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11:42:5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7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7篇(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调查动物的特殊本领,了解常见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2、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个幼儿人手一份:鸟、刺猬、蝙蝠、公鸡;飞机、叉子、探路仪、闹钟。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宝贝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宝贝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探路仪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蝙蝠)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让幼儿知道这是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

  2、再次出示蝴蝶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探路仪;从蝴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根据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探路仪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宝贝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

  3、教师: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符合了本月的活动主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设计意图:

  前几天的下午,突然下起了雨。有的孩子则特别兴奋,高声叫到:“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闷闷不乐的说“:下雨就没法出去玩了”,这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雨从哪里来》选自主题十二《下雨了》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三、活动分析:

  重点:通过幼儿的主动实验,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细致观察试验现象。

  “雨的形成”这一问题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弄明白,如果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述,幼儿被动的接受,不但达不到活动目标,更让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厌烦,所以我就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简单的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幼儿学会寻找问题,不怕困难,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来寻找答案。5、6岁的.幼儿好动,对新鲜事物、现象虽充满好奇,但往往沉不住气耐心的观察、探索,所以,本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大胆操作、耐心细致的观察。

  四、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雨声的录音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夹子、水等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运用了实验法、讲述法、直观法,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活动中把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的实验,大胆的推测、迁移的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六、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雨的声音,引出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得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幼儿:下雨的声音。

  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测)

  (二)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了解“蒸发现象”。

  1)教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幼儿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幼儿1:有气泡

  幼儿2: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

  幼儿3:有水蒸气

  幼儿4:感到热了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你在那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烧水、煮饭、晾衣服......)

  (由于实验中需酒精灯,对幼儿的安全考虑所以使教师操作。)

  2、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教师每组发一个烧杯和一片玻璃片,烧杯中倒有热水,先让尤尔摸一下杯子,感到热,再摸一下玻璃片,感到凉,请幼儿将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幼儿1:玻璃片上有水

  幼儿2:玻璃片上有气

  (过了几分钟)

  幼儿3: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

  幼儿4: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2)让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呢?

  共同得出结论:许多水蒸气在一块遇冷变成小水滴。

  3、幼儿观看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的怎样形成的?

  幼儿: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三)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四)以古诗结束,通过雨联想到带雨字的古诗,让幼儿复习、背诵。(《春晓》《夜雨寄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2、激发幼儿参与试验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二、准备:

  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

  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

  1、游戏《帮水搬家》

  (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

  (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

  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

  (4)幼儿再次游戏

  (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教师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1)李老师这里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塞着长长的条餐巾纸,我把它的一头放到红色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试验引导幼儿观察红色水沿着纸巾向上爬的这一过程,你们看纸巾怎么样了?

  (3)小结:我们把这跟塞满纸巾的玻璃管一端放到红色水中,发现红色水沿着纸巾里面的小细管慢慢爬了上去。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发现海绵,毛巾,布都能吸水,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的,这些现象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毛细现象”。有的东西里面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看不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

  3、想一想,玩一玩

  (1)你在生活当中还看到过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呢?

  (2)请小朋友到小箩筐去选一样东西,把它竖着放到色水里让它沾一点颜色,看看水会不会爬上来呢?(幼儿操作)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再请你们去玩一玩,这次玩刚才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会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东西不会发上毛细现象。(幼儿操作后讲述)

  (4)刚才我们把水搬了家,现在我请你们把箩筐里的东西也搬搬家,把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红箩筐中,把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蓝箩筐中。

  幼儿操作,教师检查后,带幼儿到教室里去寻找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教案《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设计评析】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操作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中,大胆尝试,逐步深入,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育活动应重视活动本身对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孩子发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并用思辨性的语言去启发孩子,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如在幼儿建造拱桥的实验中,老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实用性的分析。应该注意的是,因为本次活动是老师预设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被预设的东西所束缚,应启发幼儿生成各种问题,并用灵活的策略给予回应,使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有机融合,让预设的目标更突出、鲜明,使活动更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意图: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学习填写记录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幼儿尝试。

  (2)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硬币贴哪小丑倒立。

  (4)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为什么小丑手部贴上硬币能倒立?为什么贴在别的地方就不能?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2个一样重的硬币贴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

  (1)用各种材料试一试,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 ‘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3)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尝试用同一种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纽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纽扣去尝试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头发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通过设计发型,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3、初步知道一些保护头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装饰成不同大小的鱼)、筐。

  2、各种颜色的假发,图片若干。

  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

  4、绿发娃娃、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鱼”,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上来逐一从小大到玩“钓鱼”的游戏,当鱼线断了后,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断?看看钓鱼线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头发受到过大的拉力,就会断的。

  二、感官感知。

  1、将盒子里头发与线取出放在白纸上,比比哪个粗?

  2、比一比盒子里的头发一样长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头发变长?变短?

  3、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鼓励幼儿发散想象)

  4、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5、出示图片,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慢慢变白的。

  6、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出示假发,图片)。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欢染发,让头发变得五颜六色;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三、动手设计发型。

  1、出示图片:古代妇女的发髻造型、嬉皮士的发型、普通辫发、短发等。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欢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请你做一位“发型设计师”,为自己或别人设计一款发型,你想设计怎样的发型?为谁设计?

  3、介绍分组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出发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发型。

  (4)在纸上画出发型。

  4、设计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给予肯定,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5、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他的创意设计?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延伸活动。

  1、将幼儿的设计作品丰富到角色游戏的“理发店”里。

  2、在区角活动中组织幼儿看有关头发的趣闻。

  (1)各种新奇的发型、发色。

  (2)基尼斯记录中最长的头发及其他趣闻轶事。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松鼠、金鱼、马、蜥蜴、鳄鱼的图片。

  2、动物的秘密调查表。

  3、动物捕食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游戏"猜尾巴"。

  师:"今天本来有很多小动物来跟我们做游戏,可是因为它们太淘气,要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来找它。(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遮住身体露出尾巴)师:"请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是谁?"小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从它们的尾巴不同,就可以猜出它是谁?"

  二、交流讨论图片上动物尾巴的作用?

  1、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小组讨论动物尾巴的用处。

  3、师:"那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尾巴本领也很大呢?(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

  4、师:"刚才我们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在它们身上用处都非常大,其实这是小动物身上的一个秘密。

  三、看录像,了解动物的捕食过程。

  1、师:"那小朋友你们还想知道小动物的另一个秘密吗?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段视频请小朋友看看视频里的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呢?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3、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捕食的过程。

  师总:小动物在捕食的过程中都非常的小心,它们在攻击猎物的时候也非常的残忍。

  四、交流调查表。

  活动延伸:

  师:"动物王国里面的小动物身上都有它们自己的小秘密,需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发现,探索。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查一查小动物身上还有哪些小秘密,然后来告诉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2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