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西红柿、黄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西红柿与小黄瓜若干,提篮人手一个。
2、各组贴有西红柿与小黄瓜标志的篮子各一个;餐盘若干,湿纸巾人手一条。
3、切好的西红柿、小黄瓜若干;小碟子、汤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了解西红柿与小黄瓜的外形特征。
二、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感知西红柿和小黄瓜的主要特征。
1、幼儿人手一个西红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西红柿的外形特征:
西红柿是圆圆的.红红的身体,滑滑的。它的身体软软的,摸起来凉凉的。
2、鼓励幼儿看看并摸摸小黄瓜,然后说出其特征:又绿又长。
3、引导幼儿通过与小黄瓜的比较,了解西红柿的特征。
4、比较西红柿和小黄瓜的颜色、形状、大小。
三、观察切开的西红柿与小黄瓜,在比较中了解西红柿的内部特征。
1、西红柿有红红的肉,有籽,还有许多汁流出来。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觉得怎样?用鼻子闯到什么气味?
3、小结:西红柿外表是又圆又红的,顶上有绿色的叶子;
切开后里面果肉的`颜色是浅红的,有汁和籽,摸起来光滑皮薄。未切开前没有味道,切开后有点酸的气味。
四、品尝西红柿、黄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对身体有好处。
1、教师:西红柿有什么作用?你吃过西红柿吗?是怎么吃的?
2、引导幼儿了解西红柿的吃法---西红柿汁、西红柿蛋汤、西红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红柿有益于身体健康。
3、将切好的西红柿、黄瓜分发给每组。
引导幼儿用小碟子、汤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额。
4、提出品尝要求:
将手擦干净(洗})后品尝;品尝时注意卫生;吃完后将碟子、汤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纸巾擦嘴等。
五、幼儿边品尝边自由交流
西红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黄瓜脆脆的,很清淡。
在品尝中自由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我找到了……(科学)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2、激发幼儿对动物进行探究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讲述。
重点:让幼儿掌握一些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对动物产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图片
有关动物的VCD 电脑
三、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展示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图片>
这些动物图片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动物,请告诉你的朋友1、自己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2、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3、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二)经验的分享
1、幼儿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间的谈话,捕捉孩子生成话题)
2、集体的经验分享
1、请个别幼儿介绍
A、你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C、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幼儿在介绍资料来源时,教师应出示相应的材料,使幼儿有一种较直观的理解。)
3、教师小结
4、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5、教师介绍其它的收集途径、方法。
<打开电脑>
A、电脑有什么本领?
B、小结
C、教师操作上网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5、请幼儿说说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资料,用什么方法把资料给大家看。
6、教师小结。
(三)激发对动物探究的兴趣
1、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同时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对有争论话题鼓励孩子用学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资料,然后根据找到到的资料再进行讨论。教师要及时判断把握好问题的价值取向。)
(四)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1、动物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它们呢?
(五)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情感的激励,以引起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5
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整理了活动设计的科学领域教案,欢迎欣赏!
一、 活动目标:
1、 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 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 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 活动设计:
(一) 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
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幼儿:会;不会。。。)
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 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 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 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 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 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 (请3-5个孩子)
(三) 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图形检验成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四) 延伸:小球球和茶叶罐形状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滚得直直的呢?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回家问问爸爸,或者上网查查。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
科学教案 篇8
病 毒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6、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7、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8、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疑问
(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二、结合以往知识回答:
(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三、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提供信息资料
(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
(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21教育网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阅读、分析、归纳:
(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学生阅读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
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
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1.提供信息资料:
书本第5页“边做边学”
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②实验步骤
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
(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
阅读,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
④单细胞生物
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
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
【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