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学生:28。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学生:35。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
学生2:把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表中第2行的数不变。
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学生: 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 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③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引导概括规律: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象的认识过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规律的必要性。]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观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
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
(1)出示例2,学生按箭头指示的方向观察。
(2)教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第1个数720,7202=360,360即为第2个数。
第2个数360,3603=120,120即为第3个数。
第3个数120,1204=30,30即为第4个数。
除数依次增加1。
三、综合训练,深化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评讲。
①说说排列的规律。
②回答:后面两个数是怎样填的?
2.课堂活动第2题
(1)独立找规律画图。
(2)说明方块的排列规律,展示画的图。
3.练习十四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
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了规律,还运用了规律,同学们真棒!希望同学
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事物,发现规律,做有心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是啊,阳春三月,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春游、植树……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呢!
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
生:河边。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想要过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帮助笑笑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29+25=54(人)54÷9=6(条)
师: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综合算式,谁来试一试?
学:29+28÷9
师:这样列式行不行呢?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结果:这样列式不行,因为这算式是把女生人数去除以9,而不是用总人数去除以9。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部分应该先算呢?学生探究:实物台上展示——用小括号(29+25)÷9
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
那么这个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相信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条)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想考笑笑他们,你们愿意参加吗?
课件出示: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1减去6乘6的积,列式为(81-6)×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应用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笑笑班级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图)他们在这玩得可开心了,临走时,笑笑想买一些土特产带回去,于是他来到森林特产店。(出示购物图)野菜4元,木耳5元,叶帖画3元,竹笋2元,根雕6元,拐杖7元。
笑笑买了些什么?
生:她想买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师:淘气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买三袋。
师:那他们要付多少钱呢?请你们帮忙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展示不同计算方法
四、归纳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小括号。
生:帮助笑笑解决了问题
生:知道了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师: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
3.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 2=32
提问:30 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 6,背面写6 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
在执教这一节的前一天,我给同学们留下了准备一百根小棒的任务,就是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晒出准备的小棒,并注明这是冒雨买来的;有的家长晒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来的小棒,还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堆凌乱的枝条,这让我不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晒了一张照片,已经是整齐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机称赞这位家长的用心,大家也跟着称赞,后来,还有的家长在群里说有多余的小棒,谁若没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课前,我把这份家长的爱讲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们用这份带着爱的小棒展开学习,果然,效果极佳,同学们在摆小棒时是那样认真,她们的学习是那样幸福。数学与爱就在一起,对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2.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口算(20道)
师:小火车开起来。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比如,比大小,比长短,比轻重,比多少。今天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结果,还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本,提问:比一比,教科书和练习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较大?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教科书和练习本的封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
2、 比长短。
出示两枝铅笔,红色铅笔稍长,蓝色铅笔稍短,分握左右两手。提问:比一比,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来长短的,可以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使一端对齐,就可以比出长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一比。
3、 比多少。(电脑出示:)
第一排:7只小鸡图
第二排:4只小鸭图
提问:小鸡和小鸭是怎么排的?(一个对一个)。
这样对齐排列的好处是什么?谁来比一比说一说(能一眼看出小鸡比小鸭多3只)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鸭比小鸡少3只)
小结:看来,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一个好办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体出示例题的抓花片插图,引导观察。
提问:瞧,图中两个小孩在做什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
教师指出: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我们已经会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这样的问题。
2、 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
(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吗?(不能)
那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呢?(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排列。
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一个排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都有八九十个,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出多少,方便吗?那怎么办?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算式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研究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
(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提醒学生说出单位名称,然后有学生口头对问题作出回答。学生边叙述,教师边作如下板书: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5)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3、 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接下来赵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学校的合唱队,好不好?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1页试一试中的图。
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时要说出单位名称,进行口答,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感悟:只要从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 基础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在学生观察插图的同时,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帮鸡妈妈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个,小熊采了30个玉米棒。你们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个?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单位名称,并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口答。
提问:如果问题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个)。只是口答应是小熊比小猴少采23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提问:图里画的是哪两种书?《数学故事》有多少本?《童话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交流后提问:如果问题是《童话世界》比《数学故事》多多少本,该怎样列式计算?怎样来回答问题?
2、 提高题
(1)出示:唐老鸭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鸭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导:高多少其实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书包的价钱是24元,铅盒的价钱是10元,笔盒比书包便宜多少元?
提问: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题
出示有关我们班级的一些情况: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龄8岁的有13人,年龄9岁的有37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选择l-2个问题解答。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生活中有许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你能举些例子吗?
板书设计: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红花片:
蓝花片: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3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7
小学数学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