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相关内容。
2.通过体会本文精彩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激发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导入】
“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顺口溜,是《红楼梦》中对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描绘,作者以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由盛而衰的经过。我们今天就来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贾芸谋差》。
【作者及作品简介】
1.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他从小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直到雍正即位之后,曹府被抄家之后是一落千丈之后,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小说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阅读文章】
1.初读文章,识别字音词意。
2.再读文章: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段落读出来,让同学欣赏评议。
(目的: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3.对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班探讨解决。
【讲解】
1.你能给文章划分一下层次吗?
答:第一部分:打探消息(1-4)贾芸在贾链处打探消息,为后文谋差做准备。
第二部分:筹钱买礼(5-10)○1在舅舅家受训、受辱。偶遇倪二,受资助。
第三部分:送礼奉承(10-17)给王熙凤送礼,为谋差铺路。
第四部分:得差遂愿(18)贾芸得到了园中种花的差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卜世仁在回绝贾芸的.请求后,就是对他的责怪,怪外甥不干正经事,从中可以看出卜世仁什么性格?
答: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3.卜世仁与娘子的对话,有什么含义?
答:表面上看是想留外甥吃饭,实际是在赶走他。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冷漠无情。
4.本文主要刻画了凤姐和贾芸这两个人物,试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来。
凤姐: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
贾芸: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本题答案为开放试题,只要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均可。)
5.文中写了四个人物,请选其中一人,分析其性格。
如:
王熙凤:语言甜蜜,办事精明,独揽大权,性格泼辣。
贾芸:聪明乖巧,很有心计,善于逢迎。
卜世仁:冷漠、为富不仁、吝啬。
倪二:为人豪爽、热心、重情义。
【小结】
贾芸思维灵活,说话圆滑、为人孝顺。他在贾琏、凤姐之间穿插的游刃有余,从舅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 脂砚斋评“芸哥亦善谈,井井有理”、“孝子可敬”。
【延伸】
课外阅读《红楼梦》。
语文教案 篇2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
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10.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插叙旧事,采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顺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信”在小说起什么作用?
这两封信,神奇地改变了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印象。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还给别人看,这封信还促成了菲利普二女儿的婚事,使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围绕着这两封信,更好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二姐夫的求婚就是例子。所以,“信”是作品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4.第20自然段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景色的明丽,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为下文他们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铺垫。
5.文中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处细节描写极为形象地描写了两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这种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直至于勒的出场做了铺垫。
6.“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分析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此处菲利普神态异常,多处省略号可以看出他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7.“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种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默念的话语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意上的重复,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8.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多余的`吗?
小说写若瑟夫付完牡蛎钱,按情节的发展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安排了若瑟夫给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让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来一次集中表演。于勒接过钱,赶紧道谢,并尊称自己的侄儿为“年轻的先生”,表现了他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9“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
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4.反馈交流
三、抓住重点仔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四、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和看、听等多种形式来探究课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给予点拨。由于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风景名胜等信息,课堂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虾、如、闹、费、拖、套、拼、虽、弓、腰、使、劲、究、至”等14个生字,会写“弓、虾、重、跑、虽、往、如”7个生字和认识新偏旁“虫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虾、跑、如”。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天鹅、大虾和梭鱼合作拉车,大车却未动分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2、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我喜欢小猴,它的本领是上树、爬山。
我喜欢梅花鹿,它跑得很快。
我喜欢……
3、师: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
4、师:同学们对动物真是了解!(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今天也有三位可爱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天鹅!你好!大虾!你好!梭鱼!
5、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的故事吧!
6、板书课题,9、天鹅、大虾和梭鱼
齐读课题
7、学习“虾”字:“虾”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虫下虾,吓字的`口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师:现在就打开课本P39,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好呢?赶紧自己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师:读了课文,看看谁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⑴⑴带拼音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小组读
⑵去拼音的生字词
师:拼音宝宝走开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男生、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4、再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词放回课文中,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小节,生评价,师指导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4个)
⑴出示课件,检查标号
⑵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让我们一起分小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6、齐读全文
师:生字词和小节都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
7、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一起要拉一辆车
生: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那辆车一步也动不了。
过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第二、三节)
三、学习故事
1、指名读第二、三节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谁去拉车?他们怎么拉车?
生汇报,师板书
3、理解“拼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4、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带上动作或表情来读一读
5、小结:大家都在努力地拉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大车却未动分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练写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教案。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看课文动画,整体感知
三、以读代讲,引导感悟
1、出示填词练习:()的小鸟
大家看得真专心,现在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告诉大家?这是一只()的小鸟?
a、“可爱”,“非常可爱”指导读词语,突出“非常”。
b、给“非常”找近义词。
c、划出树上些小鸟非常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教师从颜色、机灵的眼神加以指导)
d、练习用“非常”说话。(指导注意把话说具体,如:小红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e、再读第一句。
2、你们喜欢这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吗?文中的'“我”也很喜欢它。往下读你们就知道了,齐读(第一段的二、三两句)
3、师:突然,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们知道吗?(非常着急)这两只鸟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a、学生自由读书。
b、学生想象发挥。
c、指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焦急”,练习用“焦急”说话。
d、听到小鸟焦急的叫声,我多心疼它们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4、师:我喜欢小鸟,心疼小鸟,所以,我决心放它回家去。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谁知道?你怎么知道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
多么可爱的小鸟,多么善良的小朋友,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我们能把它背下来,讲给更多的人听那该多好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
五、扩展练习
小朋友放小鸟的故事被我们附小电视台的小记者知道了,他们想采访那位放小鸟的小朋友,现在,你们都来当一回放小鸟的孩子,老师就是那一位小记者。采访马上开始,准备好了吗?
1、你放走的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那只小鸟吗?为什么要把它放了?
3、那你以后准备怎样保护小鸟?
六、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见到了非常可爱的小鸟,当了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还接受了电视台小记者的采访,知道了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练习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三、阅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礼炮 焰火
狂欢夜神州 腾飞 中国龙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进一步了解国庆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片显示)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礼炮 焰火 狂欢夜
神州 腾飞 中国龙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学生评价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 犭”(反犬旁)。
焰:焰字的书写笔顺。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7.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教学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实际积累和水平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着力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识字2》时,针对课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学校生活画面的12个词语,教学时创设情境,游戏练习,引导学生在熟悉、亲切、有趣的氛围中读词、识字。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课前我利用课余时间拍了一组学生活动情境的照片,上课伊始,播放学生活动照片,让孩子们说说大家在课余做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从而认读词组:看图书、打篮球、跳大绳、踢毽子、玩游戏。这样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熟悉课文词语结构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游戏,实施识字教学。过渡语1: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还可以走出校园,走到田野里去摘果子。想去吗?就让小蜜蜂贝贝为我们带路,好吗?一路上同学们可要帮贝贝采花蜜,让贝贝吃饱了才能为我们带路呢。(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路边有许多鲜花,只要你把花朵上的字和拼音读准了就能为贝贝采到花蜜了。咱们开火车采花蜜好不好?活泼生活的语言结合画面丰富的PPT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孩子们积极地投入生字的认读活动, “采花蜜”、“摘果子” 乐此不疲。这样的游戏设计简单易行,参与者众,省时省力,学生兴趣盎然。
3. 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读生字后,我让学生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过渡语2:同学们已经能把生字认读出来了,那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些字记下来呢?谁来说?由于平时都有进行相关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上,孩子们表现涌跃: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编口诀:古月胡、合鸟鸽;也可以用组词找朋友……他们根据本课生字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独立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4. 提炼教学重点,并通过使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弹琴”两字笔画繁多,因此我把这两字作业书写指导的重点,在教学中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出学习。过渡语3:我觉得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猜字谜。然后出示谜面:“单弓匹马”、“王家两兄弟,今日一起到。”由于有了以前自主识字的环节练习,学生马上能猜出“弹琴”两字。接着让学生观察、分析建字结构和书写要领。整个环节学生都处在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表现主动积极。
综观本节课的识字教学部分,由于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节奏紧凑、形式生活活泼,识字教学效率高。但也存在不足,如后段的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准确运用的同时未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拓展运用,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应加强“识、用结合”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8
课前教师播放课件,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学生说说是什么故事。
师:大家刚才说的呀都是——
生接:神话故事。
师:什么是神话呀?
生:假的。
生:很神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么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神话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学生读课题
师引读课文:“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说。
师:是呀,天地模糊不清,多可怕!盘古是怎么让天地分开的呢?课文哪一段写了?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用“抡”,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气了呢?
生:因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气朝前面劈过去。
师:而且是“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抡后做猛劈状)
出示课件,盘古猛劈图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说!
生:就是咬紧牙关,就是很用力!
师: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用力了,谁再来猛一下。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齐读:猛劈过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
生接:劈地。
师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
生:(齐)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一副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生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里面有许多反义词。
师:有哪些?
生: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生读。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师:他做了什么?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你们是这样吗?
师:哦!都是。(课件出示画面和句子。)
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什么感觉?
生:好累。
生:手、头酸
师:我感觉到了盘古脖子很酸了,脚很痛了,他快要撑不住了……
师:此时,你在想什么?
生:为了人类我豁出去啦!
生:如果放弃了,天地又会混沌一片。
师:是啊,一分钟就让我们感觉到累了,可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盘古就那样顶天立地站在那儿!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响亮有力)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
生接:立地。
师:这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板书顶天立地)
师:还有什么神奇出现?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长越高。
师:此刻,我们就是盘古,我们在不断地长高,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
生齐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
生接:累得倒了下去。
师:他的开天辟地之路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一倒,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同学认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播放课件,出示各种图片,学生看句子朗读。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生再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起!
生: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真是“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啊!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句,老师把它们变成了诗句,你能像诗人一样来读读它吗?指名学生配合读。(很有感情)
师:看来还有许多同学想读,这样全体起立,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
生配乐朗读(很有味道)
师:哎,雨露后面有个省略号,你知道这个省略号的秘密吗?
生:他的变化没有写完。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
生思考交流。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师: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师: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师: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说也说不完。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盘古开天辟地,累得倒下了还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他牺牲自己,奉献一切,真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出示最后一段。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
出示课件,生齐读: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多读读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之神奇。(出示作业)这个星期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