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少年聂耳》的教案

《少年聂耳》的教案

时间:2023-10-16 12:50: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年聂耳》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聂耳》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年聂耳》的教案

《少年聂耳》的教案1

  在教《少年聂耳》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制高点——从文中找出能看出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自学和讨论之后,进行交流反馈。我就按小组提出的答案把几句重点句一一给教下来了,也一次次让学生深刻体会了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分执着和喜爱。随着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的时候,我又一次深情地说:“同学们,在我们被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所感动的时候,我们已看到聂耳长大后必将成为一个(出示):( )的音乐家,你看课文中哪个词儿用在他这里最好?”很快有许多学生脱口而出“杰出”

  “是啊!杰出的音乐家用在聂耳身上是当之无惭呀。那么,你知道杰出是什么意思呢?哪些人还可以被称为杰出的人呢?”真的没想到,就这一个问题的提出,竟然是一石激起三层浪,马上有学生说了:

  甲说:“杰出是很出色的,著名的意思。”

  同学乙说:“居里夫人是杰出的科学家。”

  我也忙接上:“是啊。”

  丙同学举手说了:“李时珍是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我也表扬了他:“真是学以致用。”

  这时,丁说了一句我没想到的话:“邢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老师。”

  我惊了足足五秒钟,反应过来后,连忙说:“首先,邢老师要谢谢丁同学的赞扬,可是,这个‘杰出’的词放在邢老师身上好吗?”有的同学说好,有的不知说什么,有的在笑,有的说不好了。我继续说:“邢老师能有什么跟聂耳相比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呀。”又有一位同学说了:“那钱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没等我判断什么,一位女同学说:“邢老师,我把丁同学的话改一下,好吗?”我点头同意。

  她说:“邢老师在我们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位杰出的老师。”这一次我又惊呆了。正当我进退两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趁机说:“邢老师还得再次向同学们表示谢谢。你看看,聂耳创作了这么多有名的歌曲,所以,他的成就是很多,‘杰出’用在他身上是合适的。可是,用在邢老师身上是不是合适呢。请你下课时再想想。另外,还有哪些人是可以用上‘杰出’的?下课。”

  反思: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标准中也说:“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这节课的结尾,当“杰出”这个词儿被不同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的学生去理解时,产生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甚至是情感因素在内的独特感受。那么当这种情况产生时,我们教师应该作什么态度呢?当然,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案例中,学生由于喜爱或者是崇敬老师,出现了感情因素的独特感受,把普通的老师也说成了是位杰出的人。对杰出的理解虽然是有点弯曲了,但这是学生创造意义性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的对以否定,而是要很珍视学生这种赋有“突发奇想”的反应,将学生感受与文本内容的表达作比较,并作另外的设计。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我们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所以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于学生对话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行为跟进:

  师:同学们,在我们班中,你佩服的喜欢的同学有吗?

  生:有。

  师:你说说,你佩服谁?喜欢谁?佩服、喜欢他(她)什么?

  让生畅所欲言。

  师:好呀,我对XX同学很佩服,很喜欢和他交朋友,我就可以说;XX同学是位杰出的同学,行吗?

  让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杰出是用在才能和成就高出众人的。不但有高超的才能,还要有出众的成就。

《少年聂耳》的教案2

  《少年聂耳》课文原文

  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谱曲的。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邻居是一位木匠师傅。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师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有一次,聂耳指着短笛恳求说:“师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也喜欢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一天下午,聂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游玩。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少年聂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理解文意,学习聂耳专心做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出它的原名,词、曲作者。(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热爱并能熟练演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

  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当众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象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

  3.再回顾课文,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文本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抓住时机进行“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少年聂耳》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聂耳非常喜欢音乐的事。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就提出了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聂耳非常喜欢音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的,几乎全篇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展示一个喜欢音乐的聂耳,但学生如何从字的'表面体会到它的内涵呢?这是这节课教师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默读后纷纷找出了答案。有的说,聂耳常常听木匠师傅吹笛子,而且听的时候眼睛一眨也不眨,还“侧耳倾听”,从这可以看出他喜欢音乐。这是关于聂耳神态的描写。一个“侧耳倾听”,让学生体会到聂耳听入迷了,听得非常认真。有的说,聂耳想让木匠师傅教他吹笛子时,用了“恳求”的语气。于是,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用“恳求”说一句话,最后再读出聂耳恳求的语气。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了聂耳想学笛子的迫切愿望。更多的学生从聂耳冒雨吹笛子中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他全神贯注地吹笛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让人欣喜的是,周围有那么多的人,也冒雨倾听,这是因为笛声太优美了,吸引住了行人而这美妙的笛声,正是聂耳勤学苦练的结果。

  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在语言文字的品析中,学生领悟了文章的内涵,读进去,又读出来了。由此我想: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应是我们在备课时要好好琢磨琢磨的。

《少年聂耳》的教案3

  一、说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

  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从语文知受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俘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难点:

  对逻辑段的认识。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学生要把这一概念构建到自己的认知网络中去,需要进行一番抽象思维及比较和概括。

  根据聂耳成才的事实,体会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因这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课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师点拨,让学生从中领悟。

  3.对教材附件的理解

  此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聂耳坐在石阶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现聂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可作为学生分段的提示。文后的三道练习题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第2题的分段训练,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该怎么分,而且从中学到一种分段方法,即阅读方法。

  4.教学目标

  课文总体教学目标(略)。

  根据此文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本课文拟用两教时教学。第一教时的目标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新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谱写、诞生、夜幕降临”等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初步理清文章脉胳,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聂耳很喜欢音乐,并能勤学苦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却……、似乎”等,并能用“每当……总是……”造句。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能边读边思,划出具体描写少年聂年非常爱好音乐的句子,初步背诵第5自然段。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标,既考虑了知识、能力也考虑了情感目标,同时还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二、学情(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较浅显简明等特点及学生实际,课时运行的教学模式为“激情导学——目标导练——积累迁移”主要采用“目标导学、读读议议法”,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直观演示法”等。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比较法,初步学会“自然段归并”分段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课时教学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在这一板块中,主旨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及一些新词,这一字词的基础训练在四年级仍木可忽略。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单元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白这一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即尝试运用按自然段归并给课文分段,及运用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个操作步骤中的第2、3步。第二板块为研读、讨论、自悟,并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板块采用以下两大环节: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运用“读、思、划、品、说、读”方法,先个体自学后再小组、全班交流、研究。此环节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

  ①边读边思边划:哪些词句表现了聂耳喜欢音乐?

  ②借助插图,品读重点词句。

  ③说说自然段段意。

  ④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反馈讨论中,教师重点组织学生研究:

  ①感悟“每当……总爱……”的句式,并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加以仿说。如“每当木匠悠扬的笛声传来时,聂耳总爱跑到木匠师傅跟前”。这样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避免教学内容游离于课外,避免教学支离破碎。

  ②“忙、一眨不眨、侧耳倾听”等、表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学生演示体会,并从中理解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看出聂耳对笛声喜爱迷恋。

  ③交流段意。

  2.迁移学法,学习3—5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伙伴学习法”展开自学。学习的步骤仍按“读、思、划、说、感情朗读”进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一气呵成,主要是考虑文字较浅显,学生的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同时力图突破逐段讲解的定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组织研究。

  ①“恳求”一词的用法,用抽词比较,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

  ②对“……却……”句式的理解,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用“却”说话。如“哥哥跑过去替聂耳撑雨伞,聂耳却……”让学生体会一个“却”字突出表现了聂耳多么喜欢吹笛,多么勤奋吹笛,从而理解“却”字的转折作用。

  ③“聂耳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用删词比较法,让学生理解“似乎”一词看似平谈,却能形象地表现少年聂耳对音乐的喜爱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④在启发学生质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写聂耳在雨中吹笛,为什么还要写上“哥哥从龙门下来,忙替他撑雨伞”一笔让生感悟到,这样写,是从侧面衬托聂耳对音乐的痴迷,因为哥哥知道每当聂耳吹笛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重点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语言描写比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让学生积累。

  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采用引读、指名读、评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帮助学生读书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境地,同时也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为背诵此段奠定基础。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边观图边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的第3个操作步骤: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立成段。此板块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板书出示5个自然段段意,先让学生尝试做“作业练习7”填空,组织4人小组讨论分段,并要求依—‘定句式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2.班级交流“分段”,如有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本板块的学习,是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关键处。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怎么分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得出,所谓讲“同一意思”—般可从地点、时间、内容是否是同一方面考虑,因此在指导学生时,特别需强调“讲出分段的依据”,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切实都经过一次“历练”的过程。另外,对教学难点“逻辑段的认识”,在分段的基础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水到渠成,比较直观的理解。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读写迁移训练。

  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这节课主要学懂了什么?以进一步落实重点教学目标,并强化“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学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的语言俘,在此板块,还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进行迁移训练,如布置一项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习课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聂耳专心致志听木匠师傅吹笛的情形,如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或家庭某一成员看电视时的情形,要求用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四上年级学生写事较笼统、不具体这现状而设计的,力图使学生从课文中学语言、学写作,同时,这样的仿写,学生学有俘,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能使学生乐学

  五、说板书

  用自然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认真读全文,了解主要讲什么。

  2.仔细读、想,自然段段意①聂耳是一位杰出的音乐

  ①聂耳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听吹笛

  ②聂耳恳求木匠师傅教他吹笛

  ③聂耳自在大青树下吹

  ④聂耳沐雨吹笛

  3.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

  这一板书设计,左边是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3个操作步骤,右边是各自然段段意。这仿佛是一张图表,主要是力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分段方法的理解、认识。

  总之,本教材第二课时教学程序的安排,首先是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每一板块的设计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自学、讨论,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可偏废。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发挥。此课时,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①为学生导路,如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方法,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突破重点。②给生导练。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精当。在这节课中,适时安排学法迁移、朗读、背诵等,都较好地体现了为今后的读写服务。

  其次,力图体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而更注重的是语言的吸收、内化、表达。如让学生述说分段理由时,给一定的句式,让学生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力图体现“抓住重点、指导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方法,而是抓住重点处,重锤敲打。这样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从原来的3教时压缩至2教时并大体完成了此课文的教学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少年聂耳》的教案4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聂耳》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从语文知受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俘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难点:

  对逻辑段的认识。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学生要把这一概念构建到自己的认知网络中去,需要进行一番抽象思维及比较和概括。

  根据聂耳成才的事实,体会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因这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课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师点拨,让学生从中领悟。

  3,对教材附件的理解;

  此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聂耳坐在石阶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现聂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可作为学生分段的提示。文后的三道练习题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第2题的分段训练,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该怎么分,而且从中学到一种分段方法,即阅读方法。

  4.教学目标。

  课文总体教学目标(略)

  根据此文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本课文拟用两教时教学。第一教时的目标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新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谱写、诞生、夜幕降临”等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初步理清文章脉胳,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聂耳很喜欢音乐,并能勤学苦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却……、似乎”等,并能用“每当……总是……”造句。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能边读边思,划出具体描写少年聂年非常爱好音乐的句子,初步背诵第5自然段。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标,既考虑了知识、能力 也考虑了情感目标,同时还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二、学情(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较浅显简明等特点及学生实际,课时运行的教学模式为“激情导学——目标导练——积累迁移”主要采用“目标导学、读读议议法”,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直观演示法”等。 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比较法,初步学会“自然段归并”分段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课时教学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在这一板块中,主旨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及一些新词,这一字词的基础训练在四年级仍木可忽略。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单元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白这一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即尝试运用按自然段归并给课文分段,及运用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个操作步骤中的第2、3步。第二板块为研读、讨论、自悟,并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本板块采用以下两大环节: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运用“读、思、划、品、说、读”方法,先个体自学后再小组、全班交流、研究。此环节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①边读边思边划:哪些词句表现了聂耳喜欢音乐?②借助插图,品读重点词句。③说说自然段段意。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反馈讨论中,教师重点组织学生研究:①感悟“每当……总爱……”的句式,并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加以仿说。如“每当木匠悠扬的笛声传来时,聂耳总爱跑到木匠师傅跟前”。这样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避免教学内容游离于课外,避免教学支离破碎。②“忙、一眨不眨、侧耳倾听”等、表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学生演示体会,并从中理解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看出聂耳对笛声喜爱迷恋。③交流段意。

  2.迁移学法,学习3—5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伙伴学习法”展开自学。学习的步骤仍按“读、思、划、说、感情朗读”进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一气呵成,主要是考虑文字较浅显,学生的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同时力图突破逐段讲解的定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组织研究。①“恳求”一词的用法,用抽词比较,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②对“……却……”句式的理解,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用“却”说话。如“哥哥跑过去替聂耳撑雨伞,聂耳却……”让学生体会一个“却”字突出表现了聂耳多么喜欢吹笛,多么勤奋吹笛,从而理解“却”字的转折作用。③“聂耳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用删词比较法,让学生理解“似乎”一词看似平谈,却能形象地表现少年聂耳对音乐的喜爱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④在启发学生质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写聂耳在雨中吹笛,为什么还要写上“哥哥从龙门下来,忙替他撑雨伞”一笔?让生感悟到,这样写,是从侧面衬托聂耳对音乐的痴迷,因为哥哥知道每当聂耳吹笛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重点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语言描写比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让学生积累。

  《少年聂耳》说课设计 说课稿专题,本站有更多关于说课稿,说课稿方面的作文。

  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采用引读、指名读、评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帮助学生读书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境地,同时也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为背诵此段奠定基础。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边观图边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的第3个操作步骤: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立成段。 此板块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板书出示5个自然段段意,先让学生尝试做“作业练习7”填空,组织4人小组讨论分段,并要求依—‘定句式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2,班级交流“分段”,如有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本板块的学习,是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关键处。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怎么分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得出,所谓讲“同一意思”—般可从地点、时间、内容是否是同一方面考虑,因此在指导学生时,特别需强调“讲出分段的依据”,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切实都经过一次“历练”的过程。另外,对教学难点“逻辑段的认识”,在分段的基础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水到渠成,比较直观的理解。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读写迁移训练。

  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这节课主要学懂了什么?以进一步落实重点教学目标,并强化“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学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的语言俘,在此板块,还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进行迁移训练,如布置一项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习课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聂耳专心致志听木匠师傅吹笛的情形,如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或家庭某一成员看电视时的情形,要求用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四上年级学生写事较笼统、不具体这现状而设计的,力图使学生从课文中学语言、学写作,同时,这样的仿写,学生学有俘,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能使学生乐学

  五、说板书

  用自然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认真读全文,了解主要讲什么。

  2.仔细读、想,自然段段意①聂耳是一位杰出的音乐

  ① 聂耳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听吹笛

  ② 聂耳恳求木匠师傅教他吹笛

  ③ 聂耳自在大青树下吹

  ④ 聂耳沐雨吹笛

  3.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

  这一板书设计,左边是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3个操作步骤,右边是各自然段段意。这仿佛是一张图表,主要是力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分段方法的理解、认识。

  总之,本教材第二课时教学程序的安排,首先是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每一板块的设计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自学、讨论,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可偏废。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发挥。

  此课时,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

  ①为学生导路,如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方法,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②给生导练。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精当。在这节课中,适时安排学法迁移、朗读、背诵等,都较好地体现了为今后的读写服务。

  其次,力图体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而更注重的是语言的吸收、内化、表达。如让学生述说分段理由时,给一定的句式,让学生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力图体现“抓住重点、指导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方法,而是抓住重点处,重锤敲打。这样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从原来的3教时压缩至2教时并大体完成了此课文的教学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少年聂耳》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照样子用“每当……总……”造句;能听写句子。能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知道聂耳能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跟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考:这是什么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吗?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谁?(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得快的同学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竖起手指头表示遍数。读得慢的同学要坚持到底,争取完整地读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巧妙划分自然段)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像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

  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重要意义。

  3.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摇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提出研读问题,合作、探究学习。

  聂耳为什么能成为“杰出的.音乐家”呢?这跟他少年时代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文中找找答案:

  2.反馈(1):

  划出描写少年聂耳对笛声迷恋的句子,划出句中最能表现聂耳迷上了笛子的词语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侧耳倾听。

  划出“常常”、坐……等动词。

  (2)有一次,……恳求……

  理解:恳求

  (3)从此,……天天……

  理解“天天”的含义。

  思考:

  3个句子都写了少年聂耳对笛声的迷恋,有什么不同?

  (动作、语言、直接叙述。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3.反馈(2):

  (1)哥哥去……,聂耳却……

  理解“却”在句中的作用。

  (2)可是,聂耳越吹越有劲,……

  “可是”是表示转折的,你看看课文为什么要用上“可是”?

  4.反馈(3):

  还有一个人在支持着聂耳——哥哥。

  “哥哥从……看看……连忙……”

  这句话和描写聂耳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从这里看出聂耳是个怎样的人吗?

  5.深化。

  板书设计:少年聂耳

  全神贯注的听音乐

  雨中吹笛子

   :

《少年聂耳》的教案6

  教材分析:

  1、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2、本文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写,恳求认师的语言描写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写,都非常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准确传神,侧面描写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教材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聂耳》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正确规范。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指导掌握生字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字的书写,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的进行书写。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自由认读。

  会认的字:创 革 县 邻 笛 奏 调 阶 托 午 神 贯

  会写的字:军 代 喜 欢 总 短 求 教 午 哥 阴 许

  2、指名认读、组词。

  3、变序认读。

  二、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2、左右结构:代欢短教许

  3、上下结构:军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喜”“短”“教”字

  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进行指导。

  四、欣赏评议 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五、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学有所获,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

  生谈。

《少年聂耳》的教案8

  一、说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从语文知受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俘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难点:

  对逻辑段的认识。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学生要把这一概念构建到自己的认知网络中去,需要进行一番抽象思维及比较和概括。

  根据聂耳成才的事实,体会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因这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课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师点拨,让学生从中领悟。

  3,对教材附件的理解;

  此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聂耳坐在石阶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现聂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可作为学生分段的提示。文后的三道练习题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第2题的分段训练,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该怎么分,而且从中学到一种分段方法,即阅读方法。

  4.教学目标。

  课文总体教学目标(略)

  根据此文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本课文拟用两教时教学。第一教时的目标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新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谱写、诞生、夜幕降临”等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初步理清文章脉胳,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聂耳很喜欢音乐,并能勤学苦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却……、似乎”等,并能用“每当……总是……”造句。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能边读边思,划出具体描写少年聂年非常爱好音乐的句子,初步背诵第5自然段。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标,既考虑了知识、能力也考虑了情感目标,同时还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二、学情(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较浅显简明等特点及学生实际,课时运行的教学模式为“激情导学——目标导练——积累迁移”主要采用“目标导学、读读议议法”,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直观演示法”等。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比较法,初步学会“自然段归并”分段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课时教学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在这一板块中,主旨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及一些新词,这一字词的基础训练在四年级仍木可忽略。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单元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白这一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即尝试运用按自然段归并给课文分段,及运用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个操作步骤中的第2、3步。第二板块为研读、讨论、自悟,并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板块采用以下两大环节: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运用“读、思、划、品、说、读”方法,先个体自学后再小组、全班交流、研究。此环节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①边读边思边划:哪些词句表现了聂耳喜欢音乐?②借助插图,品读重点词句。③说说自然段段意。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反馈讨论中,教师重点组织学生研究:①感悟“每当……总爱……”的句式,并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加以仿说。如“每当木匠悠扬的笛声传来时,聂耳总爱跑到木匠师傅跟前”。这样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避免教学内容游离于课外,避免教学支离破碎。②“忙、一眨不眨、侧耳倾听”等、表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学生演示体会,并从中理解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看出聂耳对笛声喜爱迷恋。③交流段意。

  2.迁移学法,学习3—5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伙伴学习法”展开自学。学习的步骤仍按“读、思、划、说、感情朗读”进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一气呵成,主要是考虑文字较浅显,学生的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同时力图突破逐段讲解的定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组织研究。①“恳求”一词的用法,用抽词比较,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②对“……却……”句式的理解,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用“却”说话。如“哥哥跑过去替聂耳撑雨伞,聂耳却……”让学生体会一个“却”字突出表现了聂耳多么喜欢吹笛,多么勤奋吹笛,从而理解“却”字的转折作用。③“聂耳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用删词比较法,让学生理解“似乎”一词看似平谈,却能形象地表现少年聂耳对音乐的喜爱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④在启发学生质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写聂耳在雨中吹笛,为什么还要写上“哥哥从龙门下来,忙替他撑雨伞”一笔?让生感悟到,这样写,是从侧面衬托聂耳对音乐的痴迷,因为哥哥知道每当聂耳吹笛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重点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语言描写比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让学生积累。

  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采用引读、指名读、评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帮助学生读书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境地,同时也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为背诵此段奠定基础。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边观图边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的第3个操作步骤: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立成段。此板块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板书出示5个自然段段意,先让学生尝试做“作业练习7”填空,组织4人小组讨论分段,并要求依—‘定句式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2,班级交流“分段”,如有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本板块的学习,是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关键处。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怎么分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得出,所谓讲“同一意思”—般可从地点、时间、内容是否是同一方面考虑,因此在指导学生时,特别需强调“讲出分段的依据”,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切实都经过一次“历练”的过程。另外,对教学难点“逻辑段的认识”,在分段的基础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水到渠成,比较直观的理解。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读写迁移训练。

  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这节课主要学懂了什么?以进一步落实重点教学目标,并强化“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学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的语言俘,在此板块,还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进行迁移训练,如布置一项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习课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聂耳专心致志听木匠师傅吹笛的情形,如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或家庭某一成员看电视时的情形,要求用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四上年级学生写事较笼统、不具体这现状而设计的,力图使学生从课文中学语言、学写作,同时,这样的仿写,学生学有俘,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能使学生乐学

  五、说板书

  用自然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认真读全文,了解主要讲什么。

  2.仔细读、想,自然段段意①聂耳是一位杰出的音乐

  ① 聂耳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听吹笛

  ② 聂耳恳求木匠师傅教他吹笛

  ③ 聂耳自在大青树下吹

  ④ 聂耳沐雨吹笛

  3.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

  这一板书设计,左边是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3个操作步骤,右边是各自然段段意。这仿佛是一张图表,主要是力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分段方法的理解、认识。

  总之,本教材第二课时教学程序的安排,首先是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每一板块的设计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自学、讨论,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可偏废。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发挥。此课时,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①为学生导路,如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方法,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突破重点。②给生导练。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精当。在这节课中,适时安排学法迁移、朗读、背诵等,都较好地体现了为今后的读写服务。

  其次,力图体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而更注重的是语言的吸收、内化、表达。如让学生述说分段理由时,给一定的句式,让学生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力图体现“抓住重点、指导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方法,而是抓住重点处,重锤敲打。这样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从原来的3教时压缩至2教时并大体完成了此课文的教学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少年聂耳》的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本文人物描述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述,恳求认师的语言描述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述,都十分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述又注重了正、侧面描述相结合,正面描述准确传神,侧面描述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资料,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屁碗呜.体描述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资料。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明白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明白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个性喜欢音乐,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这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状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此刻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十分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状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聂耳》的教案10

  一、说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从语文知受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俘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难点:

  对逻辑段的认识。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学生要把这一概念构建到自己的认知网络中去,需要进行一番抽象思维及比较和概括。

  根据聂耳成才的事实,体会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因这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课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师点拨,让学生从中领悟。

  3,对教材附件的理解;

  此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聂耳坐在石阶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现聂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可作为学生分段的提示。文后的三道练习题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第2题的分段训练,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该怎么分,而且从中学到一种分段方法,即阅读方法。

  4.教学目标。

  课文总体教学目标(略)

  根据此文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本课文拟用两教时教学。第一教时的目标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新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谱写、诞生、夜幕降临等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初步理清文章脉胳,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聂耳很喜欢音乐,并能勤学苦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却、似乎等,并能用每当总是造句。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能边读边思,划出具体描写少年聂年非常爱好音乐的句子,初步背诵第5自然段。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标,既考虑了知识、能力也考虑了情感目标,同时还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

  二、学情(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较浅显简明等特点及学生实际,课时运行的教学模式为激情导学目标导练积累迁移主要采用目标导学、读读议议法,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直观演示法等。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比较法,初步学会自然段归并分段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课时教学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在这一板块中,主旨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及一些新词,这一字词的基础训练在四年级仍木可忽略。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单元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白这一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即尝试运用按自然段归并给课文分段,及运用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个操作步骤中的第2、3步。第二板块为研读、讨论、自悟,并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本板块采用以下两大环节: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运用读、思、划、品、说、读方法,先个体自学后再小组、全班交流、研究。此环节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①边读边思边划:哪些词句表现了聂耳喜欢音乐?②借助插图,品读重点词句。③说说自然段段意。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反馈讨论中,教师重点组织学生研究:①感悟每当总爱的句式,并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加以仿说。如每当木匠悠扬的笛声传来时,聂耳总爱跑到木匠师傅跟前。这样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避免教学内容游离于课外,避免教学支离破碎。②忙、一眨不眨、侧耳倾听等、表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学生演示体会,并从中理解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看出聂耳对笛声喜爱迷恋。③交流段意。

  2.迁移学法,学习35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伙伴学习法展开自学。学习的步骤仍按读、思、划、说、感情朗读进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一气呵成,主要是考虑文字较浅显,学生的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同时力图突破逐段讲解的定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组织研究。①恳求一词的用法,用抽词比较,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②对却句式的理解,教师提供情景,让学生用却说话。如哥哥跑过去替聂耳撑雨伞,聂耳却让学生体会一个却字突出表现了聂耳多么喜欢吹笛,多么勤奋吹笛,从而理解却字的转折作用。③聂耳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用删词比较法,让学生理解似乎一词看似平谈,却能形象地表现少年聂耳对音乐的喜爱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④在启发学生质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写聂耳在雨中吹笛,为什么还要写上哥哥从龙门下来,忙替他撑雨伞一笔?让生感悟到,这样写,是从侧面衬托聂耳对音乐的痴迷,因为哥哥知道每当聂耳吹笛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重点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语言描写比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让学生积累。

  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采用引读、指名读、评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帮助学生读书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境地,同时也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为背诵此段奠定基础。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边观图边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的第3个操作步骤: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立成段。此板块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板书出示5个自然段段意,先让学生尝试做作业练习7填空,组织4人小组讨论分段,并要求依定句式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2,班级交流分段,如有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本板块的学习,是落实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关键处。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知道这一课怎么分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得出,所谓讲同一意思般可从地点、时间、内容是否是同一方面考虑,因此在指导学生时,特别需强调讲出分段的依据,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切实都经过一次历练的过程。另外,对教学难点逻辑段的认识,在分段的基础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水到渠成,比较直观的理解。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读写迁移训练。

  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这节课主要学懂了什么?以进一步落实重点教学目标,并强化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学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运用好教材的语言俘,在此板块,还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进行迁移训练,如布置一项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习课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聂耳专心致志听木匠师傅吹笛的情形,如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或家庭某一成员看电视时的情形,要求用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四上年级学生写事较笼统、不具体这现状而设计的,力图使学生从课文中学语言、学写作,同时,这样的仿写,学生学有俘,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能使学生乐学

  五、说板书

  用自然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认真读全文,了解主要讲什么。

  2.仔细读、想,自然段段意①聂耳是一位杰出的音乐

  ① 聂耳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听吹笛

  ② 聂耳恳求木匠师傅教他吹笛

  ③ 聂耳自在大青树下吹

  ④ 聂耳沐雨吹笛

  3.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

  这一板书设计,左边是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的3个操作步骤,右边是各自然段段意。这仿佛是一张图表,主要是力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分段方法的理解、认识。

  总之,本教材第二课时教学程序的安排,首先是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每一板块的设计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自学、讨论,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可偏废。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发挥。此课时,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①为学生导路,如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方法,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突破重点。②给生导练。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精当。在这节课中,适时安排学法迁移、朗读、背诵等,都较好地体现了为今后的读写服务。

  其次,力图体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内容的理解,而更注重的是语言的吸收、内化、表达。如让学生述说分段理由时,给一定的句式,让学生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力图体现抓住重点、指导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方法,而是抓住重点处,重锤敲打。这样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从原来的3教时压缩至2教时并大体完成了此课文的教学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少年聂耳》的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聂耳语文四年级下学期说课稿02-11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08-27

《顶碗少年》教案08-17

鲁迅少年闰土教案10-04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08-19

六年级少年闰土教案10-04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教案08-07

中华少年 03-11

《小小少年》 03-22

《中华少年》 03-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