法的。(幼儿示范)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还有往两边拉的方法。

  我用了两张牛皮纸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纸,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这些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玩纸)

  不一样,有的纸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纸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轻柔的。

  有的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了。

  教师:能让纸发出的声音有许多。有甩、拍、搓、弹、拉等方法。小朋友还发现了不同的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声音,还有发出“沙沙”的的声音。

  (评析:给幼儿了两次玩纸的机会,每次玩纸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纸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使纸发出声音的许多种方法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5、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

  自由选择纸张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如果用我们的纸来为它伴奏会不会更好听呢?我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来尝试一下吧。(幼儿选择纸张)

  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伴奏呢?

  先用拍然后用弹再用搓的方法来伴奏。

  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评析:让“纸能发声”这一特性,在幼儿的感受中得以发挥,让幼儿过了一把瘾。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6、活动结束

  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变的更加好听了,原来很普通的纸还能为乐曲伴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纸,它们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将能发出声音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我们的发现室吧。

  (评析:活动中教师只让孩子们探索了几种较为常见典型的纸,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类、质地、用途不同的纸,但是有的纸能发出声音有的却不能。通过请小朋友寻找把这一活动引向了课堂之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