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英雄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xxx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3
一、背景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交际一词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创造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氛围,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学情分析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文中的插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正在创作、讨论自己的画,准备举办一个画展。他们在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还有的正充当小评委,认真地评说着别人的画。画面色彩鲜艳,动感及强。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孩子们,这样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参加交流作品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发比较自主的态度投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地投入到交际活动当中。
三、教学理念
1、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有话想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能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在比一比,赛一赛的过程当中,在游戏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欢乐,也发展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不要使用方言,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要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认真,说话发言准确、清晰,说话通顺流畅,态度大方。
五、教学板块:
㈠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争当小神笔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画,和小画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话筒,说说谁能当上班里的金话筒。
3、教师出示自己的画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画,请学生都来当当金话筒,向老师提问,评一评老师的画。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㈡多向互动,获得提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画,认真地评一评别人的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指导。
2、请配合较出色的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在学生当中再次强化示范作用。
3、在大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请学生评出今天的小神笔和金话筒。
㈢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将小神笔所画的画张贴在宣传窗中,请金话筒当小小解说员,向前来参观的同学或家长介绍这些画。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六、教学特色: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在这一课的口语交际当中,教师根据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争当小神笔和争当金话筒这一竞赛的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努力实现双向互动。有的口语交际听、说双方互动很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不明显。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双向互动甚至是多向互动的交流过程,重交往而轻独白,让孩子们真正动了起来。
3、多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交际。介绍自己的画、评价别人的画、做小小金话筒等,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还将交际的环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教学设计二,一上语文园地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会认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几;学会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3、明白最困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作者参加越野跑的图,问:你知道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吗?想知道这次越野跑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我战胜了我自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4、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5、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重点抓住2、3小节赛中这一部分去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来理解、感悟。
2、议一议:我是怎样战胜自己的?
3、比赛结果怎样?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最大的奖励是我战胜利自己?
引导学生理解最困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这句话。
4、联系自己说一说:你有过这样战胜自己的经历吗?今后你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四、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把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班超这两个字,写好走字旁,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横捺,要写稳,以托起右上半部分。
3、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4、扩词,造句练习。
三、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自信》,你又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特别是要谈谈自己今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五、实践练习:
1、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2、找一找有关自信、战胜困难方面的格言,读读抄抄,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
8 我战胜了自己
赛前赛中赛后
躲、怕暗下决心喘着气
央求换人拼命向前很累,却很高兴
全身发抖咬紧牙关获得缎带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乐园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把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写得工整、匀称。
2、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学会写日记、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随时记下来。
3、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和陌生人一起走,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的有趣练习中,感悟到汉字“利用熟字加偏旁”的特点,并提高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能力。
2、通过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强强的日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正确格式写一篇日记,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学生规范字典。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汉字也十分有趣。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讨论
1、看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从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议论。(每组第一个字都是独体字,每个字都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串新字)
3、认认读读。
(1)给每组第一个字注上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老师帮助注意)
(2)在小组内认读其他字。(学生互教互学)字音相同的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叫形近字。还有的'音节相同,只是声调有变化,要读准字音。
(3)比比说说。
想想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什么联系。
例如:“清”字的意思是指(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可以组成“清水”,与水有关,因此“清”是三点水旁。
(4)你能照样子试着写出几组熟字加偏旁的有趣汉字吗?
例:也—他她地池
(三)写字练习。
1、演示电脑课件,认读字字板上的字。(个人读、齐读)
2、观察字形,看看是什么结构,应该怎样把字写匀称。
(1)小组讨论:“访、妈、情”三个字是左右结构,“芳、菜、骂”三个字是上下结构。
(2)运用课件或板书,展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观看后,总结书写规则和书写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要先写左,后写右,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要先上后下,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3、照样子,在书上田字格中先描写,然后独立写好每个字,注意工整规范。
第二课时
(一)讲明本节课的内容。
1、阅读欣赏。
2、语文生活。
(二)出示图片,以图激趣。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花的。
(三)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四)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粉、含、晒、傍、紫”五个字。
1、让学生再从文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如“嫩、越、汁、极”等,利用音序查字法查一查。
2、每组议论的结果,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五)边读边悟,进行交流。
1、说说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1)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文。
(2)想一想为什么叫“太阳花”。
(3)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4)汇报交流“为什么叫太阳花”。
2、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
3、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六)演示课件《面对陌生人》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宁宁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叔叔要和他一起走,宁宁不该跟那个叔叔一起去呢?你要是宁宁,你会怎么办?怎么说?”
2、分组表演。
3、推荐同学在全班表演,交流摆脱陌生人的好办法。
(七)提高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各抒己见:“为什么不跟陌生人一起走?”(提高警惕性,严防上当受骗)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过许多种体裁的文章,如:儿歌,古诗等。今天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写作形式。请看电脑课件(或投影)。
(二)个人自读,初步感知。
阅读强强的日记。
(三)边学边议,弄懂内容。
1、强强的日记中写了些什么?(日记中写出了时间、天气,还记录了强强做了什么)
2、指名读日记内容,明白强强的日记写了什么。
共有两句话,分别读一读,想想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写的是今天下午,强强和小朋友踢足球,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句写的是强强的心情。
(四)提出质疑,全班讨论“为什么要写日记”。
(五)教师重点说明。
日记就是一日一记。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天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要写好日记就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一定要说真话,写真事。篇幅的长短不限。希望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天天坚持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写日记要注意格式正确。每篇日记的第一行靠右边要写上“年、月、日”,在第二行(第一行“年、月、日”的下面)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后开始写正文。
(六)分小组,说说自己想写什么。
(七)练习写日记。
学习强强的日记,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八)写完后,可与伙伴交流个人习作体验。
语文教案 篇6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那里看着到了高兴千万成为
2.出示谜语:“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谜底:彩虹)
3.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来。这节课让我们来更进一步地了解她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指导:“美丽”要重读,读出对彩虹桥的喜爱。
(2)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雨停了,天上有一座彩虹桥。
(3)学习量词:座。
文中有“一座美丽的桥”,你还知道“一座”什么呢?
明确:一座山、一座城、一座塔……
(4)思考:“雨停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雨停了”告诉我们彩虹是在雨后出现的。
(5)讨论: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三个问句要读出天真的语气,还要读出洒水为爸爸浇田的骄傲和自豪感。
(2)面对这座美丽的桥,文中的“我”想上去做什么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明确:想做:“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为什么这样做:“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3)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学标点符号:问号
问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表示停顿,作用是引起注意或思考。如在“你高兴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疑问;在“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一句中,问号表示的是反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6)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朗读指导:第3自然段中,“圆圆的月亮”重读,“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语调上扬。第4自然段要读出“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高兴。
(2)在第3自然段中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我”想怎么做,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3)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再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4)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女儿很孝顺。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象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天上就会多了一个月亮?
明确:因为镜子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用镜子反射月光后是亮亮的`,就像月亮一样,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多了一个月亮。
(6)学习第3自然段中的词语“荡来荡去”。
指名学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明确:走来走去,游来游去,飘来飘去……
(7)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又一次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
明确:意思是“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8)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明确: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妹妹很懂事。
(9)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选字填空:座坐
①我旁边()的是婷婷,我和她是好朋友。
②老师告诉我们,在公交车上要为老人让()。
明确:
①坐
②座
(2)第2~4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①都用称呼开头,感觉正在同爸爸、妈妈、哥哥说话;
②第二句都是作者的设想,第三句都用“高兴吗?”结尾;
③每段都使用了一个反问句。
2.总结。
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喜欢文中的小姑娘,那么,她什么地方最吸引大家呢?那就是她的善良懂事。同学们一定要向她多学习,除了认真读书之外,更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家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过年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我所要执教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体验激趣、导入新课
1、放录像: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2、板书春节: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板书:春节
3、说春节:喜欢过春节,你想到了哪些有趣开心的事?
4、小结补充板书: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自主浅悟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初识课文
(1)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4)、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三、入境学文,精读品味
(一)学生自主学习
1、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那一段,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读课文
3、读后交流
(二)精读描写除夕的段落
1、预设: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启发,你为什么喜欢?(热闹)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除夕这一段,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除夕的热闹吧,
3、学生自由读
4、配乐读: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想象着这热闹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
(三)精读描写大年初一的段落。
1、指名读。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
2、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自己读一读,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体会体会,大年初一与除夕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4、师小结:除夕晚上,人们赶着回家,赶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热闹而忙碌。
5、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四)精读描写元宵节的段落
1、老舍爷爷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年用心读课文,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讨论
3、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天上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5、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6、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作业设计
1、 写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 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
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语文教案 篇8
预习提示:
查阅资料,了解“路”的多种含义。
读背与“路”有关的名言。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警句
2、“畅所欲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开卷有益”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4、“金钥匙”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完成积累,“畅所欲言”“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抄书比赛
1、全班限定时间开展书写比赛
2、请写得又快又好的谈经验
3、把好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读一读
1、先让学生读熟这句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背诵
4、鼓励课后继续搜集有关路的名言警句
三: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谈自己认识的更多的路
2、在你知道的路中,你最愿意探索的`是一条什么路?
3、为什么?
四:金钥匙
养成阅读习惯的三条基本要求:
一是:每天阅读的数量必须保证,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是:边读边记,养成作批注的习惯
三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读课文,体会“路”的灵位一层含义-----人生之路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记述重点事件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 交流读书体会和感想
2. 默读深思:邓稼先的人生之路
3.(哪一年干什么?怎么干?)
4. 再次读课文,讨论: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5. 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按时间顺序选重点事件写人的方法
6.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题目什么意思?
2. 看了题目之后你有哪些疑问?
二:深入学习
1、学生熟读古文
2、对照译文,感知古文
3. 小组讨论,故事中蕴涵着怎样与路有关的深刻道理?
4. 再读课文,思考
5. 富和尚为什么惭愧?
6. 富和尚和穷和尚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7. 鼓励课后自愿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读一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后检测:
默写有关“路”的名言或谚语。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四课时
审题
出示“笔下生花”,了解内容。
明确要求。
分小组汇报材料。
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要求:(1)以写人写事为主。
(2)材料要独特。
(3)要叙述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要写清自己的感受。
2调查路的变迁,绘一张家乡的道路交通图。
指导习作
注意点题,点明中心。
共同提供好词句。
生习作,师辅导。
评改部分习作
欣赏佳作。
共同修改病文。
习作抄正。
作业
抄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3
《彩虹》语文教案06-20
小学语文教案06-18
语文教案模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