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6 09:53: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10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感受刘韧校长的评课艺术

  校长听课、评课是进行写作特点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你们几位老师觉得阅读课文应该怎样讲比较合适呢?”刘韧让其他听课老师也发表看法,以进一步深化对阅读课文的认识。

  “我觉得,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如险峻、毅然决然等,再把课文串起来比较好。这样下来,文章中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呈现,学生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比如,上课开始时可以点出今天我们学的是关于列宁登山的故事,大家在阅读课文时要注意列宁登的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要登山,怎么登的山,登山的结果怎样,并说出阅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在提出具体建议之后,刘校长指出,语文在于文中悟道,不要牵强附会,“外加香油一勺”的行为并不可取。而且,顺叙讲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加强学生对整体过程的理解和感悟。“目前小学生普遍>写作难,作文中的‘小大人’现象比较常见。而这篇课文是不错的锻炼机会,因此将之作为习作范文来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叙事和观察能力,帮助其写出言之有物、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抓住要害 重在指引

  “一堂课虽然由老师来讲,但学生应该是主角,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刘校长指出,一些课看起来学生很活跃,但学生没有实现纵深思考,相对来说就不够理想。而且,老师话语或训导太多,很容易将>课件或多媒体来创设逼真的形象,真正体会到何为险峻。

  “还有一点就是,一些学生表示,学完课文之后,再遇到困难就不会再害怕。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或许为了迎合老师,但老师不能默许这样的`心得,因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刘校长说,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理性地认识困难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意志需要锻炼,但不能盲目锻炼,更不能无选择地锻炼。最后,针对张君老师课中时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刘校长笑着说:“这是很好的习惯,应该提出表扬。

  记者感悟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课人与讲课人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如何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涉到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和充分展示教研工作才能。此次评课,刘韧的语气始终很平和,大多采取类似“这样是不是更好”等争取意见式的口气。点评内容也集中在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对参与评课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提出被评课者的一些不足时,刘韧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从自己的观点,自己会怎样做说起,并条陈利弊,一正一反,有条有理,被评课者也心服口服。此外,她还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如做>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既是点评,也是点拨。

  刘韧说,自己评课其实没有具体的标准,经常是在仔细琢磨新课改的原则和精神之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评课。而从实际情况看,她评课的方式和内容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例如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的个性等等,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对老师而言,刘韧的评课很容易接受,也愿意让她多评,因为在评课当中,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专业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从学生写的续文看,有关水生参军的,学生写得较拘谨,展不开,而有关归途遇敌的,则一般写得生动有趣,有的还挥洒自如,出奇见新,这说明前一个猜读点不如第二个选得好。学生们对青年夫妇间的感情关系体验和了解不深,写起来自然受到限制。这说明猜读续写点必须选择恰当,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第四步对照原文,寻找差距。续文完成后还要拿来和原文对照,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原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典范文章,学生写的续文自然和它存在着种种差距,找出这些差距,在以后作文时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使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学生说这种对照,标准具体,目的明确,效果好。通过对照有的学生认识到把水生嫂一开始就写得很完美或很落后都不合乎作品实际,不能显现水生嫂由普通农村妇女到游击战士的成长过程;有的学生则发现自己有关归途遇敌续文的种种漏洞和破绽。总之通过对照,学生看到原作的精妙之处,作者的良苦用心。从阅读的角度说,这对照阅读已具鉴赏的性质了。当然在对照中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写作实力,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猜读续写的优点是:

  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不易结合紧密,读是读,写是写,形成两张皮。而在猜读续写活动中,读的目的是写,读孕育写,带动写;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化,写促进了读,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读始,以写续,又以读(对照)结,读写读就是猜读续写的全过程。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说,读,是感受别人的形象思维成果(局部),又是自己形象思维的触发点以及进一步展开的起点,而写则是自己形象思维成果的外化。

  二、提高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能达到这样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体会,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叶老在这里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而猜读续写正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引导学生进入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

  整个猜读续写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的,他们认真深入地自读课文片断,既理解其字面意,明示信息,又把握其言外意、隐含信息。他们还理出头绪,抓住线索,构思续文,还对照原文,加工修改。他们自历其力,自致其知,坚持下去,便自有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了。

  三、激活思维,开发智力。由于在猜读续写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愿望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形象思维被激活。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筛选积累在头脑里的素材;依靠形象思维,他们续接曲折生动的故事;依靠形象思维,他们塑造、修改人物形象总之,在形象思维的参与下,各种猜测,构思方案纷至沓来,难以自己;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出奇见新。学生感到续写了一次作文,思维似乎活多了,脑子似乎聪明多了,续写锻炼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产生了精美的续文。

  当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猜读续写虽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并不排斥逻辑思维,相反地,它还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而就事说理式文章的续写则主要靠逻辑思维的作用。

  续写要受到原文内容的限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任何语言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吕叔湘)语言这种增值现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构思出各具特色的续文来。

  猜读续写和仿写不同,仿写侧重在仿,用的是求同思维,让学生在求同中增长写作才干。

  猜读续写和改写也不同,改写侧重在改,用的是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写作能力。

  而猜读续写侧重在猜,既用求同思维,又用求异思维,思路和原文可能接近,也可能大相径庭。

  猜读续写的方法还适用于课外阅读和写作。

  【附录】学生续写文章两篇

  《荷花淀》猜读续写练习

  一

  女人沉默了,尽管她不停地忙着编席子,而编出的席子却糙得不像出自她的手。

  我知道,水生打破了僵局,这下可苦了你了。可是我作为队长,理当带个头。如果谁都不去打鬼子,那乡亲们可怎么活呀!

  听着丈夫的话,女人心里乱成了一团麻。这些道理,她都懂;可真要是让他走了,年事已高的老人,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切只有她一个人承担了。再说,这兵荒马乱的,真有个三长两短她不敢再想下去,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水生忙解释道:别担心,过不了多久,打走了鬼子,我就回来了。你不想见到我戴着大红花胜利归来吗?

  又是一阵沉默,女人渐渐清醒了许多,她深知丈夫此举的必要。于是,她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坚定地说:你去吧,家里一切有我。你去打鬼子,别为我们担心。

  水生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她会同意的。

  二

  小船拼命向前摇。可奇怪的是日本大船并没追赶他们,而是径直向东去了。小船停下来,女人们都在纳闷。水生嫂似乎想起了什么,怔了怔,慢慢地说:我看见船头上那个穿日本服的怎么竟有些像水生。妹子,这怎么可能。是你太想水生兄弟了吧?张猛子的女人说。船上的人都笑了。水生嫂沉默了一会儿,脸绷得紧紧的:一定是他,我不会看错的,莫非他嫂子你可别这么想,水生哥不是那种人。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

  小船又摇了起来,向东,顺着大船去的方向。不一会儿,大船的轮廓渐渐现了出来。它正停泊在一个小码头上,是同口。水生嫂心里咯噔一下。最近,这里鬼子活动频繁,一队伪兵正在岩上修筑岗楼。日本人想在这儿建据点。

  小船钻进了芦苇,借着芦苇的掩护,女人们上了岩。水生嫂对大家说:小心,这里伪兵多,咱们可别让他们撞着。大伙儿都点了点头。于是她们沿着草丛向前走。闪过一棵大杨树,就望见了敌人的岗楼,已经快修好了,周围约三十多个伪兵正忙忙碌碌,旁边还停着五辆运土石的马车,十几名老乡正在卸车。哎,看,那几个日本兵在那儿!马林的女人用手一指。只见那几个日本兵正在和一名伪军官说话。那军官又是点头,又是哈腰。走,我们过去看看。水生嫂招呼大家。她们顺着树丛爬了过去。

  呀,真是水生。水生嫂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子。咦,那不是猛子吗?还有马林、二虎子。女人们一下子糊涂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候,水生他们几个已经在伪军军官的陪同下进了岗楼,又过了一会儿,突然,砰,砰!岗楼里响起了枪声。说时迟,那时快,正在卸车的老乡扔下砖石,从车上拿出枪,立刻枪声大作。周围的伪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逃命要紧,抱着脑袋四处逃散。

  正乱间,水生几个从岗楼里冲了出来,一边跑,一边把日本帽抓了下来,狠狠地甩在地上,并冲着那几个老乡模样的人喊:卧倒!只听轰的一声,岗楼被炸塌了。水生兴奋地一边挥着拳头,一边领着其他人向后撤,女人们终于明白了。水生嫂忍不住冲出去,抱住了水生。水生愣了一下,但立刻抓起她的手,快走!

  水生已经为这事冲水生嫂吼过好几次,水生嫂也自己检讨了。但水生嫂的心里却想:我的水生真是好样的。

  一次成功地让学生改编电影的尝试

  语文素质教育典型个案

  蒋玉军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体现了孙犁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风格,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本。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教出自读课文的特色,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将它改编成电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很喜欢看电影看电视,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把《荷花淀》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学生(齐声):好!(学生兴奋,小声议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要把课文改编成电影,我们首先得熟悉一下本文写的几个主要情节片断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同学说说。

  生(1):本文主要叙述了三个典型场景,一是夫妻话别,这是故事的开端,二是探夫遇敌,这是故事的发展,三是助夫杀敌,这是故事的高潮。作家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善良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和祖国勇敢战斗的精神。

  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就开始改编电影,哪位同学先说?

  (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2):影片一开始可这样安排:月亮朗照下的镜头出现一农家小院,一个青年妇女在聚精会神地编席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忽然,镜头瞄准笼起的一层薄薄透明雾气的水面,带出了新鲜的荷花(停顿)下边我改编不了啦。

  (学生笑了)

  师:这位同学开头编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谁接着说下去?

  生(3):这时,应将镜头推近荷花荷叶,用特技将荷花开放的情景拍出来,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行书大字:荷花淀。(学生鼓掌)

  生(4):(自动站起)这几个大字应是白色的。

  师:为什么?

  生(4):荷花是粉红色的,荷叶是绿色的,水面是清澈的,再加白字,更醒目一些。

  师:这位同学还懂得色彩的搭配,很好。我们接着改编。

  (同学们更加活跃)

  生(5):镜头一转,院子门被打开了,很晚,一个男人叫水生的回家了。

  师:他的服饰如何处理?

  生(5):他头戴着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板。他轻手轻脚的踏进了家门。

  (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鼓掌是对这位同学的赞赏,他改编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学生笑)下面该改编哪个情节了?

  生(齐声):夫妻话别。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改编。

  生(7):(主动站起)这时应穿插几句画外音,不然的话,跟上面的镜头连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师:很好,你还知道画外音这个词,请你导导看?

  生(7):就是将游击组到区上开会的情况简介一下,用叙述人语言处理。

  师:这个画外音实质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很有必要。

  生(8):水生嫂抬头笑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应轻声轻语,充满关切。(学生笑)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8)模仿了一下,引起了热烈的鼓掌。

  生(9):这里应精选三位演员,一位扮演水生,一位扮演水生嫂,一位扮演水生的爹。

  师:好,请你选出四位同学扮演一下好吗?

  注:生(9)选出了四位演员,分角色到讲台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生(10):刚才那个水生嫂扮演得不够自然。

  师:为什么?

  生(10):她的手指被苇眉子划破是心灵震动的外在的表现,这个动作很小,应很隐蔽,她想掩饰自己的心态,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想借这一动作平息自己起伏的心绪。她不希望丈夫看到自己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其坚强的性格,刚才她吮的动作太夸张,过于做作了,而且被水生发现了。

  师:水生,你看见没有?

  扮演水生的学生:看见了。

  (同学大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位同学对于这一段故事情节理解得很透,好,请继续。

  学生(11):镜头一转,转到了几个女人探夫遇敌这里。应重点刻画五位女人探夫前的可爱的对话。应体现第一个女人的机智伶俐,第二个爽朗率真,第三个女人水生嫂的稳重与成熟,第四个女人的快人快语,第五个女人的忸怩含蓄的特点。要精心选择演员。

  师:好,就请你导一下这一情节,好吗?

  注:这位同学精选了五位女生,分别扮演这五个角色,非常成功。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课堂气氛这时达到高潮。

  生(11):在遇敌这一场景中,应重点突出她们探夫未遇、扫兴而归、不料遇敌的紧张场景,拼命地跑,无意中将敌人引入了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战士们的伏击圈。当她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响后,妇女们齐翻身跳到水里。

  生(12):应重点突出她的矫健勇敢的身姿。

  师:为什么?

  生(12):她们已经成长为革命的后备军,这也是助夫杀敌这一情节的主要基础。

  (同学们鼓掌)

  师:下面战斗结束后,他们开始捞战利品,下面应重点描写什么细节?

  生(13):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的船上后,女人也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又丢过去的细节描写,应把镜头拉近,重点刻画。

  师:为何?

  生(13):因这能渲染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了夫妻间相亲相爱略带幽默的情感。

  师:不错,这种紧张的战斗场景与生活细节的揉合能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师:拍电影常常把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跨度的镜头剪辑组合起来,使其前后连贯。例如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鞋,表示孩子已长大。再如前一画面是上海,后一画面是北京,表示主人从上海到了北京,这种手法叫蒙太奇。

  生(14):我认为用这一手法再叙述又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她们一个个在冰船上警戒,敌人围剿大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于芦苇里。

  师:这位同学用了蒙太奇手法,很好。结尾怎样改编呢?

  生(15):老师,我看就安排水生的部队胜利归来的场景吧。

  生(16):我反对。这样的结尾太俗气,太不含蓄了。

  师:那你如何做?

  生(16):我看应特写荷花,那一排排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的荷花高高挺出来,她们是哨兵,她们是铜墙铁壁。

  (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赞许了这个高明的结尾设计。那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学生(16):这种结尾可以使影片首尾响应,结构浑然一体,二是隐喻抗日根据地人民已经成长起来,三是表现反战主题,四是紧扣影片的名字荷花淀。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主动站起)

  师: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好,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值班”等七个词语,认识部首“四点底”指导书写“寻、匆、丑”。

  2、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瞧”和“编”的读音。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排比句式的第2节的第2~5句。

  4、教育学生懂得不应该嘲笑别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孔雀。

  交流:你喜欢孔雀吗?为什么?(美)

  2、听老师说:传说,孔雀身上的彩色的衣是天下的鸟儿用各种颜色的羽毛编织成的。瞧!南方的卷尾燕,带来了绿羽毛。北方的云雀,带来了白羽毛。东方的相思鸟,带来了红羽毛。西方的长尾雀,带来了紫羽毛。就连凤鸟也摘下头上的凤冠,给孔雀戴上。于是,孔雀变成了最美的鸟。

  3、交流:你听见了什么?

  4、出示句子。

  这段话中有四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给(拼读),出示生字卡片:卷(拼读)

  5、还有两个生字的字音请你请教字典老师,该用什么方法呢?(部首查字法)

  齐说部首查字法的三个步骤。(定部首,数几笔,部首目录找倒它;部首外,在数数,检字表中找门牌;快快快,快快翻,找到正门找到家。)

  开展比赛。

  汇报“瞧”(396)区别“焦瞧”

  汇报“编”(27)

  6、读句子。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7、天下的鸟儿为什么要把这么美的东西送给孔雀,使孔雀变成最美的鸟儿呢?这就是今天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出示课题。31、孔雀和与乌鸦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同桌分节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交流一下记生字的方法。(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论.)

  2、过渡:鸟儿们都去捉虫了,留下孔雀和乌鸦干什么?

  zhi ban

  出示:值班(读哪个生字时该特别注意:值)(读词:值班)

  正音:记字形,听记值班的`要求。(值班就是轮流在规定的时间里担任巡视工作。要求在值班时作好记录。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及时做好处理。)

  3、那孔雀和乌鸦在值班的时候碰到了什么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呢?请小朋友边听边找找有关句子。

  反馈:突然森林里起火了。

  4、当森林里突然起了大火时,孔雀和乌鸦这两个值班的人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自己在静心读读第一节,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反馈、出示:乌鸦急忙去搬自己的家。

  孔雀勇敢地穿过大海,去寻找伙伴们。“快救火呀!”

  出示生字卡片:寻(拼读)。寻就是找的意思。“寻找”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仔细地找呀找。

  看图想象:孔雀在寻找伙伴们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四人小组讨论。

  5、从孔雀和乌鸦面对突如其来的火情所不同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

  (乌鸦自私,孔雀勇敢、善良)指导读两句句子。男女生比赛读。

  6、过渡:是呀,孔雀的羽毛被火烧着、身体被烧疼,可又一下子找不到伙伴们,结果它的羽毛被(烧焦了。)乌鸦还(怪声怪气地叫起来……)

  7、可是,天下的鸟儿们听说孔雀为救火受了伤,都怎么做呢?请读读第二节。

  8、看图:是呀,可天下的鸟儿,……孔雀变成了最美的鸟。

  9、让我们来读好这段话,读出天下的鸟儿们对孔雀的尊敬和关心。(看课文:从“天下的鸟儿~孔雀变成了最美的鸟。”)

  (自己读,分组读)

  10、过渡:孔雀变成了最美的鸟,鸟儿们都围着它唱啊,跳啊,就是(不理睬乌鸦,)乌鸦只好(羞愧地躲进了深山。)

  11、你想对这只羞愧的乌鸦说什么?

  三、复习词语:

  四、指导写字:

  寻 匆 丑(看笔顺框、书空)

  提醒坐姿、执笔姿势。一描二仿三记四默。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教材处理】

  《太阳》这样的说明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课堂气氛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为此,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自然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导学目标】

  (一)学生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教师技能重点训练目标

  1.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2.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3.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4.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导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导学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切入点】

  太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导学方法】

  1.激发兴趣 2.自主识字 3.朗读感悟 4.合作探究

  【导学时间】

  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朗读感悟,了解太阳的特点。

  第二课时: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导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质疑: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了收集的资料后,对太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质疑,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①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②读通句子、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开火车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学习生字,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全体参与创造机会,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5.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师小结:《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以及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朗读感悟,了解特点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次的朗读,对课文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那谁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的特点的?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①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来进行具体说明,其中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②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5.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①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②同学们都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必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浏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2.导语:那么,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又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3.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进行汇报。

  二、朗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小组里交流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和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

  4.指导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落。

  ①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落,学生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②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

  ③在熟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落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并且要有效地突出读的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齐读。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3.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要注意的重点笔画(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把厂写成广。)。

  4.学生练习写字,写完后,同桌交流评价,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5.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写字就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好,并通过评比、展示来激发学生书写生字的兴趣】

  五、总结

  1.我们对太阳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道得很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答案,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网上查询,有的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主动学习,将来一定能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下面,让我们怀着赞美、感激之情来读读课文(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必做:

  1.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选做: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球

  远

  大

  热

  太阳

  关系密切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美。板书:美刚才上楼梯时,我遇到了一个帅哥。一脸阳光,一身黑色运动服,超帅,超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他边走边吃着烤肠。(我们班同学也喜欢这样)吃完就随手把烤肠棒扔在楼梯上。最可恶的是他扔在了我们班的包干区,我很气愤,顿时觉得他仅有的一点美感就如肥皂泡一样迸裂了。那么什么才是美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论

  二、初读感知,读懂美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边读边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出示:在议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句。)

  2.师生交流,朗读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并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专注,那现在请大家说说,你勾画了哪些关键语句。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把自己觉得关键的语句摘录了出来,其实和大家所摘录的差不多。(屏幕显示关键句)来,我们先一起把这些关键句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观点。

  师:下面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合作)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说出理由)

  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因为尽管作者十分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有价值的,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

  (2)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请简要阐述。(同桌间互说)

  出示简述论证过程的步骤:1.分段或分层;2.概括段意或层意;3.用先…再…然后…最后…将段意或层意整合。(注意联系文章内容)

  如:《学问与智慧》作者先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再通过对比论证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然后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智慧也离不开学问”,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

  1.文中的语言或准确精炼,或含蓄隽永,或形象睿智,很值得我们去玩味。请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一段赏析的话,或是选择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解或是受到的启示,制成“美的格言卡”。(学生写)

  参考例句1:

  格言: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我的赏析: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参考例句2:

  格言: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我的理解: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但公认的规范还是有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讨论,绝大部分小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在的五星红旗。

  四、再读课文,完善美

  1.为了使文章论证更有力,下面我想请大家根据每小节阐述的主要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想将事例放在第段,例子是:

  我的理由是:

  教师出示幻灯片:补充论据的温馨提示

  学生再读课文,写一写,组内展示,讨论,评价,小组整合成果后全班交流,分享。

  2.同学们能为课文锦上添花,真不错,老师也为课文准备了一个论据,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老人——白芳礼。

  (播放视频:白芳礼事迹2分钟)

  3.白芳礼老人美吗?你们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个故事放在课文中吗?放在第几小节?

  五、让我们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短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艺术,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现在请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捕捉,然后把你对美的感悟告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现在就请大家把你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或一首小诗,或一段随笔。(能学习本文用一些修辞手法更好)(屏幕显示:一句格言、一首小诗、一段随笔)

  小结:其实,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也是一种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是美;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更是美。而坐在我们身后的老师们,在这寒冷的冬季,静静地坐着、听着,甘愿做我们的观众,这种场面不也是一种美吗?你们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努力学习同样也是一种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愿同学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培养自己美的德行,做一个真正让自己满意,受他人欢迎的美人。

  六、作业: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她)。

  (要求语段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100字左右)

  2.推荐阅读:

  朱光潜《谈美书简》

  宗白华《美学散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以自读为主,因为文章语言浅显。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步骤

  一、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桐城人)。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

  二、全篇理路解说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

  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未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作手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为参照物,点明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地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识:最后写到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的壮阔。

  第三段,主要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是文章描写的一个重点。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返回途中所见的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以雪与人膝齐结束。

  三、讲授文章第一自然段。

  1、字词:

  古今异义:阳阳谷皆入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句意: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虚词:

  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词语活用:西、东向西,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判断句。)

  文段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WEI)水向西流;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泰山北面的水都流入济水,在南北面山谷的分界处,是古长城。最高处是日观峰,在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登泰山记姚鼐

  讲授文章第一自然段。

  字词:

  古今异义:阳阳谷皆入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现无此意,今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句意:泰山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虚词:

  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词语活用:西、东向西,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判断句。)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同学们学习祖国的语言,而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先要打好识字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在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培养同学们的识字能力。针对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结构非常相似的特点,我在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时,分别抓住猫头鹰、袋鼠、猴子对动物们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教学,让同学们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另外,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方法是一个可以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而表演不失为一种优化的选择,在实现同学们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同学们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 弄得动物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 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读着《从现在开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还感受到浓郁的现代气息。相互尊重,

  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本课中的猫头鹰和袋鼠, 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招致 “ 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

  以人为本, 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准则 ,应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学情简析:

  1. 孩子们年龄小,在家里受到的关注多,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尊重别人,为别人的感受着想。在学校里,有的孩子当了小干部,神气有余,而理解关心尊重小朋友不够。

  2. 生动有趣的故事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识字时, 孩子们对字的细微部分的观察还不够仔细,所以会出现写错个别笔画的现象。如 “现” 的最后一笔写成点 ,“ 直 ”字少写一横等。

  学习目标:

  1. 会认 9个字,会写 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 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会认 9个字,会写 10个字。在阅读课文时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难点:分析容易错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课前准备:CAI 课件、字词卡片、投影仪、课前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个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查找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们汇报有关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它们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1. 板书课题。同学们读课题。

  2.看到课题 , 你最想了解什么 ?同学们质疑, 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二、示范朗读

  1.提出听的要求 :课文讲从现在开始怎样呢?仔细听 , 听听课文讲了什么事?听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听的过程中能认识几个字 ? 自己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2.教师范读。

  3.指名同学们交流:你听懂了课文主要讲什么 ? 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所理解的内容告诉大家。 鼓励每个孩子都争取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文大意: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十分难受,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 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三、指导自学

  1.自由读书,提出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字形,扩词,划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句和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次。

  3.同学们小组自学后在小组中汇报学习情况。

  四、检查自学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读句子识字,指名同学们读句子。

  (1) 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轮、之、期 )

  (2)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 第、任 )

  (3) 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 惯、式 )

  (4) 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 :“ 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 ,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 ’ 了 !”( 眯、郑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五、教同学们字

  1.我会认: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同学们认读生字后,指名同学们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同学们扩词。

  (2)说说你的发现,是让同学们把生子进行归类,提高识字能力。

  (3)让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卡片 , 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4)做摘果子的游戏。

  2.我会写:

  (1)课件出示,同学们读要写的字,正音。

  (2)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 ( 少点 ) 、直 ( 少横 ) 、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 ,这些都应提醒同学们注意。

  (3)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指导。 “之 ”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 ” 字的竹字头要写小 些, 整个字体不能太长。 “ 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紧凑。

  (4)同学们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己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二个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下令、公布、一直、当心、第一名、现在、星期、轮流、走路。

  3.出示课题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如:猫头鹰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白天睡觉,夜里做事。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课件出示狮子图,狮子大王要做什么决定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同学们自由读。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大王宣布了一个什么消息?

  同学们接读狮子说的话。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狮子说的话。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神态练习朗读,读出狮子大王那种至高无上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这幅图是讲谁当“万兽之王”?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猫头鹰的语句;用﹏﹏画出写动物们的语句。结合看图,自个儿读读句子,体会猫头鹰和动物们的心情、神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万兽之王”、动物们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回答。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结合看图,重点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猫头鹰、叫苦连天。

  (3)同学们表演,大家评议。

  (4)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请小朋友运用刚才学习第2段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

  (1)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让同学们自己汇报学习的情况,重点体会“激动、直摇头”,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听读与评价中体会“直摇头”,做动作。想想动物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看图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苦练跳的本领的?

  板书:袋鼠、直摇头

  (2)学习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动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重点理解“担心、欢呼”。

  大家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大伙儿为什么欢呼起来?表演欢呼的样子?指名回答问题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为什么猴子得到了拥戴呢?

  板书:小猴子 、 欢呼

  5. 学习最后一段。

  (1)同学们默读,提问: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

  (2)如果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你想对猫头鹰和袋鼠说什么?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在小猴子前面打√)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同学们自愿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表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动物们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 鼠 直 摇 头

  √小猴子 欢 呼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个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们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本领 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们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们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们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第二个课时

  口语交际:合 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的图片。

  2、 指导同学们简单地说出图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3、板书课题《合作》

  4、师讲合作做成的故事

  5、小组内每人讲与别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里讲。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使同学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6、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应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且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xq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xq工作,妈妈也在xq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xq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xq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xq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xq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xq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xq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大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教师点拨:

  (1)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 “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 “录录”,通“碌碌”

  (2)重点实词

  (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三)课文内容研讨

  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自荐后,“十九人相与目笑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

  3.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脱颖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

  (五)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不认识毛遂?

  2.毛遂为什么要脱颖而出?

  3.毛遂凭什么能说服楚王“定从”?

  4.平原君为什么“不敢复相士”?

  5.从毛遂自荐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点:

  (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

  (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读磁带

  教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有)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展示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连贯播放)

  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二、正文引入:

  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播放课文朗诵磁带)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

  茶峒擂鼓呐喊调理

  不拘泅水戍军蘸酒

  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投影片1)

  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板书)

  理由呢?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并适当板书)

  三、精品细节: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板书)

  请找出来:(投影片3)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板书)

  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板书)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板书)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板书)

  【练习】: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

  相互讨论两至三分钟,然后口头交流一下。

  (归纳: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板书)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板书)

  但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可实物投影)

  四、归纳要点: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有关龙舟赛的另外几幅图片。相信你们会有与刚才欣赏图片时不同的感受的。

  【结束授课】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附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紧张激烈

  联想(侧面)团结合作奋力拼搏

  竞追鸭子(想象)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07-20

(优秀)语文教案07-20

实用的语文教案07-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