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第115页的《对称现象》。
2、说教材编写意图
这节课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3、说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知道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判断对称现象。
情感目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说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生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对称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学生也看见过,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教学流程。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针对新课程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动手操作,验证讨论,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既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总体思路 :“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初步感知——实践验证——操作应用”努力构建操作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家要善于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胡老师就从生活中学会了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遍?(想)(魔术:印花)
老师把白纸贴在黑板上,用毛笔在纸上画一幅画,然后将纸对折,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现在会产生什么现象?(两边一样的画)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两边一样)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印花”魔术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两边一样”。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这种沿着中间这条条折痕对折后,两边一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见的对称现象,学生欣赏。)
像我刚才所看到的这些两边一样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对称现象。(揭示课题:对称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大量的现实生活的对称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这种对称现象,通过学生的“看”,引出对称现象的“两边一样”同时揭示新课。
2、折一折:
请同学观察老师给带来的两只蝴蝶图片(一只对称的,一只是残缺的),它们是不是对称图片呢?(一只是,一只不是)为什么?(有一只是两边一样,有一只两边不一样)
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蝴蝶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呢?(沿着中间这条线对折,看能不能重合)
请同学先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蝴蝶两边一样,然后请同学上台动手折一折。
我们通过对折,看两边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说明两边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提问:请同学看一看这两只蝴蝶,你更喜欢哪一只?(对称的哪只)为什么?(因为它对称的)为什么喜欢对称的?(因为对称的很美)
(板书:美)
我们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学们一定要爱护它们,不要随意破坏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验证学生的观察是否正确,学生刚才通过“看一看”看出对称现象是两边一样,通过两只蝴蝶进行对比来看,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折,看是否能够重合,从而验证学生的观察出“两边一样”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只蝴蝶的对比,引出对称美,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
3、判一判。
师:我们学过很多的平面图形,请同学来判断一下哪些平面图形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出示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请同学上台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能不能重合?
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对称的。
(教师将对称的图形纸贴在黑板上)
本环节在学生认识了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后,让学生应用对称现象的特征检查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否是对称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来判断对称现象,下面请同学来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1)出示校园操场图
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对称现象,并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两边一样。
(2)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或物体都是对称的,你能找一找吗?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再请学生说一说。)
(教室两边的窗户、坐的凳子、黑板、人的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伸出的双手等)
师: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它们是对称的吗?你能用我们的手做出一些对称的动作吗?
(学生比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如:学小兔、举双手、做有趣的舞蹈动作等。)
师:同学们,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对称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对称很美)
本环节是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对称现象,并让学生体会到因为对称美,所以生活中才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
5、做一做。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是那么美丽,我们要学会利用对称,美化我们的生活。下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1)画
先将纸对折,将一张复写纸夹于中间,任意在纸上画一幅画,请学生猜想打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两幅一样的画)
请几名学生上台动手画一画。
(2)剪
先将纸对折,先用笔画一些简易图形,然后沿边线剪开,得到一些对称图形。(如衣服、花瓶等)
请学生上台剪一剪。
(3)折
学生拿出老师先发的纸,自己动脑折出一些美丽的对称物体来。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做出评价。本环节设计了“画”、“剪”、“折”三种简单的制作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五、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同学们开动脑筋,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物体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我知道了什么是对称,我认识了生活中许多的对称现象)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对称美,而且还能创造对称美。其实呀,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
2、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
回到课前引入的话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对称现象
印花
印花
两边一样——美
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特征是两边一样,更着重体现出对称的美。
七、全课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扎根与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教学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掌握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应用题 结构。
2、掌握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
1、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为了庆祝十六大的召开,三一班同学做了一些美丽的花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黄花,紫花图)今天的课就从这些花说起。
1、根据题意,自编应用题。
2、质疑:根据黄花、紫花的朵数,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吗?
学生积极讨论: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必须要告诉什么(再次讨论)。
二、分析解答应用题例1,了解两步应用题特点。
1、学生自由读题,同桌两位同学互说题意。
2、检查理解题意情况。
3、学习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组内画出线段示意图。多媒体演示线段图,验证学生的画法。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找出关键句,明确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试做,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导观察。
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
出示:
书 名
每本书的价钱(元)
《数学故事》
12
《成语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2. 解决问题。
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12 + 15 + 18 12 3 5
12 + 18 + 15 12 5 3
比较: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3. 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想怎样复习?通过复习达到什么要求?
[说明:从现实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意对复习方法进行指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 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请把你整理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
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据学生的整理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加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题目: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40 25 = 76 (40 25)( )
125 67 8 = 125 8 67(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 + ( ) = 0 + 81 乘法交换律
16 4 25 = 16 ( )加法交换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结合律
a 56 b = ( ) 56 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 88 + (24 + 12) (2) 28 15
(88 + 12) + 24 7 (4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45
856 - 656 - 120 540 9 5
要求: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 算一算。
出示题目:
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较快。
[说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地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 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分组汇报怎样算比较快。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2. 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会发现这些题具备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特征,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五、 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说明: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行为、态度,大胆地说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 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32 125
[说明:课后安排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本课学习内容,更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2和5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因数和倍数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认识奇数、偶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谈话法,兴趣法和自学辅导法。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让学生们在百数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数让他们自己归纳
总结
找到规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导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高”,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3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7
小学数学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