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锦集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目地要求:
1、 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葡萄园:红、绿、紫的葡萄及模型、图片、范例;
在走廊布置葡萄架(让幼儿挂葡萄作品);
油画棒;胶水;绉纹纸;蜡光纸;颜料;棉签;橡皮泥;
指导要点:
1、教师提出参观葡萄园的活动及要求。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参观葡萄园,”“你们注意看看葡萄宝宝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 幼儿自由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葡萄。
3、 集中谈话,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 让幼儿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葡萄。
①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葡萄表现出来?”
②师根据幼儿的方法,出示相应的葡萄作品,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
5、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
A组:蜡光纸条粘贴成一圈圈的进行制作葡萄
B组:绉纹纸团成球,再粘贴在底板上制作葡萄
C组:用手指醮颜料印葡萄
D组:用棉签画葡萄
E组:用橡皮泥团圆制作葡萄
6、 将制作好的葡萄分类挂到葡萄架上进行欣赏,体验成就感。
手工课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门课,手工课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手工课可以为孩子们创造练习技巧的能力。在活动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学会了合作,因此幼儿懂得了葡萄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规律。但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我要求观察时注意力不集中,觉得有点难,高兴的是有些幼儿的帮助下完成了一节课的手工,我认为在上课的过程中把握的不是很好,没有什么专业能力,以后我会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活动准备:
芝麻糖、镜子、杯子、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巧虎的生日,它给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要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巧虎给大家带什么来啦?
师:哇,巧虎给我们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吃的,那现在老师来请小朋友们品尝吧。
二、送礼物,照镜子
师:我还准备了一面小镜子,你们看看是什么?(镜子)今天我们来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齿)牙齿是什么颜色的?有脏东西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脏东西从牙齿上赶走吗?
三、幼儿自由讨论
清洁牙齿的'方法
四、教师总结
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幼儿园里没有牙刷,就让我们来漱口吧。
五、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1.教师演示: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幼儿边练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请个别幼儿听口令做动作。集体听口令做动作。
3.着重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还应提醒幼儿不是简单地含水、喷水,而是含水闭嘴鼓动腮帮而后把水轻轻吐出来。
4.唱着音乐结束活动。
体育活动:
1.早操:学习新操。
2.体育游戏:《我的家在哪里》
3.自选活动:大型器械等。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在幼儿的身边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知识经验。如:“什么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同时,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被水溶解、有些物品是不可以被水溶解的,在观察溶解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实验结果,乐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教师的操作材料:白糖、果珍、沙子,透明水杯3杯、搅拌棒、 笑、哭脸贴纸、抹布、记录表
(2)幼儿的操作材料:果珍、沙子,透明水杯(幼儿人数2倍)、搅拌棒(幼儿人数2倍)、笑、哭脸、抹布(每组2个)。
2.经验准备:
(1)有玩过沙子的经验。
(2)知道糖和果珍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观察与实验的.兴趣。
1.出示白糖、果珍、沙子,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认识实验材料,猜测实验结果。
(1)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这是什么?
(2)把白糖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提问:
“杯中还有白糖吗?白糖去哪了?”
(2)尝试以笑脸、哭脸标记,记录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通过搅拌白糖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二、幼儿用果珍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1)幼儿猜测果珍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师幼共同操作。并提问:
“杯中还有果珍吗?果珍去哪了?”
(3)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三、幼儿用沙子进行溶解实验、并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1)幼儿猜测沙子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幼儿回顾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个别幼儿,并提问:
“杯中还有沙子吗?沙子去哪了?
(2)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四、延伸活动
园内延伸:
(1)总结“溶解”现象,并鼓励幼儿在科学探索区,继续探索溶解的现象。
园外延伸:
(1)鼓励幼儿走进家里的厨房,与父母共同探索溶解的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孩子具备一定的经验,能够准备的预测白糖的溶解现象。出示果珍时,幼儿进行猜测,果珍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开始猜想,并带着问题和教师共同动手操作。此次活动我通过三次实验,通过感知不同材料在水里的一些现象,每次实验层层递进,教师有尺度的放手,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本次的操作很成功,整个活动幼儿很喜欢,也很轻松,活动目的基本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