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时扩大自主识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春风依旧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仔细听。
(3)同学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身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假如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安排“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字,有方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身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身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与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和优秀评论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难点
区别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
2、拼读音节:板画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zá cì sǎ sī sū zé cù zǔ cā等音节,做摘果子游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
(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1、教学zh和zhi。
(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
(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
(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4)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
2、从扶到放,学习声母ch sh和整体认读音节chi shi。
(1)出示插图: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坐在椅子上吃红苹果。)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h这把椅子在翘舌音中表示发音时要把舌尖轻轻翘起来,顶住硬腭前部,请大家准备好,把舌尖轻轻翘起来,读ch。(示范发音,发ch时是要送气的.。)
(3)怎么记住ch的字形呢?(c加椅子ch ch ch )
(4)谁会念s后面有翘舌音标志h的声母(指sh)?
(5)出示插图:小狮子站在什么地方?“狮”的声母就是sh。开火车读准sh音。
(6)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指名读。出示:zhi chi shi,想一想后面两个应该怎么读?(读得又响又长。)
(7)对比读:zh—zhi ch—chi sh—shi
3、教学r和ri。
(1)出示插图:图上画着什么?小苗为什么会发芽?(小苗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了嫩叶。)太阳照耀大地,太阳用一个字说是→日,日读成第一声,再轻短一些,就是声母r,板书r。
(2)教师示范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3)怎样记住r,教顺口溜:一轮红日r r r,小苗发芽r r r。
(4)r—ri对比读。
(四)指导书写,并书空。
声母zh ch sh是两个字母组成的,书写时要靠拢。
(五)练习zhi chi shi ri的四声,并带着词语读。
(六)巩固练习。
(七)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又学会了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了解颐和园
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自由读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六、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七、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第二课时
一、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二、分组读课文。
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四、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五、朗读背诵
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