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从旋转滑梯滑下时被“电”到、午睡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给女孩们梳小辫时头发会竖起来??诸如此类的“静电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但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依据《指南》中提出的“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个来源于生活的问题,于是设计了“头发飞起来”这次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重点)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难点)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魔术材料(塑料尺子、人形纸片);摩擦实验(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毛巾、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吸附实验(米粒、 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记录卡);相关图片和PPT。
2、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四、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并鼓励幼儿尝试利用静电进行小发明和去除静电的小妙招,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附: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科学教案 篇2
课题:夏天的雷雨 课时:一节课
班级:中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
设计思路:
夏天到了,雷雨天气很常见,遭雷电伤害的事情也常有发生,且让幼儿从小就认识雷电、学会如何防雷电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由于雷电的理论性较强,而幼儿的理性思考水平较低,便选择以故事导入,并将这个故事作为该科学活动的背景,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围绕雷电是什么、怎么形成、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并以幼儿喜欢的形象小红帽、小猴子、等来引出这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交流,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更愿意参加活动。幼儿在学习了如何防雷电伤害之后,观看动画,进行情景模拟小游戏,来强化活动的第4环节,让孩子快乐的掌握知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打雷是夏季的自然现象,并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及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能力及遇到雷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音频《打雷了、闪电了》、视频《雷电形成》
2、课件
3、卡片(小红帽、小兔子、小猴子、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 经验准备:
1、在生活中幼儿遇到过雷雨天气,见到过雷电。
三、重难点
重点:雷电的伤害及其防护
解决办法:幼儿讨论、图片展示、情景模拟
难点: 雷电的形成。
解决:观看视频、故事说明法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放映第一张ppt)【今天小红帽想要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刚走出家门,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红帽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害怕,就急忙的跑回家躲了起来(放映第二张ppt)。小朋友们能帮帮小红帽、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吗?(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
2、幼儿交流: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什么时候出现?
【小红帽他们很疑惑:什么是打雷呢?闪电是什么样呢?他们什么时候出现呢,是现在这个季节吗?(小朋友发言) 并请小朋友模仿雷的声音】
教师小结:【听了小朋友的话,小红帽点了点头,很高兴得对
它的朋友们说:我们刚刚听见的轰隆轰隆声就是雷声,天上那条白色的、带有很刺眼光芒的线就是闪电,雷声和闪电在夏天很常见。所以我们大家都不要害怕了。】
3、让幼儿想一想、并交流自己的经验:雷电是怎样产生。
【①小猴子问道: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他这一问题难倒了小红帽他们。小朋友们能告诉他们答案吗?(小朋友发言)②小红帽听了小朋友们的回答后还是不明白,于是他们决定呼叫米老鼠博士,“嘟嘟嘟”,电话通了,小红帽问到:米博士,雷电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来看看米老鼠博士的回答(观看视频《雷电形成》)。】
教师小结:【(放映第三张ppt)天气变热了,小水滴觉得大地妈妈很热,所以他就到天空阿姨那里乘凉。 越来越多的小水滴都到了天空阿姨家,天空阿姨家已经住不下了,所以一些小水滴不小心就被挤了出去,从天空阿姨家掉了下去。 就在小水滴回大地妈妈家时,他们撞上了来天空阿姨家的`小水滴,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和很强的光。” (故事)】
4、雷电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片展示的行为。
【一个小时候后,雨停了,小红帽和他的朋友又出发了,并顺利的到达了外婆家(过渡)。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雷电吗?(有)当你们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遇到雷电时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他的做法对吗?错误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么做?
图一:安装避雷针。(向幼儿简单介绍避雷针及富兰克林,鼓励幼儿向他学习)
图二:闪电了,小明在玩电脑。
图三: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室外打手机。
图四:下雨闪电了,小明在大树下躲雨。
图五:打雷闪电了,小明在家打电话。
教师小结:如何防雷电。(课件展示)
室内:
地势低洼的地方蹲下、远离树木输电线、不要使用移动电话、 不要将在空旷的场地上扛铁质工具
尽快离开水面。
室内:
关好门窗、远离金属器具、拔下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5、游戏:情景模拟
游戏规则:三名幼儿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四名幼儿扮演道路上的大树、电线杆、铁架、大石头。教师旁白给出情景,当听到雷声后幼儿选择躲避的地方。
活动前:选择三名幼儿戴上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头饰,再选择四名幼儿戴上大树、电线杆、铁架、巨石的头饰。
活动中:教师旁白:小红帽邀请小兔子、小猴子去外婆家做客。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了雷雨闪电的声音(音频《打雷了、闪电了》)。小红帽他们该怎么做?扮演小红帽、小猴子、小兔子的三名幼儿听到雷声选择躲避处。
活动后:教师就幼儿的选择做出简单评价。(可再重复活动一次后再评价)
6、活动结束
【让小朋友在下一次打雷闪电时和父母认真观察观察。教师宣布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科学活动——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的生活挂图。
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
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触摸观察。提问: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3)看一下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4)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结合河蚌实物总结介绍: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同心环纹,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它的形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但不代表年龄。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结合河蚌的结构图,让幼儿边观察边猜测思考问题:
(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2)河蚌有用吗?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4、结合幼儿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图,介绍河蚌的作用。
1) 适合烧、烹、炖,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
2)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5、观看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河蚌的认识。
教师提问:
1)珍珠是在那种小动物的肚子里长出来的?
2)你喜欢珍珠吗?为什么?
3)我们如何来保护它?
6、教师小结。
提醒幼儿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小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生成
每当孩子们散步经过花圃时,看见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
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不浓,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用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景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
3。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万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捡花
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
2、感知1和许多
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
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万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结束部分自然、轻松,有情景性,幼儿玩得开心。)
活动评析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执教者构思了本次教学活动。以幼儿喜欢的花朵为教学具,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
本次活动的几个比较成功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各种美丽的花朵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感知花朵色彩、数量的基础上,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做到了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地学习。
5、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趣味性、科学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品,并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
活动重点: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会认读数字6。
活动难点:
掌握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6这张苹果卡、6张桃子卡、哨子一个、课件、格子纸、彩笔小印章。
活动过程:
1认读数字6. 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数字6,“有一位数字宝宝他的样子像老师用的哨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数字6”
2.学习6的形成 “数字6给老师带来好吃的水果,我们看看有什么。”“5个苹果,6个梨。”让幼儿点数回答,提问:苹果,梨哪个多?多几个?如何让苹果与梨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理解6的形成知道5添1是6、6比5多1、5比6少1.
3.利用Flash课件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巩固6的形成。
设情景:数字6邀请小动物们到他的城堡做客,但城堡的大门很奇怪只为数量是6的动物们开门这就急坏了数字6请小朋友们帮忙让动物们都进入城堡.例:五只猴子能进入城堡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巩固5添上1是6,6比5多1,5比6少1。
4.玩【看数字盖印章】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出现数字是几就盖几个小印章,认读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
2.初步感知儿歌。
活动准备:
母鸡、小鸡头饰,有口袋的围兜,自制鸡食(米、虫子),草坪、小河,音乐、录音机。
活动流程:
1.学小鸡走路。
2.鸡妈妈带小鸡去找食物。
3.带小鸡回家。
活动过程:
1.学小鸡走路。(适当的放音乐)
鸡妈妈带着母鸡的头饰、围兜,幼儿带着小鸡的头饰、围兜,学小鸡走路。
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鸡是怎样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学。
老师:玩得好累呀,去找点吃的吧。(老师做出很累的样子。)
2.鸡妈妈带小鸡去找食物。
(在找食物的路上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河之类的,让幼儿进行跳跃。)
母鸡带领小鸡跨过一条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让小鸡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围兜的口袋里。
(注意在过小河时,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过去。)
在吃饱后,鸡妈妈带着小鸡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让小鸡说一说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绍给其他小朋友。
(在幼儿介绍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讲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颜色的。对于个别幼儿还可以引导他们讲自己吃了几条小虫。)
3.带小鸡回家。
休息好之后,带小鸡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师可以边念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边回家。
(注意念儿歌时可以配有一定的'动作、音乐,增强活动的游戏性,从而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的学习、巩固。
2.说一说小鸭子、小猫咪、小狗喜欢吃什么,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蛋壳里的秘密,认识几种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动物。
2、喜欢阅读科学小书,并愿意和老师和同伴一起讲述:我是×××。
3、对探索、观察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书《蛋里有什么》人手一册。
2、磁性图片:椭圆形的蛋剪成齿状上下两片,小鸭子、小鳄鱼、小乌龟、大恐龙。 乒乓球一只,鸡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性蛋壳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蛋里有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测表达自己的看法。操作磁性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认识蛋里的秘密。
2、教师(在蛋壳里面放上小鸭子):蛋里有什么呢?让我来敲敲蛋壳问一问:笃笃笃,谁在里面?教师(拿走上面的半个蛋壳,露出里面的`小鸭子形象):出来了,出来了,我是小鸭子!
3、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蛋里还有什么呢?教师在幼儿闭眼睛的同时,取下小鸭子,将小鳄鱼放在蛋里面,再将蛋壳合起来。
4、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猜测提问:蛋里有什么呢?具体的指导方法同前,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敲一敲的动作,并和老师一起猜测蛋里有什么,认一认从蛋壳里出来的动物,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引导幼儿阅读小书一《蛋里有什么》
1、教师: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书的名字叫《蛋里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鼓励幼儿参与提问:“笃笃笃,谁在里面?”并讲述“出来了,出来了,我……”
2、当讲述到乒乓球时,教师可出示乒乓球,让幼儿观察认识,进行简单的解释。
3、教师:蛋里面除了有小鸭子、大鳄鱼、小乌龟、大恐龙,还有什么动物呢?
(三)游戏活动《小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这是什么?鸡蛋里会出来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扮演鸡蛋,启发幼儿用双臂抱住腿,缩成一团,作为鸡蛋。听到教师说:“笃笃笃,谁在里面?”小朋友便张开双臂说:“出来了,出来了,我是小鸡呀!”
2、教师:小鸡跟妈妈一起到外面捉虫子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鸡走出教室。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科学教案 篇9
一、目的要求:
1. 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 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 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 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5.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6. 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7. 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什么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二、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原因。
3. 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难点:
1. 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白己的看法。
2.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是怎样呼吸?
B.发现别人又是怎样呼吸的?
2.学习新课
体验呼吸
A.活动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3.能按照要求制作广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4.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丰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B.活动过程
1.上课开始,先出示教材中健康肺和因吸烟而损伤的肺的对比图片。
问:是否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虽然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对呼吸器官的保健问题引起重视。
2.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细观察.分析呼吸的过程。当学生明确肺是气体交换的最重要器官后,组织学生反复体验呼吸过程中胸部的变化。以吹气球为例有助于学牛观察胸部在呼吸时的起伏变化。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
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