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2
册数、单元:六上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轮轴,知道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重点)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了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难点)
教具准备:轮轴两个(轴同粗,轮大小不同)、铁架台、钩码、螺丝刀……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比赛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教师:同学们,前两节课,通过探究我们认识了杠杆,了解了它的一些原理。这节课起我们要来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接下去,先让我们来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力气小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杆,两人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2、教师:谁赢了?说说你们的比赛结果?
3、教师:为什么力气大的同学反而输了呢?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1、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让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并对结果做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推测。
探究螺丝刀刀柄的秘密
1、教师:看来,螺丝刀虽然简单,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下面,就以同桌为单位,仔细地观察一下螺丝刀的构造,看看都有些什么发现?
2、教师:哪组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A、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B、刀柄上有些凹槽,手握在上面时,可增加摩擦力,也就是说在用力时,能使得上劲。
小结: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3、教师:认识了轮轴,接下去我们来体会一下轮轴的作用。出示幻灯片:
A、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B、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请每位同学分别试一试,并仔细体会操作时的感受,然后跟同桌进行交流。
4、教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用绳子将钩码系在刀杆上,然后转动刀柄比较省力。这就是力气小的同学能战胜力气大的同学的原因所在了。
1、学生观察螺丝刀的构造,并将发现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会,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轮轴的研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介绍装置中的轴、轮及穿线的方法,出示幻灯片:
A、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说明什么?
(当轴上挂x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说明手握轮那部分工作时省力,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B、(轴不变,轮增大)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秘密?这又说明了什么?
(当轴上挂y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这说明当轴大小不变时,轮越大就越省力。)
学生动手探究,仔细观察其现象,讨论其中的秘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后延伸
教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先说一说,然后再回家找一找。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确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课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活动:
1.制作电磁铁。首先让学生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研究电磁铁的前提条件,一节电池、导线、大钉子可以组合成简易的电磁铁装置。电磁铁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磁性。学生组装好电磁铁以后马上就想看到现象,去尝试,可以让学生对电磁铁和永久磁铁做一比较。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度、线圈缠绕的匝数有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仍采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在活动中一定要提醒学生细心,因为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有的时候变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视了一个数据的记录,从而导致验证数据的不准确,结果就会有问题。
3.探究电磁铁的两极。磁铁有两极,那电磁铁是否也有两极呢?学生会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学生在研究中会发现电磁铁也有两极,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同学的电磁铁两极是否一样。只要学生能找到不一样的原因,那电磁铁的磁极问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将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活动。
4.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主要可以采取让学生交流、资料共享的方法,认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认识到电磁铁为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巨大方便。有条件可以用学生天天接触的电铃做演示来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5.电与磁相互转换的活动。教科书的两个活动均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选其中的一个来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到相互转换的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五年级“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主要有两大活动:一、制作铁钉电磁铁;二、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又有两个主题活动:1、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2、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而 “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中,“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都与电磁铁的南北极有关系”这一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但在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活动中,要受到“线圈绕线方向”、“电池连接方法”变量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探究,是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科学认识的关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该章内容对科学用药、保障健康进行了探讨。本章涉及的内容有家庭药箱建立的原则,大众用药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科学用药的方式、方法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经历过的事例进行探讨如何科学用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药品标签并引发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些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科学用药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改进卫生方面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对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剂量服用)、某些药的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学生是可以通过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药理知识,学生对此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如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药物联合使用会有不良反应;用果汁或茶水服药为什么不科学等。
设计理念
(一)A.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1)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安排了图片、资料分析多个探究活动,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自己构建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开放性课堂,尝试设计开放式的作业变“释疑解惑”为“起疑生惑”。提出问题,建议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
(4)通过大量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二)教法
A.综合启发式教学:应用个性化处理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B.引导发现式教学: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尽可能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法
A.自主探究法:课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药品标签和了解标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B.交流讨论法: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科学用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
2.举例说出常用药的正确服药方法。
3.概述安全用药的知识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收集、处理资料。
情感性目标:认同协同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一周指导学生收集家庭常备药的标签,保留有参考价值的,以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准备课上用的课件,包括:导入(方案一)、家庭常备药、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种种做法、服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想一想、错误的服药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方案一):动画展示(幻灯片一)
观看画片,联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进入学习情境。所有课件附在最后
导入(方案二):生病吃药,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后果。有资料显示,我国有逾3亿人滥用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脑卒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属滥用药物造成的,由此可见,科学用药以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科学用药,保障健康”。领悟资料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好的常备药标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收集的药品标签进行分类,统计出家庭常备药的名称,并将自己的统计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根据不同组统计出的不同结果,教师总结,并用(幻灯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备药。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分组讨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推荐出小组发言人在班内交流,阐述本组的.看法。各组之间相互评议。
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用(幻灯片课件三)动画展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提议建立自己家庭药箱贮存的常备药。依据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拟定家庭药箱常备药并呈现自己的拟定结果。对课件三的补充: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急救药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药箱要定期检查。
问题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请大家分析以下治疗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幻灯片四)展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对教师给的例子进行分析,并呈现结论。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之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药物性发热,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学用药呢?就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服药方式等谈谈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小结,并用(幻灯片五)、(幻灯片六)展示。注重观察画面,积极思索,领会相应的道理。某些药物之所以饭后服,是因为胃中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药物嚼碎可增大与胃的接触面积,润喉片含化可发挥对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钟缓解心绞痛。
讲述:除了需要注意以上这些正确的服药方法外,药物在联合使用时也要注意科学性。研究表明:同时接受1~5种药物的患者中,18%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品的患者,发生药毒反应者高达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降低药效,甚至发生意外,因此不要认为服药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好。
提出议题:(幻灯片七)展示(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议题)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课件七中将议题与举例分成两部分,等学生讨论之后,举例以动画效果出现。
对议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事例。
小结:药物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疗外,往往伴有各种副作用。这就充分证实了“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组织学生总结“科学用药”包括哪些方面,实际用药应注意些什么?各组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各自的生活体验,小结出本组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同时要相互评议,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想一想:(幻灯片八)(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答案设成动画。
布置作业:很多人平时这样服药(幻灯片九),你认为正确吗?组织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因。对课件九中这些错误的服药方法的解释设成动画,待下节课展示。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师谈话: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谁?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6)教师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7)思考: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5分钟。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 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科学教案 篇6
教 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 |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 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 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 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 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 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天空是大自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置身其下是那么的自由、欢畅,多变的云朵犹如变换的玩具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挑逗着他们的好奇心。每天游戏、午饭散步等我班幼儿都会谈论这一话题,所以我设计了《千变万化的云》这一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云彩的变化和奇妙,引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并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懂得要爱护环境。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谈论对云的认识。
2、通过观察、谈话、操作,使幼儿感受云的多种变化。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云彩的奇妙变化。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感受云彩变化的原因,即:云儿变化需要风儿的帮助。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棉花、吹塑纸、课件、白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导言:小朋友我们一起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云,今天啊,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你们一定要多想、多说,你们会变得更聪明、更厉害。
二、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你们看过什么颜色的云?幼儿说:
今天老师也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课件)
出示白色的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的是白色的云
出示多种颜色的云:火烧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火烧云
出示乌云:
问:什么时候天空中出现乌云
小结:云的颜色变化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2、云的形状是各种各样,小朋友看云都像什么啊?幼儿说:有的像、、、、、有的像、、、、、、、
出示课件:云的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幼儿说都像什么?
3、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形状变化呢?因为风的吹动,风一吹动,云的形状就会变化。
做实验:小朋友做能干的风,证实风吹动,云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4、展示作品:幼儿用棉花制作不同的云彩,并粘贴在不同的背景上。(晴天、阴天、天阳落山等天空背景)
5、游戏:“会变的云彩”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玩游戏。
科学教案 篇9
阶段一、蚂蚁在什么地方
目标:
认识蚂蚁生活的环境
过程:
1、猜想讨论:蚂蚁会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做猜想记录。,
2、室外寻找蚂蚁洞,引导幼儿记录在记录纸上。
3、讨论“蚂蚁喜欢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它们在干什么展示自己的寻找结果,一起总结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的活动、工作。
阶段二、猜想蚂蚁吃什么
目标:
能用自身的经验进行猜想,大胆提出蚂蚁吃什么的设想。
准备:
猜想记录表,验证记录表各一张。;
1、讨论:人们都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吃什么?
2、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3、提问:你怎么知道它吃或不吃这些东西呢?与幼儿讨论验证的办法,总结幼儿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所要验证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去收集材料。
4、阶段三、蚂蚁吃什么
目标:
了解蚂蚁的食性、知道蚂蚁的习惯。
准备:
收集的各种食物。如;盐、糖、饼干等
过程:
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糖、等食物分别撒在发现的蚂蚁洞旁。
2、观察哪里的蚂蚁多那里蚂蚁少?哪里没有蚂蚁。
5、记录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在猜想图上为它们做行标记,不吃的画上生气的娃娃脸,爱吃的记录笑脸。
6、观蚂蚁
目标:认识蚂蚁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和习惯。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认识蚂蚁的食性、理解害虫、益虫、的区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益虫,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