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蛋宝宝两组:一组为“不倒的蛋娃娃”,一组为“会倒的蛋娃娃 ”。蛋娃娃的数量同幼儿人数。小石块、小沙包、橡皮泥、胶带等。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幼儿观察并描述蛋宝宝的外形特征。
——幼儿自由玩蛋宝宝,观察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2、猜测并实验验证。
——猜测和交流。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推来推去不倒,有的蛋宝宝推一下就倒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验证。
——探究蛋宝宝不倒的原因。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身体里放了东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宝宝一推就到了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成功的作品失败的作品。
(3)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3、再次实验验证,解决问题。
(1)师根据我们的发现再试试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宝宝。
(2)幼儿自由制作。
(3)教师小结,出示饮料瓶能不能做“不倒娃娃”,给幼儿留下悬念,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鸡蛋、水杯、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叙述“沉”与“浮”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提问: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教师做实验——鸡蛋沉入水底;
教师假装变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放入鸡蛋,鸡蛋浮出水面。
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让鸡蛋浮的吗?
教师: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秘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盐、糖、味精;
提问: 我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是谁呀?今天我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发现!
三、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为12组,每组获得一个鸡蛋、一个杯子、一个搅拌棒,一瓶水,进行实验,每桌放置一种调味料。
实验结果: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四、死海的秘密
教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头发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5、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6、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7、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7、好玩的`章鱼(蒲公英、菊、裙子)。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象章鱼一样。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但是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玩具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纸屑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不减,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纸,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铁质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接着,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质地的纸屑,如绉纸、蜡光纸、硬纸板、塑料纸等,并设置问题:"你能通过磨擦将这些纸吸起来吗?"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静电现象与物体质地的关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主题产生一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旁边的嫣嫣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生态平衡的浅显道理,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动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2、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食物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讲故事、看动画,使幼儿初步知道生态平衡的浅显道理。
1、问:辛巴是谁?(狮子王国的大王)问:那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狮子王国有什么?(想)播放《狮子王》片段,感受狮子王国的美丽,引起幼儿的兴趣。问:狮子王国美丽吗?狮子王国里都有什么?(请把你看到的说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幼儿充分讨论回答(山、水、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2、问:发生了什么事?播放动画讲故事。
羊妈妈被狼杀死——狮子王发怒——狼全被杀光——羊不停生宝宝——吃光草原上所有的植物——草原不再美丽——羊全部饿死。
二、通过讨论,初步感受动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讨论:
1、问:教师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想一想,草原上的草被谁吃光了?(羊)问:羊为什么会吃光草?(因为羊越来越多)(该部分幼儿边看片子边随机回答)
2、问:羊是吃草的动物,那狼是吃什么的动物?(吃肉的动物)羊会老老实实等着狼来抓它吗?(不会)它会怎样?(会跑)那狼吃掉的`是什么样的小动物?(老弱的、生病的、没有力气的)(该部分请幼儿随机回答)
3、问:你认为狼该不该人杀光?为什么?(幼儿充分讨论)。
师小结:狼是吃肉的动物,它吃的小动物,大多是老弱、有病的、没有力气的、如果狼全被杀光了,吃草的小动物们就会越来越多,植物被吃光了,环境被破坏了,大自然就不美丽了,所以狼是不能全杀光的。因为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相互联系,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小朋友们看到的,狼会吃掉羊,羊会吃掉草,那小朋友你们看三、通过介绍食物链,进一步巩固了解植物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1、问:在这里谁吃了谁?(请幼儿边看图边议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一条链子或一个圆圈一样。
2、问:在这幅图上谁会吃掉谁?小兔子会吃掉——(请幼儿边看图边回答)
3、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大自然中谁会吃掉谁?请把你知道的也像一条链或一个圆圈那样说出来(幼儿充分讨论回答)。
四、做游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先来讲一下这个游戏怎么玩?小鹦鹉会先来提问问题,请小朋友从3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操作电脑,点击鼠标,如果你选对了,就会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如果选错了,就会听到难听的声音"。
如:小鹦鹉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当中谁会吃掉鱼?3个答案,谁来选一下。(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游戏,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
五、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知道了在大自然中动物和动物、动物和植物之间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就像一条链子或一个圆圈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大自然才会越来越美丽。小朋友们在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中应当怎样做?(幼儿园讨论后请各位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对了小朋友说的都很对,只有每个朋友都这样做了,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钉,螺丝帽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要使用螺丝钉,螺丝帽进行连接,它们大小要匹配
3、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更多的螺纹咬合原理的物品。
活动准备:
百宝箱一个;大小不一螺丝若干;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百宝箱的形式出示材料,同时提出任务,幼儿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
1、教师出示装有螺丝、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的`百宝箱,引起兴趣。请幼儿在百宝箱中摸出各种材料,说说生活中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
2、提出任务:白胡子老爷爷布置了一个任务,把两个中间有孔的积木,用提供的材料连接起来,猜想一下,哪个材料在连接任务中能做到又快又牢固?
3、请幼儿自由分组,四人一组,分三组坐好,每组请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小组的意见记录到手中的记录表上。
4、组长公布小组讨论结果。
二、幼儿动手操作,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后的结果。
1、动动手,做做看,真的和猜想的一样吗?还是分成三组,每组四人,小朋友自己协商,每人拿一种材料进行连接,直到音乐停下来,放下手中的工作。
2、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组员们的工作,看看在速度和牢固两方面都兼顾到了的连接材料是什么。将他们记录在表格上。
3、共同小结:最佳的连接材料是螺丝。
三、认识螺丝钉,螺丝帽,靠螺纹相互咬合连接。
四、集体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呢?
五、教师提出第二的任务,将螺钉螺帽混到一起,且大小不一的螺丝配对拧好。
“工人叔叔是长期和螺丝钉打交道的,可是大小不一的螺丝钉,螺丝帽全混到一起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它们配对拧好”。
教师小结:螺丝钉和螺丝帽要大小合适才能用。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利用螺纹相互咬合的原理进行连接的物品,比如:杯子、笔筒……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后找找还有哪里利用螺纹咬合原理制造的物品,回头我们交流一下。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一对应地将图形放入不同形状的图中。
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数个、粘图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术箱"每桌一个,内装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粘贴在板子上,图形的数量要足够本桌幼儿每人拼摆出一座房子。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着不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与纸制小路上镂刻的图形相应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1、从故事引入。教师说:"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小兔白白、灰灰、黄黄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谁愿意帮小兔子们盖新房子呀?"边讲边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当幼儿自告奋勇要为小兔盖房子时,教师说:"这里有'魔术箱',盖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从'魔术箱'里变出材料来。"
3、每桌放一个'魔术箱',请幼儿自己从箱中变(拿)出几何图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摆,把选定的图形粘在板子上,给小兔盖房子。
4、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房子送给不同的小兔。教师用小兔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谢谢小朋友的帮助!能告诉我你盖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吗?墙呢?窗户呢?"鼓励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必要时加以引导。例如:当幼儿说房子的窗户是"圆的"时,教师可以说:"噢,你的窗户是圆形的"。将幼儿盖的房子分为三组,分别和三只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师可以说:"我们给小兔盖好了新房,再修一条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们做游戏了。"教师边说边摆出纸制小路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这条小路上有许多坑还没有填平。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图形,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儿自愿结成小组操作,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铺好。教师根据需要强化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感知。
7、路铺好后,幼儿学小兔跳,沿着自己铺的路去看小兔和他们的新家,并在新家前和小兔做游戏。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科学教案 篇9
教案目的:
1、体验手影的愉悦情绪;
2、动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间中的运用;
3、大胆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影子。
教案准备:
1、 台灯、手电筒、应急灯若干 布3-4块
2、 手影及镂空图片、树干、书本等若干,
3、 音乐片段
教案过程:
1、以教师自编的手影引题
2、与幼儿共同讨论手影形成的科学原理
a、 刚才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小动物是手的影子变出来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是东西挡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们把灯关了,看看还有没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帮助。
3、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尝试手影
a、提供各种工具及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影子
b、边玩边交流探索发现影子的科学想象
4、集中幼儿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a、你发现了什么?
b、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影子(借助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播放《皮影戏》片段,欣赏影子在民间中的运用,加深对影子的了解
师:我们的民间艺人根据影子的现象发明了皮影戏,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6、与幼儿共同跟着音乐表演影子,结束
活动延伸:
1、剪画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戏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摇动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2.自制各种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色纸、胶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导入课题。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瓶子,一边摇动一边说:“这是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听,我的瓶子发生什么声音了?”
2.为什么我瓶子会“唱歌?”
3.猜一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4.教师出示另一个瓶子,问:“怎样才能使这个瓶子也唱歌?”
二、幼儿自制瓶子乐器
教师说:“待会儿,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种你喜欢的东西,装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里,然后拧好盖子,就做好了一个瓶子乐器。”
三、幼儿感知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1.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2.小朋友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里会有不同的声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问:“我们可以用这些瓶子乐器做什么?”(表演/演奏)
“我们的瓶子乐器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幼儿演奏乐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儿装扮自制的.乐器
“我们的瓶子棒棒?”(棒)“那我们好好为它打扮打扮。请小朋友利用这些色纸打你的瓶子乐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色纸,幼儿根据自己意愿装饰乐器,发挥想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