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一、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流星
设计意图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们会看见许多行星。在他们的眼里,星星是有生命的,因为他们发现星星总在不断地眨眼睛。他们偶尔也会发现一颗流星从天边划过,留下长长的一道印痕。这些星星想干什么呢?此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 了解有关流星、陨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内容。
2、 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提高角色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观察夜空的流星。
2、 收集陨石的图片。
3、 故事挂图、配乐故事。
过程建议
1、 回忆对夜空及流星的观察,说说自己对夜空的想象。
2、 听配乐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看图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小星星为什么想去地球?月亮婆婆和白云姐姐为什么不让他去?小星星是怎样做的?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4、 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句。
月亮婆婆说,地球是个怎样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样说的?
小星星对白云姐姐说了什么?白云姐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5、 表演故事。
延伸提示
1、 绘画:小流星和他的朋友们。
2、 绘画:神秘的夜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教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出示饮水桶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
2.找一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找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4.提问: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
5.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一次。
6.提问: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学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可提示)
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
学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
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
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8.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测力计读数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
1.提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可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直接提起测力计读数相同,利用斜面读数不同的数据)
2.提问: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提问:我们再如何进行研究呢?
4.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5.谈话: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6.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8.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实验记录单
倾斜角度测力计读数
三、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
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变形斜面)。
谈话: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提出猜想。
汇报交流。
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集体交流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
学生仔细观察数据。
根据提示思考。
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
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利用已有数据,发现新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材料设计不同坡度实验。培养学生好奇好问的习惯。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比试验是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
这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科学即生活的道理。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的学习进行表扬,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实验方案
4实验
①分组实验做记录
②分析数据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引导学生用长短不一的木板垫起同一高度进行实验,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3总结两次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师: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发言把课堂探究进一步扩展为课下探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孩子们总喜欢躲在卫生间、洗手间里对各种各样的管子产生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弯管、三通管这些特殊的接头管,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管子》。让幼儿在玩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体验游戏活动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
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
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
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
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
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
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
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
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加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依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1)渔网(蜘蛛网)。
(2)母子雨衣(袋鼠)。
(3)电鼻子(猎狗)。
(4)脚蹼(蛙蹼)。
(5)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结束: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观察邵伯老菱,了解其基本特征,感受邵伯老菱的美味。
2、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准备:
1、大班幼儿模特表演、音乐录音。
2、邵伯老菱若干(鲜、熟各四大盘)。
过程:
一、观察大班幼儿模特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今天大班的哥哥姐姐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模特表演,大家一起来看吧。
2、大班幼儿随着音乐表演:邵伯老菱。
3、提问:刚才大班哥哥姐姐们表演的服装是用什么做成的,样子像什么?(邵伯老菱。)
二、观察邵伯老菱,了解基本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邵伯老菱?邵伯老菱是什么样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邵伯老菱。(出示鲜的老菱)请小朋友们和你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邵伯老菱的样子,摸摸邵伯老菱有什么感觉,闻闻邵伯老菱的味道。
2、幼儿结伴自由观察邵伯老菱,教师巡视倾听。
3、请个别幼儿讲述邵伯老菱的`特点。
总结:中秋节快到了,邵伯老菱长出来了。邵伯老菱又名“羊角青”,看上去像个元宝,有四个尖角,还会散发出阵阵清香。
三、品尝邵伯老菱,感受其美味。
1、教师(出示熟菱):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个菱和刚才的菱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幼儿回答。
3、教师总结:这是煮熟的菱,熟菱的颜色和鲜菱不一样,熟菱是黄色的。
4、教师:熟菱好香啊,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呢?(想)那请小朋友们一起尝尝邵伯老菱吧,并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吃到菱肉的,菱肉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5、幼儿自由品尝邵伯老菱。
6、请个别幼儿讲述吃菱的方法及菱米的味道。
四、延伸活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邵伯老菱,品尝了邵伯老菱,你觉得邵伯老菱好吃吗?请小朋友回家把邵伯老菱的样子画出来,并告诉爸爸妈妈菱吃到嘴里的感觉,请他们记录下来,你们能行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有关科学教案05-23
科学教案[优秀]07-28
科学教案【集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