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5 08:05: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出示320÷3,你会列竖式吗?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完成后说出计算过程。

  2、还记得整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从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位商写在那位上,不够商1就商0。

  3、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来研究小数领域的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会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算理与计算方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对这一知识的复习时非常必要的)

  二、探究新知,探索算法

  1、冬天来了,天气比较干燥,我们都要多吃水果,瞧,妈妈买了好多水果呢!(出示例题)从表格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单价,可以根据那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你会列式吗?(师板书三个算式)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妈妈在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并且出示购买水果的情况表,让学生的除法计算学习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的。这里的情景与计算教学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对学生探索计算方法时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一激活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孩子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为下面竖式算理的探索活动买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2、我们先来求苹果的单价。

  比较刚才9.6÷3与320÷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①每千克苹果是多少元?谁知道?

  ②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a、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

  9÷3=3(元) 6÷3=2(角) 3元+2角=3元2角 3元2角=3.2元

  b、9.6元是96角 96÷3=32(角) 32角是3.2元

  c、9个1除以3等于3个一也就是3,6个0.1除以3等于2个0.1,也就是0.2,3加0.2是3.2

  d、9.6表示96个0.1,吧96个0.1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32个0.1也就是3.2

  e、列竖式。(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数单位(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3.2))

  ③刚才有些同学们利用元、角、分间的进率还有小数的组成算出了苹果的单价,除了这样我还发现有同学是用竖式计算的`。请那位同学汇报一下计算的过程。

  a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呢?(先算9个一除以3等于3个一,3商在个位上;再算6个十分之一除以3等于2个十分之一,2商在十分位上)

  b那小数点呢?你为什么将小数点点在这里?(指名回答)

  (指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问:同学们认真观察小数点点在这里也就是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了?(对齐)谁愿意再来说一遍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3”和“2”的中间也就是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自己用竖式计算出了9.6÷3=3.2,现在你也会用竖式计算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竖式是怎样计算的。请一生完整地把过程说一遍,课件演示。强调小数点对齐。

  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个的计算过程。(边板书竖式,边回顾)9.6÷3先算? 3商在?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通常我们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接下去再算?2商在?)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曾说:“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因此我就这一环节我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在小组里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索,说出的理由百花齐放。足够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真正的研究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这些想法正正是为竖式计算的探索活动“蓄势待发”,在学生充分地说明理由后再说竖式的写法,学生对竖式每一步的理由,每部分的意义就清晰明了多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整个活动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探索算理本身中去,真正地提高探索发现的价值与有效性,也为后面学习12÷5和5.7÷6的计算奠定了丰厚的算理基础。)

  3、下面我们来研究香蕉的单价。

  ①估算香蕉的单价应该在什么范围之间?

  ②估算对吗?让我们用竖式算一算(巡视后,指名板书竖式)。

  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算的。

  12个一除以5得2个一,还余2个一。在整数除法中,算到这儿就行了。但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数除法啊,算完没有?该怎样继续除下去呢?(停顿,生答:添0再除)

  ④0添在哪里?(2后面)

  添0后的20表示20个?(20个十分之一)

  这个0在什么位?(十分位)这样添0的根据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

  ⑤能继续往下算了吗?(生口述,师板书)

  ⑥2.4元的确是在估算范围之内。

  ⑦小结:这题与以前学的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出示:有余数,添0继续除)

  4、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橘子的单价。

  你认为橘子的单价会在什么范围之内?(学生估算)

  是吗?让我们用竖式来算算。(指名板书)

  ②反馈:5.7÷6,除数6是一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一位,5除以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③小结:,通过这题我们又发现在小数除法中,个位上不够商1,该怎么办?(出示:个位不够商1,商0)

  5、检验:

  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苹果、香蕉、橘子的单价,做的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指名说,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检验的?(单价×数量=总价)

  下面我们分工合作,第一组检验苹果,第二、三组检验香蕉,第三组检验橘子。它们的单价对吗?那我们就可以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6、比较:

  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来观察这3道竖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①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异:①直接计算;②有余数,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③个位不够商1,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通过3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遇到的情况基本在这里讲到了,,这里的教学能从一般到特殊逐步使学生掌握计算过程中的具体技巧,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对3题式子的比较,初步领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理由相信我们五(4)班的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进行计算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来“试一试”吗?

  ①在书本第73页上独立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集体交流。提问: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计算到被除数的十分位还是不够商1,怎么办?

  比较两题与例题的异同。

  2,观察例题和试一试,在小组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

  ①预设:(①都是从高位算起;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③除的时候不够商1就商0)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小数除以整数,首先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齐读)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你认为在计算时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内化,熟练算法

  1、P73改错过渡:相信同学们能正确而熟练的进行计算。

  P76/2 : 4.26÷3 0.735÷7 2.76÷6 6÷8

  2、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手指课题齐读),现在你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了吗?在计算的过程中该注意什么?提醒大家要注意,个位不够0补位,余数添0继续除。

  六、开放练习

  厨房准备了72.72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千克。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9.6÷3=3.2(元) 12÷5=2.4(元) 5.7÷6=0.95(元)

  八、作业设计

  1、计算: 4.26÷3 0.735÷7 2.76÷6 6÷8

  2、改错3、实际应用:厨房准备了72.7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3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8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