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3 08:59:05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实用的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实用的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能通过观察、品尝说出其主要特征。

  2、知道西瓜水分多,可消暑解渴,喜欢吃西瓜。

  活动准备:

  西瓜若干个。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青青藤,满地爬,结出果子圆又圆,瓤甜水多绿汪汪。

  2、运用多种方法感知西瓜的特征:

  a(出示大西瓜),让幼儿观察,提问:“西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观察、讲述)幼1:“西瓜是圆形的,我还见到过椭圆形的西瓜呢。”

  幼2:“西瓜是绿颜色的,我还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纹”。

  幼3:“他的一端还有细细的尾巴。”尤嘉乐:“不对不对,那是西瓜藤,我见过西瓜地里的西瓜------。”我赞许的向他翘翘大拇哥。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西瓜是长在地里的,有长长的藤。

  b教师将西瓜切开,请幼儿仔细观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样:西瓜里面红红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幼1:“我还吃过黄瓤的`西瓜呢,可甜了。”

  幼2:“黄瓤的西瓜不甜”“不,我吃过,很甜。”

  “那为什么我妈妈说西瓜的瓤红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疑惑,我就鼓励他们回家再向家长了解一下,让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讨论吃西瓜的好处:

  师:你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小结: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还能防止生痱子呢!

  4、幼儿品尝无籽西瓜并与前面的西瓜比较,体验无籽西瓜吃起来更方便。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好奇心较强,但探索能力有限,因此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带有目标性。《小树叶找家》这一活动我选取了三种特征较明显、幼儿平时生活中有点认识的树叶,通过拟人化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捡一捡、看一看、贴一贴的过程中对三种树叶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 观察银杏树、柳树、枫树叶子的特征,并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归类

  2、 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活动重点:

  认识银杏叶、柳叶、及枫叶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

  判断、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进行归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引发兴趣

  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树叶

  二、认识树叶,发现特征

  主要从树叶的形状认知

  三、操作游戏,“树叶找家”

  1、 第一次操作: 根据树叶的形状找到它们的家,贴在相应的树上

  2、 第二次操作: 教师总结后,请幼儿再次贴树叶(其中可增加其它树叶的干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性较强,且小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科学活动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整个教学活动我运用拟人化的情景贯穿,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落叶,帮小树叶找家,纵观活动,我的反思是:

  (1)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观察发现三种树叶的不同特征,但在探索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说的部分不多,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拓宽想象思维,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2)在第一次操作中我发现,幼儿对枫叶和柳叶的归类相对比较好,而在银杏树上却贴了各种不同的树叶,反思其原因可能跟背景图的设计也有出入,因为银杏树和柳树都是向上长,树干差不多,而枫树是横着长,比较容易区分,因此为银杏叶和柳叶找家时出现了幼儿难以区分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操作时,我重点强调了这一方面,让幼儿再来比一比、找一找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的声音音频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幼儿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面,把瓶子拿起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有声音了吗?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游戏《大鼓和小鼓》

  师:知道了瓶子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大鼓的声音用黄豆多的瓶子用力摇,小鼓的声音用黄豆少的瓶子轻轻摇。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我利用幼儿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各类生活垃圾,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了环保意识,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习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 ‘可回收垃,圾’,学习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 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小朋友 讲卫生 废弃物 不乱扔

  归好类 可再生 节资源 保环境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也随着进入了《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人和动物怎样过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树木是怎样过冬的还知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树木过冬》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及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

  2、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3、懂得要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柳树、杨树、松树等几种常见的树。

  物质准备:幻灯片、故事录音、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师: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么过冬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树木过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故事里都讲了哪些树,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欣赏故事

  (一)边出示幻灯片边分段欣赏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

  ⑴小白兔在去小松鼠家做客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树?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4)小结: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小白兔都着急了,他还要到小松鼠家去做客呢。我们看看它走到哪里了。(继续放幻灯片和录音)

  2、欣赏第二段故事

  (1)小白兔又来到哪里?

  (2)小白兔来到了松树林中又看到了什么树?

  (3)松树在过冬的时候落叶吗?

  (4)像松树这样不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二)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使幼儿加深印象。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树木过冬》。那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就要落叶,而常绿树却不落叶呢?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

  (1)像柳树、杨树这样的落叶树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就要落叶?

  (2)为什么像松树这样的常绿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因为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外面包着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水分不容易散发掉,所以,松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3)常绿树是一直都不落叶吗?它们是怎样落叶的?

  三、小结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除了柳树和杨树外,你还知道什么树是落叶树?

  师:我们小朋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来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好吗?

  情感教育:

  师: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树枝很容易折断,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树朋友呢?

  幼:我们应该保护大树,不折树枝。

  四、游戏:

  师交待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选择扮落叶树或常绿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停止时落叶树的树叶宝宝飘落。扮常绿树停止摇摆,但不落叶。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以“冬天来了,我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样过冬的吗?”自然地导入主题,然后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分段欣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从整体上看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我在活动中采用了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欣赏故事的方法,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采用边出示幻灯片教师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方法,也许会更吸引孩子,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有些难,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是怎样问柳树公公的?柳树公公又是怎样说的?”因为故事中柳树公公说的话很长,幼儿很难听两边故事就能复述,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一名幼儿能较好地复述出了柳树公公的话。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

  3、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要求幼儿说完整话,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在活动中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只是对举手的幼儿给予的较多的关注,忽略了没有举手的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向其他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