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泡沫材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平时我们所见的利用泡沫材料制作的物品许多,但孩子们对泡沫材料的了解却甚少,故此我设计这一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泡沫材料的特性及其作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比较发现泡沫材料的特性。
2、知道泡沫材料的作用给予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剪刀、刻刀、保温箱、泡沫鞋底、一次性饭盒、苹果网、玻璃球、一盆水
[活动过程]
1、出示一次性饭盒与泡沫鞋底,请幼儿说出这是用什么做的?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泡沫做的?
2、请幼儿感受泡沫,摸一摸、掐一掐,让幼儿知道泡沫很软,摸上去很暖和。
3、请幼儿想一想卖包子的叔叔为什么用泡沫盒来装热腾腾的包子?让幼儿了解泡沫有保温的特性
4、教师端出一盆水分别放入玻璃球与泡沫,让幼儿观察玻璃球与泡沫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让幼儿了解泡沫的特性是能浮在水面上,能帮助游泳,起到救生圈的作用。
5、请幼儿听故事《小白兔舒服的睡着了》听完故事提问小白兔问什么睡着了?为什么听不到隔壁的噪音?墙上为什么贴了泡沫材料?让幼儿了解泡沫的特性能隔音
请幼儿用泡沫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孩子制作了泡沫鞋,有的幼儿制作了小船,有的幼儿制作了算盘。
[活动小结]
通过我们对泡沫的认识与研究让幼儿充分了解泡沫的特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旋转的原因,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3、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可以旋转的物品及图片:风车、陀螺、螺旋形滑冰场、竹蜻蜓、电风扇、洗衣机、水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展板,操作记录表。
4、水桶,抹布,篮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和老师收集了许多材料,现在,你们可以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师: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
(2)师:谁到前面来讲一讲你的发现?
3、引导幼儿根据旋转原因进行记录。
师:请你再去试一试,把你发现的会转的'东西画下来,也可以画一画你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老师简单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怎样转起来”记录表
物品
怎样旋转
物品
怎样旋转
姓名:时间:
4、请幼儿说出使物体旋转的原因有哪几种?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现在,请小朋友按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旋转的原因,将你的记录表上的物品进行分类。你觉得它们是一类的,就把它们画在一起。
6、请小朋友把分类后的结果贴在展板上。
7、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旋转,它们有什么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大班科学活动:
寻找声音
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各种感官感知树干的粗细,并进行记录。
2、了解环境与大树生长的关系,对猜测大树年龄的方法感兴趣。
3、萌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根皮尺、一支笔、一张记录纸。
2、将幼儿园林荫步道上的每一棵樟树都编上序号,方便幼儿指认、测量和记录。
活动过程:
一、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每组一支笔,一张记录纸。
二、与同伴合作,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树干的粗细,并将大树按树干粗细进行排序。
第一层次体验:目测树干的粗细。
看一看,哪棵树的树干最粗?哪棵树的树干最细?
第二层次体验:自己想办法尝试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
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哪棵树最粗,哪棵树最细?
第三层次体验:用皮尺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
哪棵树最粗(最细)?量出来是多少厘米?
为什么这两组量出来的数字不一样?你们刚才是怎么量的?(请幼儿示范测量的过程)
体验:测量位置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大树的树干下面粗一些,上面细一些。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猜测。
你们觉得这些树里面,哪棵树是年龄最大的?哪棵数的年龄最小?为什么?
四、教师例证幼儿的片面观点,引导幼儿讨论环境与大树生长的关系及鉴别大树年龄的方法。
小唐长得又高又壮,BABY长得又瘦又小,是不是小唐的年龄一定比BABY大呢?
怎样才可以知道大树的年龄呢?
为什么同样年龄的树,有的长得高大,有的长得矮小?
除了看年轮的方法,你们还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出大树的年龄?
五、带领幼儿一起去看一看大树的树皮、树枝、树高,猜一猜大树的年龄。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的现象。
2、能合理想象,创编故事,大胆讲述。
3、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具:空心小磁铁每人2个,橡皮泥每人1小团,动物小卡片每人2张。
2、教具:教师制作好的磁铁动物(小兔、老虎),视频展示台、电视机各一台,演示用的桌子一张。
3、教师已编好《你追我逃》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老虎)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放录音,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幼:没有追上。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幼A:因为小兔子跑的快。
幼B:老虎没用呀!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幼A:我发现小兔子自己会跑的。
幼B:老虎追小兔子逃,老虎不跑小兔也不跑了。
幼C:老虎和小兔下有东西。
幼D:对,好象是磁铁,上次我在黑板上玩时也有过这样的。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评析:教师首先设置悬念,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两个玩具身上。通过视听活动,以及教师诱导式的提问,使幼儿对活动中的磁铁玩具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用视频仪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请一幼儿拆开玩具拿到视频下展示。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A:有磁铁。
幼B:还有橡皮泥呢!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
幼A:把一张动物卡片,插在橡皮泥上,然后把泥嵌在磁铁的洞洞里。
幼B:先放泥到磁铁,再插上动物卡。
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评析:视频展示玩具,让幼儿亲眼看到了玩具的结构,探索到了制作的方法,这是幼儿的一次自主活动。他们对老师的玩具十分好奇,很想马上知道是怎么做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探求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
(评析:整个环节满足了幼儿好动的欲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玩具。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但幼儿由于对磁铁的相斥特性不了解,好多人出现了困难。但是,只有当困难来临时,才能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惑,让幼儿继续深入探索磁铁的秘密。)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幼A:为什么我的小蝴蝶一下子就被熊抓住了?
幼B:是不是你的磁铁贴反了?
幼C:我刚才也是这样的,后来我把一块磁铁反过来做,就对了。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谁知道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
3、教师在视频下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效果。
(评析:在活动中幼儿大胆交流着自己的探索过程,这也是一个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讨论学习的好机会。视频展示的效果很好,让每位幼儿都看到了磁铁的秘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为
幼儿继续完成制作有了知识准备。)
五、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1、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继续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玩边编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2、开展讲故事比赛。鼓励幼儿勇敢地上来表演操作磁铁玩具讲故事。
师:讲故事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参加比赛的选手自己准备好表演的玩具。本次比赛人人有奖。
3、对幼儿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授予“优秀表演奖”“小能手奖”“聪明宝宝奖”“好故事奖”等。
(评析:活动进入尾声,讲故事比赛活动又一次把幼儿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人人有奖的评比活动使幼儿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情绪愉快,表现积极,让幼儿做了一回小主人,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六、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将“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创新思维”三者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讲一讲的活动中,引发
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并且始终以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活动中,幼儿情绪愉快,思维活跃,激发了幼儿对自己的自信,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此外,活动的延伸的安排,让一些对磁铁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进行探索。也给那些胆小害羞的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在教师众多的自身特征中,对教师和儿童关系状况都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教育经验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即教师能否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注意留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情感体验的影响。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儿童采取积极、支持性的行为,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
课题生成:
本学期班上设立了“七色花”专栏,要求每位幼儿带张照片,比比谁得的花多。左右带来了一张婴儿时候的照片,张浩第一眼看到了,惊奇的喊:“你们看,这是谁呀?”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喳喳的,议论不停,这个说:“是个小娃娃。”那个说:“是个小弟弟,左右听到别人的议论非常得意,笑眯眯地说:“这是我!”孩子惊讶不已。他们大都知道自己是由小娃娃长大的,但对周围人与物的变化却缺乏了解,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设计了“一切都在变”这节课。
活动目标:
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挂历纸、皱纹纸、金鱼缸、杯子、冰、凉水、温开水、糖、勺子,吹气的球、高锰酸钾、橡皮泥,抹布、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吸管、蜡烛、火柴、范画、相片、洗洁精、打气筒、吸管。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起兴趣。
(1)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的时候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是谁呀!他的头发变长了,他的个子长高了,眼睛变大了。)
(2)出示老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小朋友为什么没有猜出来。(因为老师长大了,成大人了;因为不一样了,有变化了。)
2、人的生长过程出示图片。
讲述人的生长过程:开始是从妈妈肚里刚生下来的小婴儿,然后长成了我们小朋友这么大,再长就成了老师这么大了,最后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学一学老爷爷、老奶奶是怎么走路的。
3、幼儿自由做试验、观察物体的变化。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自己去试验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试验一:冰变成水(快看,冰慢慢变成水了,淌眼泪了)。
试验二:蜡烛燃烧(蜡烛有火的地方变软了,越来越短了)。
试验三:玩橡皮泥(老师:你看我把橡皮泥捏成小猪了,你看我把它捏成了小熊猫了)。
试验四:水的试验。
(1)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放进水里,慢慢变成红的“云”了。然后水全变红了。
(2)纸放到水里变湿了。
(3)试管里的水放在酒精灯上烧,变成气了。
(4)把糖放在温开水里(快来喝,这是糖开水)。
(5)把洗洁精放进水里,可以吹出泡泡。
试验五:吹气球。
有的用嘴吹,有的互相帮忙用打气筒打(看,我的`气球越变越大了)。
4、启发式谈话。
(1)你刚才做了什么试验?都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冰变成水了;我把纸放进水里,硬的纸慢慢变湿了软,软的纸一提就变短了;我把蜡烛点着了,慢慢地我看到蜡烛变短了;我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可以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我把高锰酸钾放里水里,水就变红了;我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把它放在火上烧,试管里的水烧一会儿就变成水蒸气了;我把白糖放进水里,白糖就没有了,水变甜了;我想用吸管吸泡泡,我把洗洁精倒在水杯里,用吸管就能吹出泡泡;我吹气球了,气球越吹越大最后就炸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衣服,变旧了;头发,变长了;小树,长高了;蚕宝宝,变成蛾子;我种的大蒜,长叶子了;我家门口的小河,变清了;鸡蛋,放在锅里三分钟煮就熟了。
(3):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有变,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5、幼儿作画:《一切都在变》。
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
课题评析:
一、效果分析
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纷纷拿着自己的照片,向别人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同时也在看别人小时候的照片,非常惊奇。接着老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孩子们更是惊奇不已,注意力被紧紧的吸引住了。此时,教师讲述人的生长过程,让孩子明白了人的变化,上孩子自己在玩中去发现其他事物的变化,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及时帮助孩子“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现的变化物体画出来,加深对“一切都在变”的理解。
二、点评
此活动运用了发现法,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体现了幼儿向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与讨论
你时常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事和儿童的活动吗?持之以恒去观好的课题自然生成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后,小鱼就会生病或者死亡。激发幼儿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活动准备:
1、《小鱼生病了》的故事,一盆脏水和一盆清水,几条健康的小鱼,几条死亡的小鱼。
2、幼儿对水的用途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自然角中个别幼儿金鱼死亡的事情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自然角的金鱼怎么会越来越少了?(有的死亡了,有的吃的太饱了。……)
2、师:为什么乐乐的金鱼会死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鱼生病了》,出示课题,幼儿一起认识词语。
二、基本部分
1、听老师讲《小鱼生病了》的故事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小鱼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里?
总结:小鱼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里,不喜欢生活在脏脏的水里。
2、出示课件1,幼儿观看小鱼在河水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师:你们看,小鱼生活地开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游来游去、吐泡泡、追逐、捉迷藏)
师:小鱼生活在什么样的河水和海水里?(干净的河水、蓝蓝的海水、清清的海水等)
3、出示课件2,幼儿观看被污染了的河水和太湖水,感受小鱼的心情。
师:突然有一天,人们往河里扔垃圾,排放污水,小河里的水怎么样了?(慢慢变脏了,水不清了,水里有许多塑料袋,还有许多草……)
师:小朋友,这时的小鱼会怎么样呢?(难受、可能会哭、可能会生病、也许有的会死。)
4、教师出示一些被污染了的海水中的乌龟、鲸鱼生病的课件,幼儿感受环境污染后,东动物们生活发生变化。
5、幼儿模仿表演《小鱼生病了》,体会小鱼的痛苦,激发幼儿同情心。
6、师:老师这里有两盆水,一盆脏水,一盆清水,你们喜欢哪盆水?今天呀老师来把小鱼放在不同的水里,你们想想小鱼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
7、把小鱼分别放在两种水里,让小朋友观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请小朋友回答。师:你们愿不愿意让这么可爱的小鱼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吗?我们怎么帮助小鱼呢?
8、观察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
师:如果小鱼长时间的生活在脏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回答老师把事先生活在脏水里的.小鱼给小朋友观察,让小朋友看看它们怎么啦?师:我们看了这些生病的小鱼心里怎么样啊?
9、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幼儿表演,加深幼儿对环境 污染的危害。)
10、简单了解水被污染的原因。
师:是什么原因使小鱼生病的呢?水为什么会变脏的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本来他们可以生活在干净的水里的,可是水被现在的工业所污染了,这些小鱼只能生活在这么脏的水里面,都生病了,有点死了。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这些小鱼们都生活在干净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把小鱼放在干净的水里。
师:你们看小鱼在干净的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了,多么高兴,多么开心呀,我们也为小鱼高兴一下吧,我们可以学着小鱼一样快乐地游来游去。
音乐游戏《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幼儿学小鱼游出教室去捡地上的垃圾。
附故事:小鱼生病了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玩,不知怎么它游到了脏水区,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头昏眼花,全身没有力气,它想很快回家去游不动了,它呻吟着叫到:“救救我呀!”幸好它的好朋友青蛙在岸上听见了,赶紧跳下水来把它背着送回了小鱼的家,小鱼回到了清水里,很快就感觉舒服了,它又能和小青蛙快乐地游戏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乐意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能大胆地进行设计和创造,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格子桌布,各种有规律排列的花布。
2.提供颜色,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水彩笔,16开纸,树叶,花瓣,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有规律排列的花布,引导幼儿发现其排列规律。
(1)格子桌布中颜色相间交错。
(2)花布的图案排列,或横排,或竖排,或以圆为中心分布排列。
2.指导幼儿设计花布。
(1)教师示范讲解:将纸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折出8个格子。
(2)用黑色水笔画出折痕迹.
(3)挑选两种喜爱的颜色,先在第一排的4个格子里画上颜色记号,再在第二排的4个格子里画上与第一排相反的颜色记号,把纸张变成漂亮的花布.
(4)也可以用橡皮泥,树叶,花瓣等有规律地装饰格子布.
3.幼儿设计制作花布,教师指导,引导能力较强幼儿也可以在格子里交替画上两种图形并涂上颜色,把它变成有规律的.花布。
4.将装饰好的花布在展示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欣赏并交流。
活动延伸:
在散步及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究周围建筑物,公园花卉的排列形式,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及 《纸》03-27
小班科学教案及 《变大变小》09-29
大班教学总结05-07
大班教学总结04-05
大班 12-17
大班 02-06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及 (通用11篇)10-09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7-26
大班体育 10-22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