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1---2种家电工作原理.
3.激发幼儿了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几种常见的高科技家电产品.
1.请幼儿认一认画面上的高科技家电产品,鼓励幼儿说出产品的名称.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高科技家电产品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高科技家电产品有什么用途?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高科技家电产品,它们有什么用途?
二.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高科技家电产品画在框子里,再向同伴介绍.
三.组织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观察统计表,并进行记录:
认一认图上的高科技家电产品, 想一想: 你们家里有哪些高科技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用途?请幼儿对照图表在相应的高科技家电产品下面打或打 .
引导幼儿在空格中添画自己家的高科技家电产品,并与同伴交流.
四. 组织幼儿交流活动, 我家有哪些高科技家用电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好处?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展示幼儿的调查结果.
五. 组织幼儿讨论,激发幼儿爱动脑,爱科学.
1.你知道其中一些电器工作的`原理吗?
2. 这些高科技家电是谁发明创造的?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一个什么高科技家电产品?用来做什么?
六.幼儿绘画自己想象的高科技家电产品,教师指导.
七.欣赏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想作品.
小结: 高科技家电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他们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科学道理,希望我们小朋友绘制的新型高科技家电产品在未来都能梦想成真.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操作中增强观察比较与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大正方体一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玩具、积木等。
4. 课件。
活动重点
知道正方体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六个大小形同的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活动难点
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的`纸,复习导入
1.小客人是谁?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幼儿操作、交流。
小结: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边和角都能重合,说明边一样长、角也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办法,也可以用一条线来测量一下。
(二)出示正方体,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 你认识它吗?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体是有棱角的,有空间的,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
(三)观察完整的“正方体展开面”,进一步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1.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呀?(六个)
2.看一看:每个图形都是什么形状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吗?(一样大)
4.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四)寻找正方体
1.在提供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检查验证
3.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4.找一找,图片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正方体?
5.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的?
(五)活动延伸
拼搭正方体,在生活中正确辨别正方体盒长方体。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温度表,温度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帮助幼儿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探索温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温度表中刻度的变化,体验温度变化与幼儿身体感觉的'关系,进而理解温度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温度表的科学奥秘的兴趣。
2、 认识温度表,知道温度表是测量气温高低的仪器。
3、 初步了解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不一样。
活动准备
温度表、空调、冰水和热水。
过程建议
1、 探究活动:观察温度表遇到冷空气与热空气时的变化。
(1) 幼儿分别将手放在装有冰水的杯口和装有热水的杯口。
(2) 幼儿观察温度表寻找“红线的顶端”,教师向幼儿解释红线的意义。
(3) 将温度表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让幼儿发现温度表的变化,红线遇到热气会上升,遇到冷气会下降。
2、 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表。
(1) 幼儿观察温度表的外形:温度表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刻度、水银、数字、编号、°c特殊符号。)
(2) 游戏:认度数。
(3) 幼儿将温度表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根据温度表的刻度学习如何记录温度。
3、 讨论:哪些情况需要用温度表?
4、 操作活动:测量气温,幼儿到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气温测量。
延伸提示
将温度表放在科学角内。让幼儿通过测量和记录,发现一天气温的规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抬、推、拉、转……)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受!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嘿,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错,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师你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虞老师老师帮忙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
老师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滑板有轮子,如果没有轮子就不会跑,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