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7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内容与要求: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说明: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叶的变化、水果的成熟使秋天变得色彩斑斓。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有了收获,也因此使劳动变成了一份快乐,这是一个孩子、大人都开心的季节。这个主题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的活动从活动室走向广阔的天地,开拓他们的视野,也丰富他们的生活感受。“捡落叶”、“去秋游”、“摘果子”、“逗虫子”等一切活动,都让幼儿在玩中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发现自然,使他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思维变得活跃,性格变得开朗,生活变得有趣。
随着季节更换,孩子们在散步时就发现地上有扫不完的落叶;玩水的时候感觉到,风吹向湿湿的手会有凉凉的感觉。秋天到来了。主题从“捡落叶”切入,充分利用幼儿园丰富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寻找和观察的空间。孩子们发现,好多大树妈妈都在“掉头发”,很是心疼。区域活动中,将孩子们捡到的树叶收集到一起,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支持孩子们利用捡到的树叶、收集的废旧物品等,着手为大树妈妈重新穿上好看的衣服。随着主题的推进,孩子们在捡落叶时候的故事、秋游时的故事都逐渐成为孩子谈论的话题。
当树叶纷飞飘扬,孩子们到处寻觅捡拾落叶之际,幼儿园里一棵结满桔子的树,引起了幼儿的注意。“我爱吃的水果”这一内容顺时推进。于是,活动室内秋天的大树上出现了一个个有趣的果实。从幼儿收集的各种水果,到教师收集的各种农作物,使活动室渐渐有了丰收的.喜气。孩子们在观察、品尝、思索和表现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着秋天的美丽和快乐。
这时,在研读新教材中,一个小故事——《蜗牛和苹果》吸引了我,我发现,幼儿在品尝水果时,积累的经验往往停留于水果的外形特征、水果的味道等,很少有孩子关注到果核。故事却给我们展示了意欲丢弃的果核却变成种子、大树和果实的美好结局。于是,本次活动借用这一素材所制作的flash,以果核为对象,一方面在设问中促进幼儿的细致观察以及经验基础上的想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果核宝宝找妈妈”的情景中观察、比较不同的果核,体验秋天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幼儿初步感知植物生长变化、收获播种的轮回,以激发幼儿参与下阶段各种收获、劳作活动的愿望。
活动设计:
一、名称:果核宝宝找妈妈
二、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了解果核的用处,发现果子里有不一样的果核。
2、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体验收集的快乐。
三、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提供:
“蜗牛和苹果”的故事制作成ppt。
6种水果(每张桌子摆放一样水果,并遮盖住)、相对应的6种果核混合装在脸盆中。
盘子、消毒纸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水果刀、垃圾筒等用品放在一侧。
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
四、活动实录 教师预设 幼儿回应与生成 教师的调整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蜗牛与苹果”
集体看无声的flash画面,设问:你看懂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到底谁是苹果妈妈的宝宝?
听了故事以后,你们觉得果核到底有用吗?
2、送果核宝宝回家
出示装有6种果核的脸盆给幼儿看,设问: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果核,看看他们都一样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户外投掷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投掷的基本动作。
3、不怕困难,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了解透支的基本动作要领:手臂弯曲、两脚分开。
2、物质准备:沙包、呼啦圈若干、绳子、红黄绿即时贴、画有怪兽的`图一张、别针一个。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投掷方。
活动难点:
学习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站立,身体后仰,利用腰腹肌突然发力,脚用力蹬地,甩手腕,靠臂力投向前方的动作。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1)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活动身体各部位。
(2)教师带领幼儿玩“小小手榴弹”的游戏,徒手练习投掷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正确的投掷方法。
(1)玩“看谁投得远”游戏,请幼儿拿沙包尝试、练习投掷动作
(2)讲解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前后站立,手拿手榴弹,手臂弯曲,举过肩,身体往后仰,预备开始向上投,投掷时,重心前移,靠腕力、臂力用力向前上方投出。
(3)幼儿集体动作练习。
3、竞赛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投掷情况,再次巩固方法,请投的远的幼儿示范,并帮助分数低的幼儿。
4、集体游戏“打怪兽”。
5、放松游戏:游戏“小飞机”
教师带幼儿一起随音乐做放松身体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一:
一、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二、活动重点:
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三、活动难点:
念准字的读音。
四、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各类豆制食品。
五、活动过程:
(一)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1、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儿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2、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成的。”
(二)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3、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三)学念诗歌:
1、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2、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活动二:
一、活动目标: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合的方法画正面直立人物,并会区别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二、活动重点:
区分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三、活动难点:
用几何图形组合画人物的正面图。
四、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画纸、范画“西红柿的一家”、幼儿用书《蔬菜的一家》。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展开讨论:
1、舒适范画,引出话题:
“在农业开发区里,搬来了一户人家,是谁?”
2、欣赏作品,并讨论:
“这一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比较。
(二)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根据蔬菜的不同造型进行创作。
(三)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评。
幼儿作品展示。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认识10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报数、听鼓声拿数字卡片,按要求放水果,涂色、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区别基数与序数,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2、激发幼儿观察、比较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否知道并了解序数的概念,是否能够掌握10以序数的正、逆排序。
难点:是否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差异,因为知道数字在表示的数量的同时,数字还可以表示在一个数序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作业纸、十个不同的水果、彩色铅笔、一个果篮、手鼓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游戏:报数(幼儿先从左往右报数,然后从右往左报数)
2、老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拿数字卡片。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水果,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师生点数后回答,一共有10个水果。请幼儿依次说,第一个水果是苹果,第二个水果是桃子……第十个水果是草莓。
2、请一名幼儿取3个水果放在篮子里,请另一名幼儿取第3个水果放在工作毯上……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取水果,从而感知比较3个水果与第3个水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区分基数与序数。
3、师生讨论说出结论,3个水果表示一共有3个水果,第3个水果指的是排在第三的水果。
4、调换水果的位置,请幼儿尝试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看,说说水果的序数。
5、送水果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幼儿按要求送水果,其余幼儿看他送得对不对。
三、操作活动
1、按要求涂色:听老师的要求将相应的物品涂色
2、按要求画图形:听老师的要求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图形。
四、交流小结,收拾整理学具,结束教学活动
五、活动延伸:利用排队、整理教玩具是巩固和复习序数,培养秩序感。在学会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的基础上尝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数,让幼儿能从多方面感知序数。
整个活动中做到了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并充分挖掘了教学具的多功能性。在活动中,我除了引领幼儿学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外、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个活动在教学的策略上倡导了以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等多种教育理念。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因还有幼儿的左右分不太清楚,在从左往右报数时效果不错,单反过来从右往左报数时有些乱,送水果游戏时只让一部分孩子参与了,剩下的孩子就有点无所事事了。
评课的教师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如果再上这堂课,还可以设计一些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比如上车找座位、逛超市等游戏环节,而且在幼儿参与面上会考虑都有事可做,都在参与中学习。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寻找生活中的梯形。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大胆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知道梯形的基本特征,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到梯形。
活动难点:能够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教具:图形宝宝(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房子图一张,机器人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图片若干。学具:找梯形。不同形状图片、记录单、笔;给梯形涂色:画有梯形和其他图形的操作单、彩笔;送梯形回家。营造绿地场景,散放在草地上各种图形若干(梯形较多)贴有图形标记的框子4个。生活中的'梯形:操作记录单上有梯形的物品和不是提梯形的物品图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巩固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看这是什么?(请柬)对了!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并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自己的位置上都是什么图形?
二、基本部分:梯形在哪里
1.观察图片中房子所组成的图形,比较梯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
①复习正方形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这是什么?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认识梯形教师:房顶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和正方形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回答。
③教师小结:梯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正方形四条边是一样长的,梯形的四条边不一样长。像这样:有四条边,四个角,并且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是平平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2.找一找梯形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①教师出示多种梯形,引导幼儿找出梯形。(PPT)教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尝试找出梯形,并说出梯形的基本特征。
②教师出示机器人,找出机器人身体上的梯形。(图片)教师:图形宝宝变变变,变到机器人身上了,请你们找一找,机器人身上哪里有梯形?并把它拿下来。
③寻找生活中与梯形相似的图形,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教师: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教师:仔细看看,这些图形像不像梯形?(PPT)教师出示梯子、台灯(底座)等图片,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3.小组操作,进一步巩固对提醒的认识。
①介绍小组活动。
找梯形:请小朋友把藏在框子里的梯形宝宝找出来,贴在记录单上并在记录单上用喜欢的方式记下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
给梯形涂色:你看到方框里藏着的梯形了吗?给他们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数一数方框里一共有几个梯形,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送梯形回家:请小朋友把在草地上玩耍的图形宝宝找出来送回家。(梯形居多)生活中的梯形:请小朋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梯形的并在括号里打"√"。
②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给梯形涂色,并点数梯形。
三、结束部分:分享交流
1.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在哪里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
(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2.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在图形王国里认识了梯形,找到了许多梯形宝宝,你们太棒了,希望图形王国的国王再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来做客,寻找其他的图形宝宝。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平时工作中与家长的交流,也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幼儿每顿的用餐习惯,使用筷子的方法不正确,特制订了《宝宝长大了》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手腕的灵活性和动手的能力。
增强幼儿的用筷子的技能
培养幼儿参加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用筷子的方法,能用筷子自己用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双筷子、有个小碟子
若干豆类食品
轻快的幼儿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放出轻快的幼儿音乐,教师用筷子以舞蹈敲击动听的节奏声音,引入活动课程。
2、活动游戏,教师让幼儿以模仿形式,学习如何用筷子
3、在幼儿学习了用筷子的基本动作后,自己喂食盘中的豆类食品给爸爸妈妈,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父母喂孩子们吃饭的艰辛,也锻炼孩子用筷子的技巧。
4、将幼儿自由分配成各小组,以手中的筷子变魔术(如:三角形、小房子、小花型等)
5、教师放出轻快地音乐,在老师的带引下,幼儿们用手中的筷子敲打出动听的声音,爸爸妈妈以有节奏的掌声配合。
6、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学会自己吃饭,有自我成长意识
通过游戏活动的'安排,幼儿可展示平时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幼儿游戏为主导,孩子动手能力为难点,以示范法,游戏法,贯穿整个活动,其次以家长互动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中学习,感觉宝宝长大了。
但在游戏过程中,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需要老师的辅助,不能跟上活动速度,让老师根据个别情况调整游戏,在游戏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幼儿平时接触的生活用品,让孩子更了解生活,贴近生活,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灵活性。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残疾人在我国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对我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残疾人往往会受到歧视。我们班也有一位残疾儿童,开始时总有一些小朋友会嘲笑她。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残疾人。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残疾人同自己一样,希望能的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弱者,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残运会,残疾人学习、生活等片段。社会助残活动片段。
2、幼儿制作材料:蜡笔,彩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看残运会片段,激发幼儿去了解残疾人。
“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有的是盲人……他们是残疾人。)
2、让幼儿通过观看残疾人学习,生活等片段,激发幼儿关心残疾人。
“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许多事情我们健康人能做的残疾人也能做到……”
3、向幼儿介绍福利院和助残日的由来。
“残疾人的身体的某些部分器官出现了毛病,生活上有很多不便,比如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手畸形,脚不能走路等等。”
“福利院是被遗弃的残疾人的家……”
“因为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所以全世界的小朋友和全社会的人都要来帮助他们,人们把3月15日定为助残日。”
4、让幼儿了解全社会人们的助残活动。
(1)让幼儿自由讨论“人们会怎样关心、帮助残疾人?”
(2)让幼儿观看社会助残活动记录片段
让幼儿根据画面讲述人们的助残活动。
5、教育幼儿为残疾人献出一点爱。
(1)幼儿讲述自己会怎样关心、帮助残疾人。
(2)教师教育幼儿怎样关心残疾人。
“不歧视残疾人,主动帮助他们……都是关心残疾人。“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去帮助残疾人。
6、让幼儿为残疾人动手制作礼物。并说一句祝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