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学情分析1学生的积极性高,但不善于分析问题;2学生的基础差异大;3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2.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按一下三个步骤进行:
1 观察发现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获取更多的事实
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列举更多的事实之后,自然引发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活动1—活动3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教师指导
教材在活动1、活动2中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实验设计范例,希望通过这样的知道之后,放手让学生研究活动3中的内容,自己来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这3个活动,如果让学生按顺序全都逐一进行研究,组织和操作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实施教学。每组选定一个研究问题之后,可以先组内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集体讨论补充,最后完善。
2 课下研究
在学生课下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坚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设立研究成果公告栏随时交流研究成果。
3 归纳总结
因为每个小组的研究只能认识到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点。
活动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之后,本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教学导入 教师指导 课下研究 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的猜想可能不尽相同,在猜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猜想适时进行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尊重事实,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一颗“顽强”的小树 》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做实验-发现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2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太仓促。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
2、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科学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信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人类信息的传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冲“鸿雁传书”“狼烟滚滚”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真正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的学习了解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飞速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保存方法的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很多事情发生。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
(3)阅读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人们保存信息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古到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你能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
(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
(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1)现代通信网以及功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你有没有使用过电话、电子邮件、收发过传真?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
(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三、巩固总结:
1、如果要你将小学的作文用比较安全、节省空间的方法长期保存起来,你会怎样做?
2、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信息与网络
数据通信
保存:竹简木简帛书
磁带磁盘光盘
: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脑与网络的功能,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5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1-6 云的观测
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
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
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五、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什么是电磁铁,五年级下期湘版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线管绕向改变了,电池两极接法改变了,电磁铁两极都会改变。
2、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3、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自制小电磁铁一个、大铁钉两个、小盒式指南针一个、大头针几个、绝缘导线一根。
2、分组器材:绝缘导线一根、大铁钉一个、大头针几个、电池盒(带电池)一个、盒式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对电了解多少。
生答。
谈话:电对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要学习电磁铁,电铃、继电器、电话、电磁起重机、喇叭都应用了电磁铁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在铁钉上顺时针缠绕绝缘线管,就制作成了一个电磁铁。再反时针缠绕,制成一个电磁铁。
演示实验电磁铁特点: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流吸上大头针。切断电流,大头针落下。
提问:怎样制作电磁铁?
回答:将绝缘线管,案一个方向,往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制成电磁铁。
2、指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磁铁磁性有无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怎样让它产生磁性?
谈话:请你们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亲自试一试。
学生制作与实验:教师行间指导,缠绕线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样来的。
学生汇报。
(2)电磁铁有南北极
提问: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根据什么?
回答: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因为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是磁铁,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极。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大家,指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实验示范,根据学生最佳设计,示范实验方法: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慢慢地接近指南针,观察排斥哪极,吸引哪极。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确定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分组实验:教师行间指导。注意发现绕向不同和电池正负极不同,钉帽钉尖极性不同等现象。重点了解验证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电磁铁象其他磁铁一样也分南北极。
提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回答:为什么同是钉尖,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谈话:电磁铁两极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观察研究一下。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行间指导。
学生汇报:两极变化可能和线圈绕向、电磁正负极接法有关。
谈话: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
教师小结。
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设计,当场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电磁正负极接法,利用指南针投影器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实验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
(一)巩固
1、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会了怎样制作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就有磁性,断电就没磁性。知道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还了解到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规律。
2、电磁铁的作用: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制作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用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4、南北极:请学生用实验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大小。都一样吗?怎样磁力就大?怎样磁力就小?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体验“转动”游戏的乐趣;
2、 尝试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3、 能关注并说出周围生活中转动的某些现象,发现转动在生
活中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转动”的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地球仪、风车、积木、光盘、笔、圈、绳子、圆罐、纸杯、勺子: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快乐小转盘
(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边转圈边喊口令:“快乐小转盘,大家一起转,叽里咕噜转呀转,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喊完之后停下做出一个可爱动物的动作,没有做出来的淘汰。)
2、 探索尝试,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师幼一起总结”转动”方法(吹、拧、转、拨、搓等)
(4)、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3、 尝试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 转动与生活、并播放PPT课件
活动总结
生活中的“转动”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转动吧!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
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二、猜想假设
学生质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
五、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六、拓展创新
生活中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七、 :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学会了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应用。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1、本课从无色、透明的液体的分辨引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感受和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征,欣赏体会水体的美丽。
2、本课主要组织学生对水和其他外观与水一样的液体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
3、本课是以“水及外观与之相同的液体”展开研究,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所以应重点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典型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2、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数。
【教学准备】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管、烧杯、水、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玻璃棒。
拓展:茶水一杯。
活动4: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水、小锤。
拓展:一杯浑浊的`泥水、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视频。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
第一课时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2、通过讨论,区别白酒、白醋与纯水,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3、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教学重点]
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教学准备]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
师: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水。
师:同学们真聪明!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问题情景: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
师:我建议同学们不能单纯从颜色方面去认识水,应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去观察,等一下我们再解答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探究活动一: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台面三个小瓶里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
讨论: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一瓶是纯水?把方法写在P28中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学生探究活动后,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这三个小瓶,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它们。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师:白酒、白醋用眼睛看起来和水一样,但是它们中都比纯水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溶解在水中了,用肉眼看不出来。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人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同学们回家后可以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
三、探究活动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师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
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学生画在课本第29页)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
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
(2)倒水游戏
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容器。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
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常见的液体还有许多,如油、橙汁、牛奶,这三种液体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总结。
板书:
4 清清的水
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6、再次分类及巩固。
7、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8、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9、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模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