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学习5的减法,学会正确计算5的四组减法。
2、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学习5的减法。
难点:在操作中掌握5的减法运算。
反思:幼儿知道1个实物和4个实物合起是5个实物,从5个实物中拿走1个大家也知道剩下4个,但幼儿比较难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操作幼儿能掌握5的减法。
活动准备: 5的组成列式若干,5以内的运算列式若干,背景图一幅,1—5数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只、蝴蝶五只、小鸟五只、小鸭五只)
反思:幼儿对抽象的减法运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如果借助一些实物,并放入常情中,幼儿能运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准备了以上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奥尔夫音乐《火车快飞》幼儿“开火车”进场。
反思:用歌曲与数、形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律动进来,提高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开火车”复习5的组成。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中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开动火车。
“开火车”游戏——老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5的组成列式);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点开”
请部分积极发言幼儿上来玩“开火车”(配合音乐)教师:火车要开,请你上来。
游戏重复玩两次,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数概念,从而提高对5组成的复习的兴趣。在玩开火车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通过幼儿自己努力终于坐上长长的火车。
2、出示背景图
1、老师:我们开火车来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树有花好漂亮,小朋友们看看,大树上来了几只小松鼠?(五只)五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5)这时走了几只小松鼠?(一只)一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还剩下几只松鼠?(4只)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号)我们用算式来表示:5—1=4
2、草地上的热闹声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们看谁来了?(教师表演蝴蝶)我们数一数有几只蝴蝶飞来了采花?那里也有花,有两只蝴蝶飞走了,(以下过程同上)
3、过了一会,小鸟也飞来玩游戏,小朋友看有几只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几只小鸟?(以下过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谁来了,(教师表演鸭子)有几只小鸭来游泳?过了一会,又有几只小鸭游走了?(以下过程同上下文)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
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认识图形,不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二、 活动准备
1、 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 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 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 活动过程
1、 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
“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那10角等于几元?”
3、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合构建的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今天来了 多少位客人老师?
二.1.师:今天和小朋友玩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比一比,猜一猜(出示货车教具)有一辆车到饼干厂去运饼干,像这样的饼干箱这样的货车能装下多少个?注意不能超过车厢的长也不能超过车厢的高。
你是怎么猜到的?(验证)
2.又来了一辆大货车,和第一辆车比一比,有什么区别?(更长了)能装下多少个这样的饼干箱?
3.小结:车长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三. 恭喜小朋友顺利的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是第二关:比赛游戏:看谁猜得准
比赛规则:
1.猜出答案后不能大声的说出来,不可以告诉别人。
2.把猜出来的答案写在纸片上贴在自己名字旁边相应的格子里。
1. 第一题;请你猜一猜,1号盒子能装下这样的牛奶多少盒?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总结验证鼓励好的方法)
2. 依次出示2号和3号盒子总结验证:猜时可以拿牛奶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也可以拿盒子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盒子大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四.接下来是第3关: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示范的盒子):瞧这是第3关中要用到的宝贝,等会小朋友拿到盒子后像老师这样先猜猜能放多少个这样的糕点,把猜出来的数字写在盒子后面,再到这边拿糕点摆一摆,看自己猜对没有,然后回到座位上。请得到一颗星的小朋友到一号桌,两颗星的小朋友到2号桌,3颗星的小朋友到3号桌拿盒子。
2.反馈结果让学生上台讲述是怎样猜出来的。
五.结束语:闯关游戏到此结束,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非常顺利的闯过了 3关,也有的小朋友在闯关中遇到了一点小困难,但都勇敢的走过来了。所以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鼓鼓掌吧。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道加赛题(出示教具)对比猜猜比刚才老师猜的盒子区别在哪?(高了) 这样的盒子能放下多少盒?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将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等分。
2、知道有些图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图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动手尝试,探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挂图32-4、蛋糕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学具:幼儿用书p8、9,图形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2、小熊分饼干的故事。
(1)教师:听过小熊分饼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励个别幼儿介绍故事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帮小熊分饼。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教师:小熊兄弟俩又捡到一快饼,你能帮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吗?
(2)鼓励个别幼儿示范分圆形。
(3)教师:怎样知道这两半是一样大小呢?
(4)引导幼儿将分成的两半对应比较大小。
二、问题解决
1、帮助麦思妈妈分蛋糕。
(1)教师:今天麦思妈妈做了几块不同形状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状呢?
(2)出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图卡,鼓励幼儿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引导幼儿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请幼儿取出图形卡中的蛋糕图卡,自主尝试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师:你是怎么分圆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块是一样大小的吗?
(3)请幼儿展示并介绍分的结果,鼓励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分好的四块蛋糕是否一样大小。
重点指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分蛋糕:引导幼儿用画的方式将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圈出四等分:引导幼儿用目测或动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断哪些是被四等分,将被四等分的图形圈出来。
(3)四等分方法多:鼓励幼儿画出同种图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欣赏评价。
出示图形纸片,请幼儿介绍那些图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样四等分,师幼共同检查。
四、经验小结:
生活中我们为了公平,经常会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够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这样分起来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
五、活动延伸:分食物
教师:熊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助了它的熊宝宝,要送给你们一些食物,请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动脑筋分一分吧!并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
课后反思:
班级幼儿学习过二等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学会了二等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计前我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如何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并学会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以故事情境贯穿的方式,运用课件、动画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整个活动现场来看,幼儿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认真参与、大胆探索。另外在学习四等分的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会四等分的方法。从简单的圆形逐渐过渡到正方形再到长方形,层层递进,遵循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化表达的习惯,促进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教师也以帮助小熊想办法的情境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数学四等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动时间的把握上,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活动重点:进行二次分类
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胸饰、围栏围成“新家”、幼儿用书《小动物住新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
“动物新村里造了几幢新房子,这下小动物们可热闹了。可是该怎么分房子呢?”
2、扮演角色(体验一次分类)
(1)、幼儿戴上胸饰扮演小动物,自己商量该怎么分,住到“新家”里。(幼儿交流)
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生活在水里、天上、陆地)
按照野兽与家禽分
按照动物翅膀的'数目、脚的数目、是否是两栖动物分
(2)、幼儿尝试进行分类
主要让幼儿知道分类的依据
3、贴贴玩玩(进行二次分类)
(1)、幼儿将《小动物住新家》里的动物剪下,依据特征贴在各幢房子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