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7 10:24: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本课生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成诵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美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熟知诗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部分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可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

  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勇猛

  摘录法说它的确可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理查阅,搜索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

  2.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

  3.初步学习开场白技巧。

  4.评价本单元学习收获。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龙”的成语,预言故事,搜集“龙”形象工艺品,欣赏“龙”字。

  2.查一查,问一问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说“龙”的成语。

  (1)各小组根据本小组成员搜集的有关成语进行综合。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龙”的成语。

  (3)摘抄积累。

  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蟠虎踞,龙蛇混杂,龙吟虎啸

  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眉凤目,龙驹凤雏

  龙拿虎跳,龙腾虎跃,龙章凤姿,龙肝凤髓,龙虎步

  2.说说有关“龙”字的预言故事。

  (1)小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说故事,推荐说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2)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

  3.播放“龙”字课件。

  (1)说说你对这些字的认识。

  (2)引导学生欣赏八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不同字体的“龙”字,感受“龙”字的书法艺术魅力。

  二、初显身手

  1.展示搜集的有关龙的工艺品的实物,图片或有关文字资料。

  2.向同学介绍家乡有关带“龙”的产品或地名,说说它们的有关故事或来历。

  3.说说自己在搜集,查阅资料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4.学唱《龙的传人》。

  5.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后要经常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6.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听写带有“龙”字的成语。

  二.金钥匙

  1.自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2.说说开场白的内容,要求。

  开场白的内容是:开始要讲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要特别注意开场白要简短,精练,有号召力,具有鼓动性。

  3.模拟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讲“龙”的故事比赛,请你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1)自主思考。

  (2)小组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开场白。

  三.单元小节

  1.自我评价,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通过本单元学习,有哪些收获?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怎样?学会了哪些新的学习方法?

  2.同学互相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谈话引入

  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质疑激趣

  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写作顺序上进行比较。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1收集对子,2 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3 收集有关环境被破坏和被保护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谈话激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老祖宗创造了一种文体,上下两句十分对称,叫“对子”,可有意思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倾听。

  3 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1)要读出对子的韵脚。

  (2)要读出对子的节奏,要按照相对的词语正确停顿。

  (3)反复朗读,引导记忆。

  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和停顿的基础上,自由读。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男女互对。

  提醒注意两组对子的前两对,意思都是相反的;后三对意思相近或相似。让学生找找,并帮助学生记忆。

  4 检查背诵。

  5 交流收集的对子。

  6 推荐阅读《幼学琼林》。举行对对子竞赛。

  7 把对子抄在摘抄本上。

  二、完成“阅读”。

  1 谈话导入。

  2 自由读短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 再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轻声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短文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指导阅读,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色最美?

  (2)带着问题再读短文,把你认为美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脚。)

  (3)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要求要读出它们的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

  (4)归纳四季的美。

  (5)了解短文叙述顺序。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和学生一起回忆《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

  完成填空练习:

  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先简单地说月夜的,后详细地说暗夜的。第三自然段先简略写,再详细写和。

  5 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6 再读短文,读出四季不同的美。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四

  读读背背——对子

  阅读——四季的美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提出话题,激发兴趣。

  1 讨论激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请大家说说以下内容。

  (1)你希望周围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2)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2 提出话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二、明确分工,小组交流。

  1 四人小组分工,人人主动参与讨论。

  2 明确任务。

  3 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汇报,评议鼓励。

  1 在小组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综合意见,由代表汇报。

  2 组织评议。

  3 奖励优胜小组。

  作业设计

  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课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写写想对别人说的话。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刚才老师在走廊上看见一件事,心里很高兴,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你们想听吗?

  描述发生在走廊上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天。

  二、学生自由表达。

  1 聊天也是一门艺术,先在聊天还聊上了电视,大家喜欢看什么聊天节目?喜欢什么?

  2 希望大家能大胆、大声、大方地说话,而且要说真话,要说心里话,要聊比较新鲜的能吸引人的内容,人们才爱听。

  3 最近有没有特别想对别人说的话?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概括发言的内容。

  1 经历的趣事

  2 媒体上看到的新闻

  3 自己的心事

  4 听到的消息……

  二、以某学生的题材为例,启发大家讨论习作怎么写。

  1 按一定的记叙顺序。

  2 如果是写事情,要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3 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习作,逐句修改。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完成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要求:

  1 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2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作文讲评,使学生找出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提高水平。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写了作文,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思考,经过写得比较完整、具体。

  二、作文讲评。

  1、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

  (1)教师读,学生仔细听,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问题?

  (2)讨论,指名发言。看“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事情的经过是否写得清楚。”

  (3)教师小结。

  2、选一篇上等的作文。

  (1)教师读,学生仔细听,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选一篇较差的文章。

  (1)投影片出示,学生仔细看,思考: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谁能帮他改一改?

  (2)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3)教师总结。

  4、投影片出示好的片段,赏析。

  (1)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人物的对话写得生动、贴近生活。

  (2)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过的课文中的优美的句子能够活学活用。

  (3)出示。讨论:这个片段好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语句精练,没有多余的罗嗦的话。

  三、总结。文章内容丰富,并不代表罗嗦,同样意思的话,不要反复重复,否则,文章的主题就冲淡了。要想把文章写得充实具体,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讲评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主题】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笔者认为,这一“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背景】

  随着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兴起,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前不久,笔者以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执教了《掌声》。对于诗意语文,沉静后有了些许感悟。

  【情境描述】

  一、诗意语文:以感性复活为情怀

  师: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

  生:掌声。

  师:我也同意,可我还有些纳闷。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藏在掌声背后的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3自然段,并用”“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你看到了吗?看到什么了?

  生1:我看到英子走的很艰难;

  生2:我看到英子脸红红的,快哭出来了;

  生3:我看到英子很害怕的样子;

  ……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此时,她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很紧张;

  生2:忐忑不安;

  生3:此时,她最需要鼓励;

  ……

  师导读: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评析:诗意语文,不是知识的堆砌物,因为它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案例中教师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将“那一刻”演绎成形象鲜明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直觉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肤温,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重量,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

  二、诗意语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

  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英子说:“英子,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生2:我会对英子说:“英子,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生3:我会对英子说:“英子,你是我们的同学,勇敢地去讲吧!”

  ……

  师:听到同学们的鼓励(板书:鼓励),英子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原来同学并没有笑话我,而且还鼓励我,我一定要把故事讲好!

  生2:没想到同学们非但没取笑我,反而这么支持我,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

  ……

  师:英子并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她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把“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学生接了下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第一次的掌声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

  生:称赞(板书)

  师:你想怎么称赞英子?

  生1:英子,你故事讲的真好!

  生2:英子,你普通话真好听!

  生3:英子,我们要向你学习。

  ……

  师:是呀,故事讲完了,面对同学们再一次给予的掌声,英子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千言万语在英子的喉咙哽咽着,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着读)──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的“一摇一晃”的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刚走上讲台时的英子很自卑,现在自信了。

  师: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听,故事讲完了,(学生接着读)──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读得真好,这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对残疾人的爱,(板书: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齐读第3自然段。

  [评析: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执教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和谐、欣赏的课堂氛围、课堂文化,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交融,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生命互动。]

  三、诗意语文: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掌声除了是“掌声”还是什么?

  生:关心、爱护、尊重、表扬、夸奖……

  师: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还有谁需要掌声?

  生1:我想把掌声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希望他们不要泄气,只要努力,成绩一定会很好的。

  生2:我想把掌声送给所有的残疾人,你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只要有自信,同样可以成功的。

  生3: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我们有时不听话,你不生气,还是一样的喜欢我们,教我们,您辛苦了!

  ……

  师: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的掌声。课后,请把你的掌声,鼓励的话语,美好的祝愿都写在爱心卡片上吧。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让我们一起把爱的歌声带回家,把感激的微笑留下!让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响起掌声,处处充满歌声!(播放mTV《歌声与微笑》)

  [评析: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更是诗意的源泉。案例中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将说话写话不露痕迹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

  【分析与讨论】

  纵观整个课堂,之所以能够美如“诗”,学生之所以能够“诗意”的栖息,我想,关键缘于一个“情”字。这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见证:

  一、以形象思维激情。生动具体的形象总是容易震撼人的情感世界,特别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虽然不及成人,但形象思维能力却不比成人逊色。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作者人生经验、智慧和感情的结晶,只要我们用心去解读,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感动。但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难以深悟。这就要求教师将文中感人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感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带着这种知识和感情,学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这也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过程。本课例中,教师利用配乐旁白、学生想象的形式,将第一次掌声响起时的情景,再现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发,对掌声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又以一曲《歌声与微笑》的mTV,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颠峰。

  二、以灵活引读唤情。引读法,将情融于读在本课中得到了创新的生发,成为课堂情感升温的有效手段。本案例中教师以不同的引述,引发学生反复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的中心小节。那些情感未被唤醒的学生也逐渐地随着旋律的回转,随之盘旋上升,调整到审美的、优雅的、极富震撼力的状态中。

  三、以品味语言煽情。人文性无疑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但人文并不等于语文,语文的人文性还得体现在“学语习文”的基础上。本案例老师的“煽情术”,好就好在能渗透于品赏语言中:“英子走下讲台时的“一摇一晃”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还一样吗?”这一小小的细节却突显了浓浓的语文味。

  四、以生活体验炼情。对英子掌声前后变化的深切感受,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发现,离不开对英子同学美丽心灵的发掘,这个过程是与学生的自身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你想怎么称赞英子呢?”……这些发现、发掘的过程,都注重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的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其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

  2.我们家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鹭鸶》,感受鹭鸶的奇妙吧

  3.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

  精巧、悠然、铿锵

  (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3):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朗读、欣赏

  1.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鹭鸶?突出鹭鸶的哪些特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鹭鸶。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鹭鸶的特点。如: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

  “增一点儿则而嫌长------深一点儿则嫌黑”。

  还描写鹭鸶的优雅的姿态。如文章的.第6-8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鹭鸶描写得十分鲜活。

  2.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鹭鸶的特点吗?

  (1)学生读开头、结尾,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表达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3.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思考: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2)交流讨论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去关注生活,关爱生活中美的事物。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一下,与同学们共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火烧云属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瞬息万变的。要想写好自然景象,首先得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看看课文是怎样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烧”的读音是shāo,声母是sh,不是s; “镇”的读音是zhèn,声母是zh,不是z;“盈’’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2.熟记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烧、喂、茄、跪、骑、猛、庙、蹲、镇、揉

  (2)重点分析生字。

  盈:上边“乃”里面有个“又”,下边是皿字底,合在一起是“盈”字。

  须:左边三撇要竖着写,右边是“页”,合在一起是“须”字。

  3.理解词意。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

  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四、巩固练习。

  1.按左右结构说本课学的生字,写时应注意什么?(要写得左窄右宽。)

  2.“庙”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写时撇要包住“由”。)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读第一句话,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火烧云上来的`时间——晚饭过后。)

  3.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变化呢?(小孩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小白猪变成小金猪。老爷爷的胡子成了金色。)

  4.这变化是因为什么引起来的呢?什么叫霞光?(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

  二、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2—6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颜色的变化的?(先讲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艳。接着讲颜色的变化:“极多”,连着用了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3.课文具体写了哪些种颜色? (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形状的变化的?(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

  5.哪些词语突出形状变化的快?(一会儿、过了两: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

  6.读第4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是怎样把火烧云想象成“马”的变化?(四句话。先写整匹马的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再写马的姿态:跪着等人骑。然后写马变大了:腿伸开,脖子长了,尾巴不见了。最后写马变模糊了。)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霞光照在地上的情景。

  2.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都出现了哪些种颜色?

  3.读课文,想象火烧云的形状,突出一个什么字?

  第三课时

  一、理解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7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火烧云下去了。)

  2.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第二句写眼睛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从而表现火烧云变化的快。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第四句写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还是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3.说说“恍恍惚惚”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感觉呢?(指看得不真切。因为自然景象的变化真是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想就又变了,所以才有恍恍惚惚的感觉。)

  二、总结课文。

  1.读课文,说说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自然景观的文章。)

  2.写景物的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抓住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等;最后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一切都变了,变中蕴含着“美”。)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变”的语气。

  2.背诵课文。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读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重点词语。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4.看课文插图,说说哪些语句是写图的内容的?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 霞光 变成

  颜色 变化极多:红通通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变化 葡萄灰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

  形状 像马 像狗 像狮子

  下去 一时 又……又…… 其实 什么 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烧( ) 跪( ) 秒( )

  浇( ) 跑( ) 妙(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单叠词(ABB)

  2.双叠词(ABAC)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一( ) 镇静一( ) 上来一( )

  西边一( ) 天上一( ) 凶猛一( )

  四、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多。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再看。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五、读读精彩语句,说说写得怎样好。

  1.晨光曦微,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大海撒下一层碎金,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2.落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美。

  3.满天的彩霞染红了天空,仿佛为缓缓上升的朝阳驱散迷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春雨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春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春雨的特点和作用。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是后鼻音。

  洒: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春雨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点红染绿唤醒淋湿庄稼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春雨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春雨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春雨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春雨的`声音。

  如好像。

  树梢树的末端。本课指树枝。

  柳芽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这是春雨的特点。

  飘飘洒洒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春雨的样子“细如牛毛”。接着讲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好处: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最后讲了春雨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春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7春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俺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同学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同学的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俺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同学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俺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习效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青丝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俺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同学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俺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同学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俺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气,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俺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疑惑。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同学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俺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同学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身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身的见解,训练同学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同学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需强化,协助同学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扮演,协助同学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俺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俺,你们愿意帮俺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俺"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 在同学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同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协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保守的"要你学"改变为"俺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俺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俺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俺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同学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同学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同学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效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同学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同学的考虑,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5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7-02

小学语文教案【荐】07-02

【荐】小学语文教案07-0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7-03

【精】小学语文教案07-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