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分钟)
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出示抢答题:⑴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看竹影"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教师归纳:看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悟竹影。(亦可对应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品读描写(15分钟)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分配任务:1、3、5组女生——旁白;1、3、5组男生——华明;2,4,6组女生——"我";2,4,6组男生——弟弟;爸爸——老师。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描写既包括景物描写也包括人物描写)
小组选择讨论的内容。教师进行干预,形成两组讨论景物描写,四组讨论人物描写(四组又分华明组、"我"组、弟弟组、爸爸组)
小组进行讨论3分钟。小组进行黑板展示2分钟。
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点拨、归纳,提示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艺术化、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的童趣。
四、略读文段(10分钟)
教师导学:老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四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涉及。尤其是5、6两个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话语,介绍了画竹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全班齐读第5、6段。
教师出示问题:⑴第5自然段说的是画竹之难,画竹难在何处?请在文段中找出核心句子。⑵第6自然段开头提出了问题: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请就文章内容回答这一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五、当堂抽测(9分钟)
1.教师口述抽测题目。附题目: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用带"竹影"一词的三字词写出四处情节。⑶五个生字词。
2.学生完成题目,交换批改。
反思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要有层次和梯度,还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展现更多的语文味。例如朗读的教学,我认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缺乏语文味的。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在领悟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后,能在朗读中准确反映出来。在提供给学生的学案中,不仅大环节上从易到难,而且每一个大环节的细环节也是从易到难,而且很多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填空的内容较多,我就将其分成几个细点,写出其中的一些,空出一些,让学生在有所提示的情况下能较好的完成。
语文教案 篇2
《对对歌》属读儿歌识字,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学习并掌握部首“斤”、“丷”。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反义词,认识一些常见的反义词,积累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2.注重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的识字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识字的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个相反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说出它的反义词,并加上相应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仔细听录音范读课文。
2.谁想来试读、指名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课件)本课生字,尝试认字。
5.检查识字情况,学生认读,教师标音。(采用带拼音、去拼音、认读生字的方法,让识字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成就感加强了,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激发出他们识字的兴趣。)
6.重点指导前后鼻音的字的读音。
7.仔细观察,识记字形。(互相交流: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如字谜、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方式识字。)
8.汇报交流情况。(这一环节注重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的识字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9.生字卡片找“反义词朋友“的游戏。
10.开火车认读词语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失、反、关、新、旧、进、胜、单”这八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在空中书空笔顺,然后让学生说说写字时应注意什么?
2.教学生认识新部首:“倒八字、斤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倒八字的?(兰、前)
3.师相机范写。
4.生练习描红和书写。
5.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议。
四、朗读儿歌,自编对对歌
1.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呀!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对对歌课文里面,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看谁读得最好。(师巡视)
2.学生口头编对对歌。(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对对歌,通过读对对歌,认识了许多生字,会读对对歌,还会编对对歌,你们真了不起呀!现在请看老师留给你们什么样的作业?(出示课件)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雨点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课文讲的是云彩里落下的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通过这样童趣的对话,让孩子们知道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1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出示下雨加声音)那现在你听到的是什么呀?
对,雨声,耳朵真尖。
2、你喜欢下雨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下雨给我带来的小精灵,雨点儿。
二、课文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雨点儿,听听它们究竟在说些什么。
2、我们一起来读课题,板书:雨点儿
我们在雨的后面加了一个儿,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儿化?加上它,叫起来亲切多了,我们一下来叫一叫好不好。(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那你们想读课文吗?
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个问题。A、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不错,学习生字有很多的.方法很多,这是其中一个。你已经掌握了。
B、那就大声地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多读几次,再把你不认识的生字,用你刚才说到的方法来记一记,把它变成你的朋友。
有些同学呀,已经在读第二次了。多会读书呀。
小朋友,你读得真认真,那你发现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呢。
呀,你还读出了这么多的多音字,还读准了,真能干。
三、识记生字
1、老师把生字宝宝都请过来了,小朋友们,来,看到这里来。
A数,(指名读)。你还知道它别的读音吗。
B清,谁来读。
C谁能在这两个字中间加个字变成一个词呢?
对,课文中说,雨点儿数不清,那你还知道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数不清的呢?
D课件。彩
谁能给彩找个朋友。(云彩)
云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云。
E飘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活中,你还会看见什么会飘落下来呢?(渗透一下轻的东西可以一边飘一边落,所以叫飘落)
F谁能把课文中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呢?(个别读,男女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2、瞧,生字宝宝又躲到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它吗?请同学们把课文好好地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好好帮助他哦。
3、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我们要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错字,能做到吗,如果有错的话,机会就给别人了。好吗)
真不错,我们能把它通顺地读下来了,看来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了。
四、深入感悟文本
1、那你们想和雨点儿成为朋友吗?只要你听懂了它们的对话,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它们的朋友?现在老师来读读它们的对话,你一边听一边从课文里找出来,好不好?
(老师来读对话)
2、谁找到书里面的对话了。请同学们把大雨点的话用~~~画出来,小雨点儿的话用---------画出来。
3、谁来读大雨点儿的话,这是一个问号,瞧,?,我们应该怎么读?真不错,你把问的语气读出来了。
看一看,哪里也有?应该怎么样读呢?
请同桌小朋友当当大雨点儿和小雨儿来打个招呼。老师请几个雨点儿来打个招呼。
谁也想来打个招呼呀?哦,这么多,要不,我们这几组来当大雨点,这两组来当小雨点,怎么样?
小朋友们呀,你们当了这么久的雨点儿,你听懂它们的话了吗?听懂了什么呢?
看来呀,真的已经和雨点儿成为朋友了,你看,它们的话,你都听得懂它们的对话了。
3、那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怎么样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它们要去这些地方了吗?
6、让我们一起去它们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好吗?
A你有什么感受呀?
B怎么样才能把这么美的感受读出来呢?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老师想来读一读,你们来当评委,好吗?你听出什么了?老师为什么要把更读得这么长,这么重呢?
?那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好吗?
男女生读小组读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活化文化
1、那这么美的景色,你觉得功劳是谁的呢?
像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
2、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呢?为什么?
3、你们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是最可爱的孩子,相信世界有了你们更加美丽,可爱的孩子们,还认识这个字吗?---方写笔顺,笔画范写半写,反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
多音字组词:
强中几尽
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课后: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爱的奇迹是什么?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二、新授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初步知道了哪些问题?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爱的奇迹是什么。)
教师梳疑,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说明旱情相当严重,不仅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畜的饮用水都很困难了,比利双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这一段的描写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3.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比利的为人。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比利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在文中标画有关比利动作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组内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他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这说明孩子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孩子一心想着救小鹿。
(做事认真、专注,善良、有爱心)……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比利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己的感受。
联系上文,说一说第一段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以及水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集体讨论,升华主题,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各抒己见)
1、这件事发生在严重干旱的夏季里,在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比利却用宝贵的水挽救野生的小鹿的生命。
2、比例只有6岁,可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了不起的。
3、一个6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课后:先默读课文,以《语文帮你学》中的一道题,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第一个填空完成较好。对于第二个填空,很多学生没有写出是“中暑”的小鹿,此时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体会水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此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且体会出真是奇迹。订正第三个填空时,请同学找到描写比利动作的语句,加以体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为什么是奇迹。这样利用内容引出中心学生感觉到水到渠成,同时更加明确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
语文教案 篇5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慈母情深语文教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第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第2、读通读顺课文。
第3、跳读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4、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 )的母亲。
第5、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 )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
第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第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
第1、(1~4)想买《青年近卫军》
第2、(5~33)妈妈给钱买书
第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
第1、母亲的`爱:
⑴ 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 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 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
第2、我的爱(反衬):
⑴ 行动描写。
⑵ 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工作内涵。
3、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坚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题解
中心词为“教育历程”,“历程”暗示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那么“一名物理学家”指谁呢?加来道雄。那么本文就是一片自传性质的文章。
他的“教育历程”怎样?作者是不是从他的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写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四、整体把握
1、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 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2、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3、语言特点
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们会看会想,会提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蜜严谨的意思。
五、合作探究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
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 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 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 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
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 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总结:童年的两件趣事之所以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是因为作者在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培养和锻炼。它们是: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
(1)、帮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触摸作品的语言进而把握主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学重 点
联系语境理解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 点
体会本文蕴含的哲理并认识装假作伪的危害
学情分 析
文中蕴涵的哲理是难点,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读语言,在品读中悟哲理。
教学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课前检测: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五、师生探究:
本文语言极富特点,或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或议论精妙,含义深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如选取第三段文字对其中的形容词进行赏析:通过对比,将枯叶蝶两种状态下的颜色描摹的迥然不同,鲜明的表现了枯叶蝶伪装得彻底;同时运用比拟手法,用写人容貌的 “枯槁”比拟蝴蝶翅膀的颜色,形象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再如:选取文章倒数第三段中的语句品味,得出美更要真的观点。 或解读文章最后两句话,指出做人要表里如一,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1、(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翅膀的两面指的是比喻人的内心和外表,做人要表里如一,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弄虚作假,遮遮掩掩)
(2)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3)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2、枯叶蝴蝶的悲剧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想对蝴蝶、人类说些什么?(可多角度联想) 枯叶蝴蝶,我想对你说:(1)枯叶蝴蝶,你很美丽,尤其是张开翅膀的时候,可是,为什么要阖上翅膀? (2)你知道吗?这种做法非但没有保护到你,还加重了你的灭亡? 人类,我想对你说:人类,枯叶蝴蝶越来越少了,你为什么视法律不顾仍执迷不误?
六、课堂小结:
是装假作伪害了枯叶蝴蝶,而装假作伪也是人的特技之一,也许枯叶蝴蝶今天凄惨的命运就是装假作伪者的明天!正如孔子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随堂检测,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枯叶蝴蝶(徐迟) 光彩夺目(美丽本真) 物 人(表里如一,以诚待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枯叶蝴蝶-----装假作伪-----频临灭绝 人------装假作伪-------? 返璞归真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教法、学法设想:谈话法、点拨,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
1、你所了解的作者梁实秋
2、说说你了解的中国象棋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朗读交流后明确:“趣”。本文围绕“下棋”展开。列举了有涵养的棋手、受窘者、慢性子、急性子、超出了棋盘而至于武斗者、观弈者、以棋陶冶性情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
三、品一品:
这篇文章描述下棋的逸闻趣事,语言诙谐、娓娓动听。再读课文,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问题预设: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
(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
(4)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它准确、贴切而真实地写出了优胜者洋洋自得的神态,令文章诙谐,妙趣横生。)
(5)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观棋不语的确是一种痛苦,挨了打都忍不住要说。他的'动作、语言更是精练、传神、幽默。)
四、议一议:
1、回忆学习过的《奕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跳读课文,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
解题思路: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点拨。最后师生得出答案:
作者欣赏的是处于完全超脱与不够超脱之间的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进一步说是一种处世风范,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这种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也是梁实秋的理想追求。
五、拓展
假如你也迷上了象棋,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下象棋?说说你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梁实秋的一篇散文,作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 课外搜集一则关于下棋的有趣片段,与大家分享。
七、板书设计
下棋
梁实秋 下棋的愉快——观棋的无奈——棋中的道理 (窘态) (痛苦) (发泄、争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宽带网
①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 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