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20:40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蛋壳里的秘密,认识几种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动物。

  2、喜欢阅读科学小书,并愿意和老师和同伴一起讲述:我是×××。

  3、对探索、观察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书《蛋里有什么》人手一册。

  2、磁性图片:椭圆形的蛋剪成齿状上下两片,小鸭子、小鳄鱼、小乌龟、大恐龙。 乒乓球一只,鸡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性蛋壳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蛋里有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测表达自己的看法。操作磁性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认识蛋里的秘密。

  2、教师(在蛋壳里面放上小鸭子):蛋里有什么呢?让我来敲敲蛋壳问一问:笃笃笃,谁在里面?教师(拿走上面的半个蛋壳,露出里面的`小鸭子形象):出来了,出来了,我是小鸭子!

  3、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蛋里还有什么呢?教师在幼儿闭眼睛的同时,取下小鸭子,将小鳄鱼放在蛋里面,再将蛋壳合起来。

  4、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猜测提问:蛋里有什么呢?具体的指导方法同前,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敲一敲的动作,并和老师一起猜测蛋里有什么,认一认从蛋壳里出来的动物,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引导幼儿阅读小书一《蛋里有什么》

  1、教师: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书的名字叫《蛋里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鼓励幼儿参与提问:“笃笃笃,谁在里面?”并讲述“出来了,出来了,我……”

  2、当讲述到乒乓球时,教师可出示乒乓球,让幼儿观察认识,进行简单的解释。

  3、教师:蛋里面除了有小鸭子、大鳄鱼、小乌龟、大恐龙,还有什么动物呢?

  (三)游戏活动《小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这是什么?鸡蛋里会出来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扮演鸡蛋,启发幼儿用双臂抱住腿,缩成一团,作为鸡蛋。听到教师说:“笃笃笃,谁在里面?”小朋友便张开双臂说:“出来了,出来了,我是小鸡呀!”

  2、教师:小鸡跟妈妈一起到外面捉虫子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鸡走出教室。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一)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太阳家族有哪些?

  (二)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三)制定方案:

  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

  (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

  (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

  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4、实施探究:

  (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5、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

  (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6、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7、拓展创新:

  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8、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

  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

  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六、教学板书:

  20、太阳家族

  水星木星

  金星土星

  地球天王星

  火星海王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了八大行星的特点。

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

  (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

  (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

  (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 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

  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

  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 第( )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

  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

  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

  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

  能。

  师:

  (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

  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

  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

  不一样快。

  师:

  为什么?

  生:

  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

  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

  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

  想!

  师: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概述】

  《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在相同的热源中,导热速度是不同的。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进而认识到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导热性能。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到较冷的一端。老师这里有3个材料,看一下有什么特点?(材料不一样,长短、大小一样)

  猜一猜把它们放到热水中,谁能把热先传到顶端?

  下面我们就来一场传热比赛,不过先想想怎么样才能让比赛公平、公正呢?

  二、实验验证

  为了更好的比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个实验盒。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一一出示)。还有温度传感器、MGA数据显示仪、热传导套装实验仪器、热水等。

  1、介绍实验步骤

  (1)把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并固定。

  (2)把传感器和MGA连接好,将传感器插入容器中相应测量物的孔中,启动MGA。

  (3)往容器注入适量热水。

  (4)观察MGA中3个不同材料的物体2分钟内温度的变化。

  2、推导结论

  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钢的传热速度最快。科学上我们把像钢那样传热速度快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那样传热速度慢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三、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应用例子呢?

  四、巩固练习

  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分类:

  金 木材 棉花 银 铜 皮革 铁 铝 铅 塑料 油 水银 水 陶瓷

  热的良导体:金 银 铜 铁 铝 铅 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木材 棉花 皮革 塑料 油 水 陶瓷

  五、课后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钢的传热速度最快,哪谁最快凉呢?运用刚才所学的实验方法,自己做实验试试看,并根据你得出的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

  (毫升)沉浮状况

  实心团200

  沉的形状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及 《纸》03-27

小班科学教案及 《变大变小》09-29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及 (通用11篇)1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