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谈话、统计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车并与同伴交流。
2、认识车的品牌,会区分客车、货车和特殊车辆,了解车的基本功能。
二、活动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带来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车并说说为什么?
2、请一些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
3、出示统计表格,介绍统计表格的填写方法:(统计表格附后)
将自己喜欢的车的图片或照片剪下来贴在表格的第一栏,颜色一栏可直接用涂色表示,品牌一栏可用绘画的方式或直接将品牌标志剪下来贴上,在车的类型一栏,可直接进行选择,红色表示特殊车辆,蓝色表示客车,黄色表示货车,车的功能一栏可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
4、幼儿各自填写自己喜欢的车的档案。(可为每个孩子提供3张表格。)
5、档案展示。
附:《我喜欢的车的档案》
我喜欢的车
车的颜色
车的品牌
车的类型
车的功能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能够让纸发出不同声音的办法。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白纸。
2.每桌一份:瓦楞纸,蜡光纸,包装纸。
3.各种纸制品若干如:纸杯、纸玩具、纸板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
老师手上有一张白纸,我不想让它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我想让它发出声音,那怎样才能有声音呢?
(师甩甩纸):你们听到声音了吗?现在让你的白纸也发出声音吧,还要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的纸和旁边小朋友的纸发出的声音一样不一样?
师:你们的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因为纸的大小相同,让纸发出声音的方式相同,所以声音差不多。)
[反思: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发现纸发出同样声音的.奥秘,萌发了对纸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2.尝试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师:这些纸只能发出一种声音,太单调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办法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的?为什么现在的声音和原来的不一样呢?
(因为手的动作不同,纸的形状、大小也改变了,所以声音不一样。)
[反思: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幼儿让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通过给予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充分地表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利用集体活动给幼儿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3.再次尝试让各种纸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们的桌子上还有许多纸,现在你可以让它们也发出各种声音,数一数你能让它变出几种声音?
你的纸有几种声音?你能让大家听一听吗?
师随意拿一张纸拍节奏x x |x x x||:你们听,我的纸还会拍节奏呢,你们的纸会吗?
请你们选一张你喜欢的纸,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拍节奏吧。
[反思:这一过程是在幼儿已经了解纸发出不同声音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起 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结合音乐尝试让纸拍出节奏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4.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让各种纸制品也发出声音。
师:小朋友,那边有好多纸玩具,你们可以去尝试让它们也发出各种声音,好吗? ( :纸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但对纸的声音却没有真正注意过, 可以说幼儿熟悉它却不了解它,这是我选择、进行本次活动的主要原因。事实也证明幼儿确实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尝试——发现的过程,满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也满足了表现的欲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整个的活动流程我感觉还是比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处在于活动 中层次转换的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随机处理的话语表达不够准确,还有就是准备材料时没有考虑到硬板纸这一类,是个疏忽,今后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脚指的名称及作用
活动难点:能探索身体的'奥秘
活动准备:海绵软垫、各种豆类、木板、各种各样的颜料、大白纸一张、绳子等。
活动过程:
1、创设环境,请幼儿感受体验:
“请小朋友脱下鞋在不同的路上走走、跑跑、跳跳。”
“走在不同的小路上,感觉怎么样?”
2、探索实践,请幼儿比较不同: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小脚:
“我们的脚上有什么?”(摸一摸、看一看知道脚有脚趾、脚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
师生互相比较:
“我们的脚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组织幼儿,提升幼儿经验:
教师提问:
“人的脚有什么用呢?”
“ 怎么保护自己的小脚呢?”
教师小结: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脚,要做到勤洗脚,勤俭脚趾甲,勤换袜子,不穿太大或太小的鞋等。
引导幼儿印脚印,体验快乐:
“让我们的脚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上印下脚印。”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2、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大班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的主动性。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快乐,获得知识。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不用手也行》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
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
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评价。
1、 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不用手也行》这一活动中,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许多本领。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科学活动区,我们可以在班上投放食盐、白糖、碱、水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品尝。还可以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开设多种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奶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