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8 10:28: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2)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

  (5)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

  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

  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

  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权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

  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8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定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3.读通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准备: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引导学生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初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回避而不说。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战必胜。形容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给文章列小标题。

  2.交流,完成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四、找准矛盾点,抓住探究主题

  1.看课题,既然是“和好”,那说明将相以前有过“不和”,他们为什么“不和”?找出文中那句关键的话来。

  2.找到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我是赵国大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倒爬到我头上去了。哼,碰见他,我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3.那么蔺相如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嘴到底厉害不厉害?他的职位该不该比廉颇高?这就是咱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这是一个爱的节日,浪漫的话语、火红的玫瑰,灿烂的笑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爱的气息,今天是情人节。

  这是一篇爱的颂歌,在情人节的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分享了这篇《我们爱你啊,中国》。

  爱什么?

  师 : 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意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生1:我们爱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2:我们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生3:我们爱祖国的物产丰富。

  生4:我们爱祖国的异域风情。

  生5:我们爱祖国的悠久历史。

  生6:我们爱祖国的伟大成就。

  【随感:“爱祖国”不是一个标语,更不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挥之不去、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感情。今天,尤其是在充满了独生子女难教,下一代能否担当民族大任的怨声忧患的今天,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们该爱什么!】

  为什么爱?

  “我去过桂林,我来介绍漓江……”

  “我也去过,我来介绍象鼻山,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我可是去过蒙古大草原的,我还带来照片了,我可以介绍……”

  “宋老师还去过布达拉宫的呢,听宋老师说!”有个“不服气”插嘴道。

  “那你们肯定没喝过茅台酒,我就尝过,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酒的滋味……”

  “诗中没有提到故宫、长城,我查找了资料,我来说……”

  “知道诗中为什么写‘青松’‘梅花’吗?那是象征着我们勤劳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是我爱祖国的原因。”他回答得高亢有力,尤其突出了“民族精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教室里炸开了锅,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我只好请了几个同学集体汇报,其余的在小组内交流,下课铃声早已响过,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下课。孩子们的争先恐后让我很感动,后来他们围在我的身边,颇有感触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可爱了!”

  【随感:有人说爱不需要理由,但是我想爱我们的祖国却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是吗?正因为这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理由,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怎么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我悠悠地看着孩子们。

  教室里鸦雀无声。

  “维护祖国的尊严。”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怎么维护呢?爱不是仅仅靠嘴巴说的……”我轻轻地说。

  “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声音要响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一定改正。”

  “要爱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还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公物、不随便丢垃圾……”

  “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节约水、节约粮食。”

  ……课堂上树起了一片“小森林”!

  “好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这么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学唱这首歌,明天汇报,好不好!”

  “好——”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随感:你有爱的能力吗?你懂得怎样去爱你的国家,爱你的亲人,爱你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原来爱就这么简单,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爱也这么不简单,孩子们,十年磨一剑,让我们勤奋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爱,是需要能力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写父子二人买了一头毛驴,回家路上,听了各种人的议论,不断地改变主意,终于落了个哭笑不得的下场。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有主见,千万不可盲目听从别人的话。指导读懂买驴老人产生种种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原因,练习复述课文故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初读课文揭示课题“抬驴”。指导学生读准“驴”字音。然后设问:毛驴有哪些用场?为什么要抬它?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认真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受语言训练。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感叹句和反问句。知道反问能加强肯定的语气。

  3.教育学生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上面一篇课文《谁的本领大》是一个童话故事,他告诉我们的道理“各有各的本领”是明说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却没有明说,要我们去体会。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抬驴》。

  二、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教学课题生字。

  3、 看了课题,你一定会很奇怪吧,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三、初读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

  3、 自读词语,这些字在音形义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一)选字填空

  记 纪

  日( ) ( )念 笔( ) ( )者 ( )律 ( )录

  (二)比一比,组词

  抬( )受( ) 经( ) 纪( )

  台( )爱( ) 轻( ) 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感叹句、反问句,并能知道两种句子表达的语气。

  2、教育学生从课文故事中懂得一个道理:遇事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www.20xk.com):

  一、复习

  1、 指名读课文。

  2、 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新授

  1、 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自读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

  2、 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

  在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遇到了哪些人呢?他们怎么说的呢?

  (1) 指名读第2——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2) 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3) 学生讨论交流。师出示教学挂图,边说边指图。相机理解感叹句,疑问句,这里要读出什么语气?有感情读一读。

  (4) 那些人说话后,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自己在读读第二大段,回答。

  (5) 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练习默读课文,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2、再次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

  3、练习复述课文。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完了《抬驴》这个故事,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齐声朗读课文。

  二、默读指导。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爸爸妈妈听吗?

  2、默读时,要由慢到快,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下面自己默读课文,第一遍慢,第二遍快。

  三、指导复述。

  1、通过我们默读课文,许多同学对故事情节又掌握了不少,下面就请你看看图,自己说说,也可以通过板书内容,自己说说。

  2、同座位互讲。

  3、指名复述。

  四、课后练习。

  1、读读课后练习4的句子的要求

  (1)指名读第一组两个句子。

  (2)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3)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这两个句子分别叫什么句?

  (5)读一读,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6)有

  感情地朗读两个句子。

  2、第二组句子教学同上。

  五、课堂练习。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抄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两遍。

  二、填字成词语。

  忍不( ) 经得( ) 抬不( ) 过得( )

  走不( ) 走得( ) 吃不( ) 吃得( )

  三、将下列词语整理成句子,在加上标点符号。

  1.一个老人 一头毛驴 和他的儿子 买了

  2.孩子的 看见了 一个 妇女 抱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砸缸。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熟练地读拼音。

  2.积累词语。初步知道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确书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插图、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拼拼读读"。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2.出示图下面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评议。

  4.请"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有趣的词语朋友,谁认识它,它就会和谁做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2.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上学、学校、同学、书包、读书、写字。

  3.小组认读卡片比赛,全班开火车读卡片。

  4.创设情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图,你能用上面的1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幅图吗?

  (教师对一次能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词语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带学生认识田字格。

  2.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

  3.教师范写"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写字要求:写横时,右边稍高,写竖时要写直。

  4.指导写字姿势。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语文生活"。

  1.出示图1,创设情景。星期天,安安和爸爸、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内合作表演。

  4.指名上台和老师配合表演。

  出示图2,星期天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了星期一,安安背着书包上学去,走着走着,安安看见杨老师正走过来,这时,安安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相互说。

  2.指名说,同桌配合表演。

  创设情景3:

  放学了,安安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妈妈早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了。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

  安安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会使用文明的语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他,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样懂礼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3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5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7-02

小学语文教案【荐】07-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