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知道冬天的特征。
2、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幼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准备】
冬爷爷头像一个,关于冬天的图片,故事视频,彩笔,青蛙、蛇、乌龟、刺猬动物图片若干,玻璃杯、玻璃片若干,热水。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
2、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贴冬爷爷头像)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你们看,他从北到难经过了哈尔滨、来到东北、来到黄山、来到玄武湖(展示图片)冬爷爷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你们有没有发现冬爷爷已经来了?
3、介绍我见到的冬爷爷。
4、教师提出问题。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天气和气温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周围 的变化。
(三)、欣赏关于冬天的故事
1、看图读故事
黑猫警长是破案专家,这一次他又接到了报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看故事视频。
3、我们一起来当黑猫警长的.小助手。
讨论:(1)《冬日疑案》中有哪些“?”(2)你能回答这些“?”吗?(3)想想怎样“破案”?
(四)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涂色,看看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藏进洞里?
(2)什么叫“冬眠”?
(3)你知道哪些“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
(五)巧破“白气”之迷
1、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他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
3、考考你: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
教师小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去多观察就能寻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像刚才小实验那样的方法,来验证和揭示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问题、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质疑中进一步积累动物的经验,能认真思维积极探索。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能运用已有的动物经验进行推测和质疑。
教学准备:
一块大拼板和截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育理论依据: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根据孩子对动物积极探究的态度设计了本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了"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中包含了"四条腿"等一些线索的提供。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中提及"展现生活经验,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因此我抓住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学习特点,创设了游戏的情景,为孩子主动探究、质疑、推测创设了空间和环境。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已知的有关动物经验)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动物的秘密,你们知道动物的哪些秘密?
小结:老师知道你们确实知道不少动物的秘密。
过渡:今天我就想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敢)二、猜一猜(根据线索层层推理,猜测答案)森林图片4条腿尾巴食草生蛋(一)探讨猜测方法(了解箭头的含义)1、我们要来猜一个动物,这个动物的一些秘密就藏在这些板的后面,怎么来猜呢?
幼:一个一个翻/看着标志,一个一个从开始往下面翻。
小结:是呀,就是根据箭头的指示一个一个往下翻。
(二)根据"大森林"猜动物1、看到了什么?(大森林)2、看到这样的大森林,你们会想到什么动物?
小结:你们说了这么多的动物都是在森林里的,昆虫在森林里、空中飞的小鸟在森林里、走兽也在森林里,都是有道理的。
过渡:那么今天猜的是一个动物,看来根据一条线索还不能确定是哪个动物,怎么办?
(三)根据"4条腿"猜动物1、四条腿的动物会想到谁?
小结:有了两条线索你们现在说的都是四条腿的动物了。
过渡:可是这个答案还是很多还是不好确定是什么动物,怎么办呢?(继续翻第三张)(四)根据"尾巴"猜动物1、看到这个线索,你觉得象什么?会想到哪个动物?
小结:你们觉得这个是鼻子想到了大象;认为这个是尾巴想到了变色龙,想的很有道理,它的确是动物身上的一个部分,离答案越来越近了,不要骄傲,继续加油!
(五)根据"吃草的嘴巴"猜动物1、看到吃草的嘴巴会想到哪个动物?
幼:鳄鱼/我觉得是恐龙。
2、刚才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就把4条线索连起来看,生活在森林里4条腿身上有这个部位又是吃草的会是什么动物呢?
(幼儿可能猜测恐龙)教师猜测:那我觉得是犀牛,因为可以在森林里,4条腿,这个是犀牛头上的一个角,它也是吃草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有的孩子同意老师,有的孩子大胆提出质疑)(六)根据"大蛋"猜动物(教师翻出最后一张)1、你们还认为是恐龙吗?
幼1:是的,恐龙就是生蛋的。
2、象恐龙这样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卵生动物,那么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生蛋的`?(不是)小结:看来恐龙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我的题目没有把你们难倒,你们真聪明,那么答案是恐龙,会是什么恐龙呢?想不想知道答案?(想)三、拼一拼(验证答案)我的这几个板是在一张大拼图上截下来的,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些板拼到大拼图上,答案就出来了。
(4名幼儿来拼,其他孩子等待)总结:你们真聪明,现在看到了正确答案。今天我们猜的就是三角龙,这5条线索就是三角龙身上的5个秘密,再来看看是三角龙的哪些秘密。
四、找一找(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恐龙秘密的兴趣)师:今天真开心,通过一步步线索来猜动物发现了三角龙的5个秘密,其实在恐龙家族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恐龙,他们身上也有很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是一样的,有些秘密不一样,下次我们到班级恐龙乐园里去找找这些秘密,再来研究!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收藏树叶的讨论。
2、感觉收藏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将各种颜色、形状不一的树叶放置在展示台,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与树叶对话。
1、冬天来了,树叶都从树上落下来,你捡过树叶吗?你用树叶做过什么?(跳舞,铺树叶小路,打扮自己等)
2、秋天快要过去了,眼看着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都快落光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树叶留下来?
3、请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树叶说一句话,帮助幼儿记录。
二、收藏树叶。
1、可以怎样把树叶收起来呢?请幼儿大胆参与讨论。
2、请幼儿将树叶压平,夹在书本里。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树叶,将树叶展平,小心放进自带的图书里。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收藏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5、请幼儿将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回家。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
感知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2)学生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根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组织、选择材料,根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2.知识与技能:
1)知识:知道电可以转变成光;知道简单电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技能:能根据探究需要选择材料;能动手拼装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电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2)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
3)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乐于交流。
4)学生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生分组拼装电路。
2.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漂亮的灯饰,霓虹灯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讲台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分类装好,贴好标签。
3.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备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好看吗?(老师指着讲台上的各种漂亮的灯笼,黑板周围挂着满天星。)
2.可惜同学们桌上的小灯笼都不亮,要亮起来多漂亮啊,你们能设法让小灯笼亮起来吗?
3.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尝试实验,开展探究 (20分钟)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挑选:
1 )一种最好只选一件;2)各组要团结协作;3)还需要器材可以再选。
3.学生分组练习。
4. 给灯亮的同学发奖!
5.说说你是怎么组装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不同的组装方法。)
6.请你把组装的方法画在纸上告诉老师。
7.比一比谁画得好,发给奖品。
8.说说他们组装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强调组装电路的方法。
10.给说得好的同学发奖。
11.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
1.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办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材料。
2.请你讲讲你的方法,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扬。
4.大家再试试。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你见过哪些开关?
2.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学生展示各种开关样品,延伸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
3.请你想想还可以设计哪些开关?
4.给有创意的学生发奖。
5.你见过哪些电池?
6.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7.电池污染严重,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
8.发奖。
9.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师: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