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皮泥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教学过程: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指纹”作为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现象,却又常常被忽视着,教师也不曾引导幼儿去有目的的观察、探索过,因此,幼儿对“指纹”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在一次课间活动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后,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指纹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使幼儿在探索自身的指纹中发现指纹的秘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技能上,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工具去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纹,并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指纹,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体验观察发现的'快乐,培养幼儿学会合作的意识
3、引导幼儿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重点难点】
难点: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
重点: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已经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了解到相关的指纹知识,知道手上有指纹,指纹是不一样的;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2、《黑猫警长》录像、三种类型指纹图片
3、透明胶带、印泥、6B铅笔、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指纹
1、幼儿观看动画片《黑猫警长》录像片段。
2、向幼儿提问:看过动画片以后,你知道黑猫警长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的吗?(指纹)激起幼儿研究指纹的兴趣。
二、初步观察指纹
1、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进行观察,引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指纹都是什麽样的?你们可以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工具来进行观察。
2、提问:(1)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2)“你们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都一样吗?”
(3)请你们用放大镜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观察指纹类型
a、教师出示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类型(师:“老师给小朋友找来了两个指纹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指纹像什么”)
b、教师为指纹命名并出示字卡
师:“这些指纹和小朋友都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弓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箭;
箕型纹——特征:它的中心像一个小旋涡(或是小蜗牛)。
三、拓印指纹
教师鼓励每个孩子用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多种方法拓印指纹,并指导幼儿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然后用自己认为最快、最清晰的办法拓印指纹,引导幼儿对拓印指纹的方法进行比较。
四、成功交流。
1、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拓印指纹的多种方法。
2、请幼儿为大家进行讲解自己的指纹拓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活动延伸]
1、作指纹画。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指纹上进行添加,变成一幅有意思的画。
2、亲子活动:拓印爸爸妈妈的指纹,建立“家庭指纹档案”。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选材上,我选择了“指纹”为整个活动的探索对象,这一活动对象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带有一定的陌生感,让孩子们从发现自身的奥秘开始,激发他们探索操作的欲望。同时,在目标的设计上,我将目标定位在体验操作、发现、探究的这样一个活动过程,鼓励孩子们能大胆地探索、寻找结果,通过自身与同伴之间的一系列自主操作,体验到集体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带着“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孩子有目的的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为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观察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活动进程。为了让孩子们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指纹,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从而更好的达成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
玻璃缸一只、玻璃杯一只、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组一瓶水、若干吹气玩具、塑料管、土块等。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杯子里有什么?
出示玻璃杯,问幼儿:玻璃杯里有什么?(估计幼儿回答:玻璃杯里没有东西)再将玻璃杯口倾斜,放入装清水的玻璃缸中,冒出气泡、让幼儿懂得杯中有空气。
二、找空气
1、出示吹气玩具,问:吹气玩具里有空气吗?(有)你们能想办法让它扁了,再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吗?(幼儿玩吹气玩具)
小结:空气装进吹气玩具,玩具就鼓起来,挤一挤,空气就跑出来。空气虽然看不见,可是我们能想办法感觉到它、看到它。
2、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没有空气呢?(幼儿每人一只塑料袋,到处抓空气)
小结:原来角落里、桌子下、走廊上都有空气。
3、人身体里有空气吗?(幼儿用吸管往水中吹气,冒出许多气泡)
小结:原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4、土块里有没有空气?(幼儿把土块扔进水中,冒出气泡)。
小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发现杯子里、小瓶里、吹气玩具里、屋子里、身体里、土块里都有空气。
5、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呢?你见过的、用过的、玩过的什么东西里有空气?(轮胎、面包、被窝等)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了解空气作用
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四、欣赏儿歌《空气》
空气
看不见,摸不着,
抓不住,闻不到,
你需要,我需要,
离了它,活不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2、激发幼儿参与试验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二、准备:
1、毛巾、海绵、布、毛线、目条、石头、铁板等。
2、塑料盆、水;红、绿色水;玻璃管(内塞纸巾)。
三、过程:
1、游戏《帮水搬家》
(1)小朋友看这里有什么?(脸盆和水)
今天李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帮水搬家》,请你们两个一组合作着把红脸盆里的水搬到篮脸盆里去,但是不能直接拿起脸盆把水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一样东西帮帮忙,把水搬搬家。注意别把水洒在地上了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卫生。
(3)提问:刚才你是怎么帮水搬家的呢?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帮水搬家呢?
现在我们再来帮水搬家,这次请你选择刚才没有用到的东西去帮水从蓝脸盆搬到红脸盆去,请你想想第一次搬和第二次搬哪次快?为什么?
(4)幼儿再次游戏
(5)提问:这次帮水搬家和上次帮水搬家你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海绵吸的水多,布吸的少。)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布这些东西放到另外一个脸盆上拧一下就帮水搬了家。
2、教师试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1)李老师这里有一根玻璃管,玻璃管塞着长长的条餐巾纸,我把它的一头放到红色水中,会怎么样呢?
(2)教师试验引导幼儿观察红色水沿着纸巾向上爬的这一过程,你们看纸巾怎么样了?
(3)小结:我们把这跟塞满纸巾的玻璃管一端放到红色水中,发现红色水沿着纸巾里面的小细管慢慢爬了上去。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发现海绵,毛巾,布都能吸水,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的,这些现象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毛细现象”。有的东西里面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看不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
3、想一想,玩一玩
(1)你在生活当中还看到过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呢?
(2)请小朋友到小箩筐去选一样东西,把它竖着放到色水里让它沾一点颜色,看看水会不会爬上来呢?(幼儿操作)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再请你们去玩一玩,这次玩刚才没有玩过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会发生毛细现象,哪些东西不会发上毛细现象。(幼儿操作后讲述)
(4)刚才我们把水搬了家,现在我请你们把箩筐里的东西也搬搬家,把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红箩筐中,把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东西搬到蓝箩筐中。
幼儿操作,教师检查后,带幼儿到教室里去寻找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生毛细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儿最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夏天,绵绵不断的“雷雨”更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然而,我们发现许多的幼儿都不知道或说不出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针对此状况,为了让幼儿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内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引起幼儿对自然界的关心与注意。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
2、难点: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挂图、雨形成的图书资料、小实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
教师带领幼儿于户外玩“说相反”的游戏。
二、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儿与教师共同进入活动室。
讨论:雨是哪里来的?从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三、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谈话、试验操作、观察图片、书籍、探索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3、教师讲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实验,发现水受
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四、活动延伸:
去寻找为什么向日葵会下雨的答案。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06-28