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16 08:00:30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4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4篇(合集)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教学设计

  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

  2.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

  3.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

  1.教具演示。

  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侧面(如图①)看相同大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②)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

  2.揭示原理。

  师:物体反射的光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视觉角度大,离得远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角度就小,因此,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板书:错觉)

  3.互动游戏。(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

  (2)师:下面考考你们,看下老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

  1.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①大片向日葵。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②林荫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

  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跟我学。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

  3.跟我画。

  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正立面林荫道)

  教师示范:在四开淡绿色卡纸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地天空的大色块。

  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

  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四、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

  课件展示风景名胜摄影、中外名画、生活中的设计、同学的画四组图片。

  第一组: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示意图。)

  第二组: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比如油画那幅可以设计提问: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三组:生活中的设计(建筑上的巧妙设计,课本中展示的两例墙画。引领感受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

  第四组:同学的画(《门前的路》《小巷深深》,从奇妙利用回到表现目标,明确今天的作画内容)

  五、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

  1.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2)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色或者炫彩棒、油画棒。

  2.绘画题材参考。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在生活常见的景象,可以给你们的画面作一些参考。

  3.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

  六、课后拓展,巧做近大远小,玩玩看看

  教具展示:书本“小实验”之二的图例做成的陀螺,放到投影下捻转观察。

  另外,今天我们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请同学们充分地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观察和写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要养成随时写生的好习惯。

  作业要求

  本课设计有两次学生作业。

  第一次作业:在小纸片(便利贴)上用彩色笔迅速的画出《林荫道》的透视示意图。第二次作业:用色彩表现一幅风景画,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出纵深感。

美术教案 篇2

  1、 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幼儿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幼儿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幼儿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绘画葡萄

  引导幼儿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幼儿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脚的外形、脚趾排列等特点,感知特别的作画方式

  2、在脚印轮廓的基础上想象添画,创作出不同的形象

  活动准备:

  铅笔,画纸,作画工具,关于脚的视频,PPT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一、通过欣赏脚的视频,引起幼儿兴趣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脚的视频,小朋友们看仔细哦(放映视频)

  二、通过观察脚的特点,感知特别的作画方式

  1、感知脚的特点师:小朋友们,刚刚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观察一下脚师:小朋友们都脱下自己的'鞋子和袜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脚师:说说你的5个脚趾有什么特点?

  幼:(有长短、有大小,按照长短排列。)师:和小朋友的脚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2、用脚拓印绘画师:请小手帮忙,把脚放在绘画纸上,用笔沿着脚画出脚的轮廓(可以画一只脚印也可以画两只脚印)(引导幼儿尝试采取蹲下、踮起脚尖、脚跟着地等多种作画姿势和方法,启发幼儿发现变换姿势和方法,画出的画会有不同的效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作画师:画纸上有了我们的脚印,可是只有脚印是不是有点单调呀?

  幼:是师:我们可以改变脚印的轮廓或者改变脚印的方向,你们觉得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花朵、卷发娃娃、大树。)(出示其它优秀的作品给幼儿欣赏)师:这些是其它小朋友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把脚印变成了什么

  4、教师添画示范

  三、幼儿自主创作师:请小朋友们在你刚刚画的脚印上发挥想象,添上一些,把脚印变成其它的物体,变成你喜欢的形象

  1、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师:小朋友们记得把用好的彩笔或者蜡笔放回,不要乱放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丰富内容,注重细节四、展示作品,欣赏与交流

  1、交流与评价师: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讲一下自己画的是什么?

  幼:(我画的是一棵大树,把脚印变成了树干。)师:请小朋友们来评价一下他画的好不好?

  幼:好!

  2、教师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用脚丫创作的画都非常的有趣,都很有想象力,表现得非常棒!小朋友们回家(午睡)之后可以更加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的小脚丫,看看你的小脚丫和爸爸妈妈(其它小朋友)的脚丫有什么区别,看看你的脚是三种类型的脚丫里面的哪一种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观察的重点从粗略引向细微,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更进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发现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更让我收获了。

  不足之处:

  绘画时,应强调将自己的特点画的夸张一些,多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使其共同提高。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表现海洋中的动物与植物,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部分。

  2、发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透明的金鱼缸或造型各异的瓶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一次,观察海底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观察各种画类、乌龟、虾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讲解雕刻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请小朋友将你想做的动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鱼缸表面,做完后为了让小动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在动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应的花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画面更加完整。

  4、评价。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课海底的动物,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动物的活动,课上我通过分析语句的说明方面,让学生通过列数字的方面了解海参速度的慢和梭子鱼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梭子鱼的快等。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9-27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美术教案(精选)09-05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精选)美术教案08-19

(经典)美术教案08-20

美术教案【经典】09-12

[精选]美术教案09-14

(精选)美术教案09-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