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0 08:29: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合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4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了解引号的其他作用。

  2. 积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

  3. 理解文章题目的作用和意义。

  4. 围绕爱国主义的话题,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5. 记叙一位让你尊敬、佩服的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6. 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批读短文。

  教学准备

  1. 有关引号的不同用法的例句。

  2. 题目需要作改动的短文。

  3. 演讲稿例文、写人方面的习作例文

  教学课时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 回顾课文内容,再一次感受张钰哲、许海峰强烈的爱国情怀。

  3. 回忆以前学过的引号的用法

  4. 小组讨论例句中的张星中华星零三个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5. 师总结:引号还有特指和强调的作用。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试读,注意停顿。

  2. 师范读。

  3. 学生朗读句子。

  4.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5. 指导学生记忆,背诵这四句话。

  三、互动平台

  1. 默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思考:《中华星》《零的突破》这两个题目有哪些妙处?

  2. 学生汇报,师总结:好的文章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例举以前学过的好题目的文章。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课文的题目好?说说你的理由。

  4. 出示无题目的短文或文章(高大的皂荚树,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标题目。

  5. 小组讨论并筛选较好的题目,和原文的题目比较。

  6. 师出示练习题卡,(收集的一些无标题的短文)小组讨论给短文标出你认为好的题目。

  7. 汇报交流

  8. 师总结并提出要求,在今后自己写作文时,要认真思考,给文章取一个贴切的题目。

  四、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目的

  1.了解国旗下的讲话,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收集爱国故事,访问身边的人,谈自己的感想等不同的形式,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知道怎样演讲,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爱国故事、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升旗仪式的录像。

  3. 几幅爱国英雄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我们每周星期一早上都要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当你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的时候,当你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讴歌祖国,唱响祖国的赞歌,举行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

  1.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举行升旗仪式。(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

  教师:看到无比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你想说点什么呢?

  2.播放学校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场面。

  教师:同学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激动,一定也很想站在国旗下来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吧。那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什么是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的讲话都该讲些什么呢?生回答,师补充。

  教师:国旗下的讲话就是一次演讲,就是对爱国英雄的讴歌,就是对我们心中祖国的热爱。因此在演讲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情绪激昂,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学生:要有合适的称呼。

  学生:要有明确的观点,结尾要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3.出示爱国英雄图片。

  教师:是呀,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不禁想起了为祖国成长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认识他们吗?认识的话就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师选择其中一个讲讲他的故事。

  三、分小组准备演讲

  师: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些爱国英雄。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用我们满腔的热情来歌颂他们,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吧。拿出你们准备的英雄的故事,先在小组内演讲,小组评选出你们组讲得最好的参加比赛。注意演讲的要求。开始吧,尽情地讲吧。

  四、 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在你们心中。

  板书设计

  祖国在我心中 合适的称呼

  明确的观点

  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语文教案 篇3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

  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①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经典]语文教案08-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