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31 10:36:3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3、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问题:

  1、阅读P110—111内容

  2、活动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3、本金是多少? 可存的年限是几年? 资金用途是什么?

  二、收集信息

  1、课本中提供了几种储蓄存款形式?

  2、哪些储蓄存款形式不需要缴纳利息税?

  3、调查定期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

  ☆友情小提示:购买国债

  07年国债 年利率

  三年 5.74

  五年 6.34

  (1)年限:3年期和5年期

  (2)利率(右表)

  注意:这个不要交税哦!

  三、设计方案

  (1)选择定期储蓄存款的`话有哪些方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最后收益

  (2)选择教育储蓄存款以及购买国债的方案有哪些?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其它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最后收益

  四、选择方案

  哪种存款方案收益?到期后共取回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第四册认数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

  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

  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

  书

  设

  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

  学

  反

  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学会求两个数的饿最大公约数的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举出一组互质数

  2、写出36的约数,60的约数,36和60的公约数,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很不方便,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教学例3

  我们可以这样想:把36和60分别分解质因数,把他们的最大公约数12也分解质因数,观察以下,他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比较、议论:

  (1)36和60的公有约数是几,全部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的积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与他们最大公约数12的质因数相比,有什么发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议论。

  3、巩固练习

  4、试一试求下面两题的最大公约数。

  5、教学例4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探求观察思考

  观察上面三组数和他们各自的最大公约数,发现什?

  6、教学例5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3)教师学生共同

  (4)练一练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几点我做的不好:

  1、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两个数全部共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知识照搬照抄。缺乏灵活性。

  2、对于有特点的两组数:互质数和约数关系时的教学缺乏举例,与学生的自我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⑴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

  ⑵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

  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设计意图不是教学环节。

  5.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教案右侧,有专门写预设与设计意图的地方,写的时候请注明预设:设计意图:几个字)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

  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结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3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5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3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